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孟娜 傅双琪 霍小光)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此间权威人士认为,这份文件集中了中共全党和各方面的智慧,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中国领导人表示,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强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可以预计的是,像35年前那样,改革将再次改变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一、两百年梦想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故事代表了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民杨怀定投资国库券赚取第一桶金,后来他又购买了100股“真空电子”,这只股票又为他带来丰厚收益。他被称为“杨百万”。百万元人民币在那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国库券和股市都还是新生事物。
“我是当年十一届、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受益者,开放和改革在我的身上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杨百万”如今还在炒股。最初的2万元本钱已变成2000万元。而中国股市已与纽约、伦敦、东京的股市一样,成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谈到改革开放前的情形,上世纪60年代来华学习的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萨法里尼回忆说,那时候中国物资匮乏,东西凭票供应,买粮食得凭粮票、买肉得凭肉票、买布得凭布票……“北京进入11月份就很冷了,我每次拿着票去买东西时,前面已经排了很多人,在寒冷中冻得缩手缩脚。像我这么大个子,凭票买来的那点东西根本吃不饱!”
回顾过去35年,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从改革中获益。
1937年出生的安徽人年广久小时候靠乞讨生活。上世纪60年代,他因为做小本生意而入狱。改革开放后,他靠卖瓜子致富,并得到邓小平的支持。傻子瓜子有限总公司现由他的二儿子年强掌管,2012年产值2亿元。年强正在着手建设“中国傻子瓜子博物馆”,精神依旧矍铄的年广久则有了新的工作——设计博物馆并收集、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49岁的马云出身于浙江一个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使他有机会在上世纪80年代上了大学,并在90年代出国,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如今,他是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的执行主席。如今每天有一亿人在阿里巴巴消费,马云创造了一千万个就业机会。他日前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一个座谈会时说,现在走在街上,擦肩而过的姑娘小伙,也许看上去极为普通,但他没准就是淘宝上销售额过5000万甚至过亿的店主。
莫言195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偏僻农村。他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村里就饿死了一些人。改革开放后,他的小说创作日益成熟。他终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他最初对写作产生兴趣的70年代,中国文化萧条,“全国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如今像莫言这样级别的中国作家,至少有10位。
杨怀定、年广久、马云、莫言都是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更多的人不像他们那样成功,但也同样获得了梦想成真的机会。
改革开放使几亿人脱贫。2.6亿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成了新型工人。曾被视作“资本主义毒草”的民营经济则吸引了亿万人就业。2012年,民营经济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突破千万家,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4000万户。而世界已离不开“中国制造”,连英国新型巨船的装配,用的也是上海生产的龙门吊。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梦想进程,被称作人类史无前例的事业。它的起点可回溯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因为列强入侵而到了亡国灭种边缘,先知先觉者发出了变革中国的呼声。
中国的下一个梦想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这么些年的切身体会,中国人普遍认为,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承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改革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多年用镜头记录中国变迁的美籍华人摄影师刘香成认为,正因为有前30多年的背景,中国领导人推进改革的决心才如此坚定。“因为不坚持改革就不会有稳定和发展。”
二、改革再出发
35年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已经结束。西方遭遇了严重金融危机。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回落至8%以下。不少人担心中国或落入拉美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
解决了温饱、总体实现小康的中国人对现实的不满足也在滋长。一系列新的“紧缺”困扰着人们。
对大学毕业不久的“北漂族”陈昊来说,房子成了心结。“北京六环外的房价已超2万!我每月工资5000元,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但女朋友说了,不买房就不结婚。”
时间的脚步变得更紧迫,但人们还要为繁杂的审批程序奔忙。浙江一个幼儿园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不到14个月,然而前期审批和后期验收竟耗时两年,共计加盖133个公章。而类似的情况相当普遍。
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也遇到困难。虽然率先打破“大锅饭”,但它陷入了“一年越过温饱线,30年没过富裕坎”的尴尬境地。“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先后创办过几个小企业,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这反映出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四大发展要素向城市“净流出”,成为许多农业地区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
