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要闻聚焦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新动力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2-11-13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围绕创新驱动,十八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这些新部署使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保障更加有力。创新,必将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

  建设创新型国家,掌握发展主动权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上世纪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电子、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新世纪的云计算……一些发达国家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他们始终引领科技创新不无关系。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代表说。

  科技创新是我们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战略选择。代表们一致认为,向国内看,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向国际看,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实力日益决定国家命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掌握发展主动权,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分正确。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大都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各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单纯依靠传统模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产业升级改造,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代表说。

  “报告赋予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定位和责任,集中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我们相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旋律和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代表说,作为一名“老科技”,他对“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

  冲破“科技封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代表们认为,在新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用技术控制市场和资源,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比较优势,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否则将会不断拉大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的,必须自力更生、奋发有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书记张建国代表难掩内心激动,“中国高速铁路后来居上、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奇迹……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迅猛发展的十年,正是自主创新捷报频传的十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地域广、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有效提升运输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包钢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历史,每一级向上攀升的台阶,都洒满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秉利代表说,近年来包钢依靠科技进步,产品不断升级优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代表对创新的感受尤其深刻。“正是依靠十年来持续不断自主研发,龙芯中科打好了技术基础,未来三年我们有望跻身国内CPU龙头企业和产业支撑型企业。”

  筑基而后自立,创新而后自强。创新驱动,不仅是冲破“科技封锁”、“科技要挟”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人自强自立精神发扬光大的体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我们更要以全球视野审视科技创新的方向,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让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尽的动能。”周秉利说。

  完善体制机制,让企业自觉成为创新主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代表们一致认为,完善且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重要保障。

  “企业强则国家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必须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取得关键环节的新突破。”王洪章认为,加大创新驱动马力,必须完善创新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和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是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

  由于历史、资源等原因,各地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已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的地区来说,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是企业,要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将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徐南平介绍,江苏省计划到“十二五”末培育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让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科研是酝酿重大科研项目、培育重大科技成果的“土壤”。张杰认为,在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时,应统筹兼顾、放眼长远,提高基础科研的经费比例,让基层科技人员乐于坐“冷板凳”,扎扎实实打好科技大厦的“地基”。

  “创新驱动战略依托科技进步,着眼于社会发展。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科技知识的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代表提出,要努力消除实际存在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统一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设计和工艺,创新经营理念和商业服务模式,打造世界著名品牌和跨国经营企业。

  “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创新驱动中国伟大飞跃!”代表们不约而同表达出美好期待。(人民日报记者 曲哲涵 贺勇 申琳)

转自《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2日 06 版)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