中国科协“七大”召开以来,河南省科协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坚持“荟萃精英、服务大局、弘扬科学、推动创新”的工作方针,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活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调查研究、决策论证等活动,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五年来,共组织科技论证研讨活动800多次,形成了各类约10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和专家建议书,向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科技建议3000多项,其中黄河滩区治理与开发等课题研究、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国家战略视角下河南发展战略研究等,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良好效果。
二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学整合“讲理想、比贡献”、“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活动资源,在全省企事业单位中深入开展了以“讲科学、将创新、讲理想,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比”活动,动员组织优秀科技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联合攻关等活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方式转变,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五年来,累计有60多万人次科技人员参与“三讲一比”、“讲理想、比贡献”、“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等活动,完成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近10万项,提合理化建议30多万条。
三是大力开展科技支农活动。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等工作,开展了以“创建先进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一带”活动,每年组织引导上万名科技专家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使科技服务“三农”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五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共组织10多万人次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推广实用技术16000多项次,解决技术难题12000多个,培育农村科普带头人15100多名,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000多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5000个,辐射带动300多万农户,使直接受益群众达到800多万人。
四是扎实推动合作协议落实。把认真落实中国科协与省政府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作为推动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8家。同时商请中国科协根据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区位条件和资源基础,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和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成立了河南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硅材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三大课题组,到河南开展了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研究报告,为河南省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等提出了决策参考意见。
坚持把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创新型河南建设
一是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有力促进了地方科技经济发展。2008年9月,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召开,本届年会在河南省科技史上史无前例,也是历届中国科协年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我们按照中国科协“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工作定位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年会搭台,科技经贸唱戏”的要求,认真履行年会筹备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圆满完成了年会筹办工作的各项任务。年会期间,召开了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提出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院士专家建议》;开展了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校园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科普巡展等科普系列活动,直接参与公众达20万人次;同时,以年会为平台,举办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科技成果暨人才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博览会,积极商请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别与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智引资引进项目,共签订引智入豫项目3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304人,其中两院院士59人;签订引资入豫项目196个,投资总额513亿元人民币,合同引进境外省外资金390亿元人民币;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个,合同成交额87亿元人民币,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优势。中央、省领导对年会的成功举办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是积极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有力促进了学术繁荣和学科发展。以省市两级学会为重点,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进一步营造了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五年来,组织举办学术活动1万余次,参加科技人员50余万人次,交流论文近30万篇;组织开展两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评选活动,参评论文大1万余篇。
三是努力培育学术交流品牌,有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坚持把学术活动月、学术年会作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品牌做大做强,扩大影响,使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得到逐步提高。学术活动月每年都吸引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已成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响亮品牌;学术年会积极创新举办形式,第五届学术年会首次与省辖市政府合作,邀请30余位院士专家在内的近1万人参与年会各项活动,交流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了两本论文集,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与科普工作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是科普宣传活动呈现新局面。着眼于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面向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学校和企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五年来,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主题,共举办科普展览8000多场,科普讲座10000多场,科技集市7000多场,科普影视巡映10000多场,参与群众达3000多万人次。组织开展的全国科普日河南区活动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省科协连续多年被授予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奖。参与组织的科技活动周、科教进社区、科技下乡等活动,以及结合重大科技事件和纪念日举行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也逐步成为河南省科普工作的新亮点。
二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新进展。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积极开展“四大行动”,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组织了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参加的青少年学生达5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学生有1万多人次,其中在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总数居全国前列;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围绕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农民工、下岗职工90万人次;围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组织举办1000多场专题科技报告会和科普讲座,为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和决策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科普资源整合实现新突破。着眼于为公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提供更多途径,进一步加强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力度。五年来,全省各类科技馆累计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建成科普画廊16800多个,社区科普活动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0000多个,组建社区科普学校近1000所,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000个,制作现代远程教育电视课件100部,发展科普志愿者近15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普宣传格局,为公众参与科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服务。