贫困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仅距北京160公里的河北涞源县,是中国希望小学的发源地。涞源不少人仍生活在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标准线以下。这样的中国人还有近2亿。
对于居住在北京的英国艺术家马特·霍普来说,浓重的雾霾实在令人窒息。他于是设计了一架“会呼吸的自行车”,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粒子。
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股市低迷;一方面是买得起车,另一方面是出行拥堵;一方面是许多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富人移民国外;一方面是人均预期寿命可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方面却是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纠纷成为热点……
对于最引以为傲的中国经济奇迹,有人也开始抱有疑问。广交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但今年刚刚结束的秋交会却显得冷清。这暴露出中国经济过于依靠外部市场的脆弱性。而2013年三季度,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是主要动力,贡献率又一次较多超过消费,信贷投放快于预期,基建和房地产仍是贷款需求主要来源。
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空前智力和定力开启发展方式转型之时,这些数据警示:体面的GDP是否依然建立在旧有发展模式复归的基础之上?再不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改革,经济周期的波动或将更加频繁,且更多受制于外部环境。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剩7年时间,任务非常艰巨且紧迫。
有人将之归于科技创新的薄弱。的确,改革开放35年,中国人还没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
也有人将之归于腐败的侵蚀。十八大后,中国十余名违纪高官落马,彰显了中央反腐决心与成绩,却也表明了形势的严峻。
种种情况说明,中国来到了一个关节点,这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改革,要再出发。
一些观察人士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的历史新起点,规划的是“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的一次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厚望与抉择
中共十八大后,最高领导层即已部署和推动新的改革。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即选择了重走改革路,来到深圳特区,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像敬献花篮,力倡“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一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意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措施:央行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区内将实施的贸易自由化、货币自由化和经营市场化,会为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国务院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整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新一届政府办的一件大事。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截至9月25日,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
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三中全会寄予厚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党代会期间的中央全会都很重要。三中全会通常会就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改革问题作出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的往往都是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这既是由于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鲜明特色,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谢春涛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往届三中全会更多侧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在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上更加自信的表现。
他认为,改革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此基础上不断面对新问题,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30多年,到了总结成就和经验教训、克服新的教条主义和僵化现象的时候了。”
观察人士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望针对过去多年屡屡提及、却往往止步于经济周期波动压力或是利益集团阻挠的改革议题,列出整体设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怀超说,目前,中国社会在改不改的问题上,没有争议,都认为应该改革,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有争议的是改什么和怎么改,即改革的次序、程度和措施。
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已经讲清楚了,三中全会将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化和贯彻落实。比如,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如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等。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秦刚认为,改革最迫切的方面,首先是回应民众的期待和要求。
陕西心特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领权说,应该建立民企与国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享受法律保护的机制。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陆鸿裕呼吁公平的就业机会,而不是靠“拼爹”。
黑龙江大庆市石油钻井工人王迎春对完善社会保障充满期待:“我父亲得了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照顾老人感到压力很大,新一轮改革中社会保障制度可得跟上啊!”
