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的青年像超级稻一样健康成长
——袁隆平院士河南农大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乔 地
河南可以研究杂交小麦
“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可以研究杂交小麦,利用杂交小麦优势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17日在河南农大的一场学术报告中提出一个这样的建议。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非常关注小麦。他说河南是粮食大省,小麦平均亩产已超过400公斤,很不错。
袁隆平介绍,现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杂交小麦,取得了一定进展,成果略领先于美国,但尚未完全成功。
袁隆平认为,小麦与水稻的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他希望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的研究人员集部门力量研究杂交小麦,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主持报告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大校长张改平鼓励作物育种专业的研究生们:“解决小麦进一步高产超高产的途径是研究杂交小麦,希望有志者实现袁先生、实现中国人的杂交小麦梦。”
不要谈“转”色变
谈到社会普遍关注的转基因问题时,袁隆平说基因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不要谈“转”色变。有些基因特别是抗病虫的基因,虫吃了要死,大家担心人吃了会不会有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些“转基因”没毒,比如有种美国转基因大豆,转的是抗除草剂基因,而这种大豆我们每年都在进口。因此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不要谈“转”色变。分子育种将是未来转基因育种的发展方向,能取得很大成效。
对于袁隆平的回答,张改平总结:“转基因分子育种应该搞,它和常规育种一样,是解决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科学措施,问题是转基因要慎重,要合理地进行转基因。”张改平表示,转基因要严格进行把关,事实上政府对转基因已经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争取3年内实现超级稻第五期目标
袁隆平还向大家报告了他毕生从事的“超级稻”研究的最新进展。他说,目前亩产已破1000公斤,提前实现第四期目标。他介绍,1996年,农业部立项启动的“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从1996年到2000年,产量指标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从2001年到2006年,产量指标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从2006年到2015年,产量指标亩产900公斤。去年,又加入一个时期——第四期,超级稻立项,产量指标亩产1000公斤。
“今年,我们提前实现了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个指标。”袁隆平透露,他已建议农业部和科技部立项第五期超级稻,指标按国际标准,每公顷16吨,计划到2020年以前实现,争取3年内取得突破。
杂交稻2012年在其他国家推广近7000万亩,平均单产每公顷2吨左右,如果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稻田种上杂交稻,每年可增产1500万吨稻谷,多养活4—5亿人。
希望我们的青年也像超级稻一样健康成长
报告会结束时,张改平宣布:“袁老明年将在河南农业大学招博士研究生,也招硕士研究生。有志于完成前辈们的愿望,实现河南人民杂交小麦梦的,行动吧,跟着袁先生。”
据悉,这将是袁隆平第一次在河南招研究生。2015年第一次招生至少有3个名额,其中有1个博士、2个硕士。只要与袁隆平研究领域相关的专业都可以报考。只是,袁隆平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计算机里种不出水稻,也种不出小麦,希望青年科技人员要不怕吃苦,走到实践中去。
袁隆平此次在河南农大的报告会,上演了令人激动的“追科星”一幕,不仅13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而且两侧过道、礼堂门口也围满了学生。一位老师感叹,他都快被挤成相片了。袁隆平走到哪里,粉丝就跟到那儿,手机、相机、iPad等齐刷刷地对准了他,拍照声响个不停。并且,早在几天前,当获悉袁隆平要来作报告的信息时,河南农大的学生们就上演了飞信、微信传书求票的一幕。这样的景象表明新一代青年学生已经从追娱乐开始转向追科星,彰显了青年们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智,彰显了社会风气的可喜转变,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希望我们的青年,也像我们的超级稻和超级麦一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