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强调,要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工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近期,在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央果断出台了多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并由此释放出明确信号:越是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阶段,越是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矛盾凸显期,长期潜藏的体制机制问题暴露无遗。产能过剩“倒逼”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银行“钱荒”源于金融体系资金配置扭曲的体制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背后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化解矛盾和风险,归根结底要靠改革。
当前,我国又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积蓄未来发展动力迫切需要释放改革红利。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依靠投资和扩大产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根本出路也是深化改革。
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改革无疑都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着。
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着,就是要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物价指数、就业情况等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此时正是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大好时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较低的经济增速有利于结构调整,而结构调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释放改革红利。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温和的通胀环境为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更大空间,煤炭、天然气、电力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有助于抑制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
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着,还意味着,即使在经济运行逼近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或防通胀的“上限”时,侧重于稳增长或防通胀的宏观政策仍然要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国经济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速度回升,而要着眼长远,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调结构、促改革上,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主调节的作用;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可以打破一些领域和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可以进一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这些改革措施不大会受经济增速波动影响而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