同时,人们对未来改革的艰难也有思想准备,“啃硬骨头”、“过险滩”,即是对此的形象描述。
四、影响世界的壮举
中国的改革已经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许多外国人都成了中国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
1995年,23岁的法国大学生让-保尔·维多来到中国学习中文,毕业后进入商界。他后来任职至今的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集团,跟许多外企一样,早就瞄准了中国这个充满机会的市场。2013年初,法雷奥集团宣布,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并雇佣更多人员。保尔·维多说:“十几年前没人能想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得这么快。”
委内瑞拉建筑师安东于1990年和妻子来到中国“探险”。20多年过去了,安东的作品包括SOHO现代城、建外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别墅区的“红房子”等北京标志性建筑。他还设计了山西平遥锦宅特色酒店和钱粮胡同四合院。很难想象,这些饱含浓郁“中国味”的作品竟然出自一位拉美建筑师之手。“每一天都是新的!”57岁的安东说,变化是他最喜欢中国的一点,这让身为建筑师的他充满活力。
10年前,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青年尼尔·波蒂厄斯来到中国,成为广东佛山石门中学的一名英语外教。今年6月,尼尔担任班主任的高三班级在高考中再创辉煌:班里45人全部考过重点大学分数线,广东省文科总分前100名中他的班里占了6个。尼尔娶了一位中国女同事,希望把“中西合璧”的教育探索进行下去。“我很满足……这是很宏伟的事业。”他说。
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实际上更为深远。在工业革命前,中国保持了两千多年世界生产和贸易市场的中心地位。改革开放后,世界各国在中国重新发现了庞大的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低成本的劳动力、价廉物美的产品……当然也有从石油到铁矿石的巨大消耗,时刻牵扯着全球价格波动。
中国的新一轮改革也带来了种种猜测和争议,甚至惊恐和指责。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如果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十年里取得现代化成功,会否成为“新中华帝国”?会否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产生“零和效应”,并对世界构成“威胁”?中国是否要把其他国家纳入朝贡体系?
“与一些发达国家历史纪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中国在推动自身的改革和转型时,不仅不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全构成威胁,相反还会发挥更加强大的良效外溢作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相信中国的改革和转型,必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对中国发展变化的认识往往需要过程。巴西“红二代”弗拉迪米尔·波马尔回忆说,1981年,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着烫发、跳迪斯科的时候,在巴西已经有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媒体报道说中国已选择了资本主义。
这年,波马尔带着大大的问号,和妻子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在1987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中国谜题: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详细分析了中国的改革前景。
“我当时相信中国的生产力将会有大发展,然后带动社会和文化发展。”波马尔说,“书出版后,我的观点有人听到了,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在做梦,而且认为中国经验就是一个短暂的泡沫。”
“后来,开始有人认识到这本书中80%的预言都实现了,但这并不是我的智慧,而是中国人民的智慧。”波马尔说,“我相信中共和中国政府能够保持其社会主义本质,并成功面对现在和将来的挑战。”
五、求索,仍在途中
国际金融危机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根据《资本论》排演了一出同名话剧,如今,已成为保留节目。接下来,他们还打算排演《资本主义》。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5年。在英国伦敦,不时有中国人到访马克思的墓地。墓碑前常能见到写有中文的花篮。
改革,不仅仅是中国人寻求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把握,也是全人类对文明未来的求索。
2008年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均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可以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经济体均面临着是“改革”还是“守成”的艰难抉择。
放眼发达经济体,美国奥巴马政府试图改革,但目前并未在财政、金融、福利等诸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欧盟在自身一体化进程中曾苦思如何改革体制性障碍,但至今仍为主权债务危机所困;日本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后,仍未找到良性改革的前进方向。
“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改革。哪个国家不改革呢?只是在20世纪、21世纪,没有一个国家的改革像中国的影响面这么大,触动了全世界的兴趣。”刘香成说。
从“历史的终结”到“文明的冲突”,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零国集团”到“去美国化”,当代世界在种种博弈的观点中寻求发展新路。中国面对的问题既有独特的一面,却往往也是人类的普遍问题:贫困、财富、增长、公平、正义、幸福、和平……这是地球上的一部宏大交响曲。
观察人士认为,中共作为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不仅要正视13亿多人口、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多元利益诉求等内部问题,它还要带领这个国度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试验”和制度竞争与合作,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增添新的路径探索。
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成功,中国的改革尚未完成。未来充满悬念,实践会给出答案。
(此文有简版,参与采写者:徐兴堂、黄燕、王建华、易凌、李来房、刘劼、郭信峰、苑苏文、李娜、毕玉明、杨媛媛、曹轶、周潼潼、李建华、张源培、曹槟、葛万青、崔峰、姜亮、腾军伟、蔡敏、许晓青、郭奔胜、林嵬、陈先发、张建华、李思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