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科普大学学习(郑州市科协 提供)
2012年初,河南省郑州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100个”列入年度全市民生十大实事。一年来,该项工作扎实顺利推进,共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107个,完成系统科普知识培训3239个课时,培训科普大学骨干1044人,发放社区科普大学系列科普教材近万套,培训社区居民超过10万人次。社区科普大学正发展成为郑州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殿堂,成为引导居民群众学习科学、崇尚科学、远离邪教、健康生活、文明生活的科普阵地,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感情的重要平台,成为解民意、暖民心、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收益大的一项民生工程。
郑州市政协主席李秀奇率团考察社区科普大学工作(郑州市科协 提供)
郑州市政协主席李秀奇率政协代表团专门考察调研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工作。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建慧非常关心示范点建设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多次叮嘱一定要把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办好、办实,真正成为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理的民心工程。市政府副市长马健走访风和日丽社区分校,视察示范点建设情况,并要求市科协以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服务社区各项工作,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2012年,郑州市财政局下拨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资金共计325万元,各区财政落实配套资金103万,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工作方案 扎实推动建设
郑州市科协为把社区科普大学办好办实,细化工作任务,提出实施了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百千万”工程,即:建设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100个;完成3000个课时(次)的系统科普知识培训,1000名社区科普大学骨干的业务培训;免费发放10000套科普教材;全年培训社区居民达到10万人次。制定印发了《2012年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计划》、《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验收标准》,《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教师招聘工作方案》、《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千名骨干培训方案》、《关于社区科普大学教材印刷及开发方案》等10多个配套文件,细化规范了示范点建设的责任目标、建设标准、活动开展、考核表彰等内容。经过持续努力,全面完成了示范点建设各项任务目标。
健全完善机制 把实事办好办实
郑州市科协在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中,坚持与健全“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确保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实办好。
1.统一办学标准。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统一命名、统一教材、统一招聘教师、统一安排教学计划,保证社区科普大学办学质量。统一命名即由各社区申请、街道办事处上报、区科协审核批准,市科协实地调研,按照《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验收标准》验收合格后,命名为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并进行授牌。统一教材即根据郑州市居民需求设置《饮食与健康》、《安全常识》等8门课,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出版了《中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家庭教育指南》等第2套共8本系列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坚持将教材免费发放给学员,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统一招聘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科普大学科普志愿者教师,经过试讲、评委评审,确定录用30名科普志愿者作为社区科普大学教师,至此,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科普志愿者教师达到251名。统一安排教学计划:安排全年上课时间为30周,全年系统科普知识培训3000个课时(次),保证各分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新编写出版的社区科普大学第二套教材(郑州市科协 提供)
2.两种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两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系统教授8门课程,还根据居民需求,开设中医保健、电脑实用技术等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校歌传唱等活动,9月29日,举办了“唱响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之歌,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合唱比赛,丰富学员精神生活,增强社区科普大学凝聚力,扩大了社区科普大学影响。
3.建立三支队伍。一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各级专职管理员队伍,总校聘请2名专职管理员对各区上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为各个区聘请1名专职管理员,每月召开1次社区科普大学管理员会议,及时掌握建设进度、了解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由有奉献精神的科普志愿者组成的教师队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不计报酬,治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三是由热心肠学员组成的班委队伍,实现学员自我管理,减少社区工作量。
4.实行四级管理。即由市科协、区科协、街道办事处、社区进行四级管理,各负其责,共同办学。市科协负责制定全年教学计划、检查督导、表彰奖励、组织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等。区科协负责选择办学点建设新分校以及区所辖分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组织安排第二课堂活动等。街道办事处负责推荐办学点、对分校进行行政管理并给予支持。社区具体实施分校管理、招收学员、组织上课。
5.完善五项制度。先后制定了办学章程、准入制度、督导复验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经验交流制度等。用制度规范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设,用考核交流促进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
社区科普广惠民生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社区科普大学填补了社区教育的空白,是树立党和政府形象的民心工程。社区居民能够在社区内参加集体学习,并且免费学到实用的生活常识,感觉幸福指数有了提升。上街区三湾街分校一位学员很自豪地说:我们科普大学的学员常常以上了社区科普大学作为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别的社区老人也很羡慕地感叹:“你们社区的老年人真幸福!”
社区科普大学满足了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实践。通过学习,这些居民群众有了自己的“同学”和交流场所,知识增加了,社区生活丰富了,人也变得开朗了。有的居民参加学习之后,不仅将所学知识用在了日常饮食、锻炼身体、家庭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向子女传授科普常识,带动家庭成员学科学、用科学,使社区科普大学成了科普知识传播器和孵化器。
社区科普大学是持续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的平台,是推动全市志愿服务事业、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有力载体。科普志愿者王萍是郑州大学家庭教育咨询师培训中心的讲师,她志愿授课的目的就是要让科学的家庭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居民的子女更健康地成长、更和谐地生活。教授《饮食与健康》课程的杨美玉老师退休前担任郑州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她说:“给社区科普大学上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我又回归了社会,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社区科普大学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为社区建立了凝聚居民的平台,服务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科普大学既是学习科普知识的场所,也是沟通社情民意和社区工作的重要平台。社区干部把社区的有关工作传达给学员,再由学员传达给周围的群众,同时了解居民的反映和需求,服务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科普大学在功能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又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贡献,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惠济区兴隆分校的社区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干部孟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