坚持把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引智引技工作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
一是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数十批次科技人员赴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科技研修、交流和合作,邀请十多个国家的科技团体到河南考察交流,有上万人次国内外科技人员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青少年的科技交流,组织优秀青少年学生与俄罗斯、日本等国青少年开展了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国与国间青少年的了解和友谊。
二是与台港澳科技界交往更加频繁。顺应共同祈愿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科技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五年来,共接待台港澳科技专家来访团70多个,赴港澳台访问团150多个。重点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海峡两岸管理科学论坛、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海峡两岸休闲观光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两岸三地先进成型和模具技术等学术研讨会议和活动,进一步增进了河南省科技界与港澳台科技团体和科技人员的沟通和友谊。加强了与台湾青年科技团体的联系和交流,组建大学代表队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并两次荣获冠军,邀请台湾学生来河南开展了中原文化之旅,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海智计划”在河南的落实成效显著。根据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有关安排,邀请以色列农业科技专家,先后举办了“以色列奶牛饲养技术培训班”、“以色列水果与蔬菜保鲜技术培训班”和“以色列鲜切花栽培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等,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次;积极引进国外人才与技术,促成省胸科医院与德国心脏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河南•中德心脏中心”,有力推动了河南省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发展。
坚持把履行桥梁纽带职责与服务科技工作者相结合,有力推动了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络联谊。积极探索建立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沟通的渠道,建立了经常化的调研制度,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点管理,开展了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等工作。五年来,共组织开展科技工作者系列调查研究15次,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河南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流动变化、继续教育、权益保障等情况,依据有关调研结果,2006年,提出并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河南作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发挥家的作用,通过隆重举办建国60周年、省科协成立50周年、科协会员日、院士专家迎新春晚会等活动,定期慰问看望院士专家,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交流,拓宽了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形成了畅通、和谐、温馨的联络机制。
二是创新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培育科技人才,组织各领域科技工作者出国考察、学习、交流,为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大力举荐科技人才,为他们发挥作用、提高地位、体现价值提供了平台。积极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民营企业、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审工作,稳步推进了科技专家苑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科技界与文化界的互动交流,组织举办了中国两院院士书画邀请展暨国际书画名家作品友好交流展,将科普宣传与文艺创作、文化欣赏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认真了解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要,针对部分科技工作者住房困难问题,积极协商有关部门,筹备建设“专家苑”,竭力为科技工作者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加大宣传表彰,培育创新型科技工作者队伍。着眼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实施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计划,为各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五年来,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和宣传表彰活动,发现和培养2万多名后备科技人才。积极整合自身宣传资源,加强与主要新闻媒体的合作,协调利用各类社会媒体资源,对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科技人才,开展了华豫科技精英奖评选表彰工作,每年评选表彰10名贡献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开展了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等,一大批青年科技精英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
坚持把加强组织建设与提高服务能力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团体自身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科协发展环境。从保证科协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出发,自觉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许多地方出台了加强科协工作的文件,为科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初步建立了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新体系,形成了促进科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是稳步推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的规定,从抓基层、强基础的要求出发,加强对基层科协换届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学会改革的指导,出台了学会改革意见,开展了学会共建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全省已经拥有134个省级学会,18个省辖市科协,159个县(市、区)科协,3400多个市、县级学会,300多个企业科协、高校科协和开发区科协,14000多个乡镇、街道科协和社区、农村科普组织,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技群团网络。
三是全面加强科协机关作风建设。从树立良好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科协机关的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科协机关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五年来,河南省科协结合“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各基层党支部及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独具科协特色的“五好三争”活动。“五好”即: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好、工作政绩好、思想作风好、廉洁自律好;“三争”即: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先进党员、争当先进工作者。通过“五好三争”活动和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科协机关党的组织得到了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县级科协主席培训班、基层科协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科协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了科协干部综合素质,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悉、作风扎实、廉洁自律的科协干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机关目标管理、廉政建设、调查研究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目标任务凝聚人、用科学制度管理人、用有效机制激励人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