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出版的第31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评论文章《稳中有进 稳中有为》。全文如下:
稳中有进 稳中有为
文/慎海雄
在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尤其可喜的是,稳中有进的“进”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亮点增多。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思想被越来越多地区和企业接受,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紧迫感明显增强。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调速换挡期”,转方式、调结构正在打硬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经济运行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仅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更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稳是根基,进是目的。正确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刻认识中央关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这一科学判断,就必须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积极求“进”。面对今年以来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坚定沉着、科学决策,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改革深入推进,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开局。经济运行基本面正常,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长7.6%,继续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CPI涨幅2.4%,低于3.5%的控制目标;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高于去年同期。
“进”的亮点,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地努力实现没有水分的“进”,追求实实在在有质量的“进”。在今年6月份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选人用人问题时说,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全党同志和社会各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自觉性大为增强,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不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已开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种宝贵的共识是我们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确保稳中有进,必须稳中有为。这种“为”,是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是勇于改革、积极创新,是冷静观察、谋而后动,是精当施策、化危为机。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时,我们也需要辩证看问题,既充分看到于我有利的积极因素和一系列可喜亮点,也要看到“忧”的一面,比如需求下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规模扩大,金融风险有所累积。金融危机的阴霾在西方发达国家尚未褪去,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际经济贸易的障碍增多,等等。
稳中有为,关键要稳中提质、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用市场倒逼改革,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遵循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底线思维,对已经出现或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足一点,把风险和困难想得充分一点,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统筹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周密部署应对之策,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尤其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迎难而上,在主动作为中化解难题。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我们更要善于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并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继续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鼓励每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做好经济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最大的依靠也是每个人的诚实劳动。稳中求进,稳中有为,都必须牢记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前提。
稳中有进积极“进”,稳中有为主动“为”。我们要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平心静气、自信自强,为实现全年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