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学术 工作动态

河南省科协关于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5-05-08


                                 河南省科协关于实施学会创新
                                  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协:
  为深入推进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我省的实施,贯彻落实省科协党组关于学会管理服务创新、学会建设与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学会工作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等重要部署,决定组织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瞄准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需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科技工作者为核心,以学会为载体,在落实中提升、在继承中创新,持续打造一流学会集群,引领带动科协组织整体发展,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与激情,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南,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2、基本原则
  ——明确定位,科学发展。学会要坚持把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作为主体工作和重要基础,把服务和依靠科技工作者作为事业之本,把党和政府认可、科技工作者满意、社会公众支持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准,努力在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主战场上更加奋发有为。
  ——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围绕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亮点和时代特征,直面重点焦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学会持续改革创新,以实现制度机制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重要目的,着力完善能负责的运行机制、能问责的约束机制、受监督的公开制度和有实效的服务机制,依法治会、照章办会,推动学会改革创新规范化、法制化。
  ——稳妥有序,统筹规划。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相衔接,广泛凝聚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共识,明确学会改革创新的总体设计和前瞻规划,强化对学会的分类指导,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姿态,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程序严密、运行规范、责权分明、制约有效。
  ——联合协作,示范引领。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发挥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的组织优势,强化优秀学会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促进形成上下协同、联动互动、特色鲜明、服务大局的工作体系。
  3、总体目标
  围绕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总体要求,以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依托,协同全省各级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服务社会与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自身发展的能力,形成一批一流学会,推动好学会增多、强学会更强,学会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社会影响广泛,示范效应显著,特色鲜明,活力提升,为推动我省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重点任务
  1、实施创建五星学会提升服务能力计划,引领现代科技社团发展
  根据河南省科协和河南省财政厅《创建五星学会提升服务能力计划实施方案》,继续在全省学会当中,以评选服务科技创新之星、服务社会和政府之星、服务科技工作者之星、学会自我发展之星、学会党建之星为标准,开展五星学会创建活动。通过评选命名、以奖代补五星学会,切实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广学会创建五星学会、提升能力、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工作模式,进一步激发、带动学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会综合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学会,切实把学会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河南特点的现代科技社团。
  2、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需求
  支持指导学会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动学会主动服务,创造条件自觉融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中,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助力行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针对地方对先进技术成果的需求,引进全国学会并组织全省学会,发挥学会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按照示范引导、机制先导,科协搭台、学会唱戏,需求导向、合作共赢,学会提能、集聚资源的组织原则,由地方和企业提出需求,各级科协牵头对接,全国、全省学会具体承接,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实施重点专项资助计划,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支持指导学会开展重点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决策研究项目、重点学科建设发布项目等。围绕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学术争鸣氛围、激发创新思维和智慧碰撞,推进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原始创新,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打造河南省科协主办的品牌学术活动,重点支持河南省科协年会、重点学术交流活动、重点决策研究项目、重点学科建设发布项目等。支持学会举办综合交叉、前沿高端、科技界关注的重点学术问题、区域性专题等示范性学术活动。
  4、实施学会“四化”建设,推进科技社团转型升级 
  在全省学会中开展工作人员专职化、工作岗位专业化、工作方式信息化和工作内容品牌化等“四化”建设,努力提高学会工作人员素质和办公效率,提升学会形象。每个学会须有一名专职秘书长或专职副秘书长,负责与省科协及所属会员的日常联络;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要从具备社会工作者资格的人员中选聘,学会财务工作或由具有会计资格的人员负责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代管,提高学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省科协建设学会管理信息系统等,学会建立网站或网页,推进工作方式信息化。
  5、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夯实科技社团工作基础
  进一步扩大全省科协系统科技社团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面推进党建带动会建。结合全省科协系统科技社团实际情况,成立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科协科技社团委员会,具体负责学会党建工作;印发《关于在全省科协系统实施党的双覆盖工程的通知》,推进省科协所属学会党建工作,指导省直辖市、省直管县(市)科协的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全省科协系统科技社团党的建设。
  6、推进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拓展科技社团服务领域
  支持指导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配合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积极稳妥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坚持政府主导、科协主动、规则公开、严格监督,探索形成转移的有效途径和成熟模式,前瞻性地建立完善职能转移后的长效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学会做到能问责、能负责,接得住、接得好。重点支持学会开展决策咨询、科技评价、科技奖励、技术标准规范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和继续教育培训、技术鉴定、专业机构水平评价等方面工作。
  三、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的保障措施
  1、创新管理,推进学会改革
  强化学会作为群团组织的社会功能,开展学会创新试点,扩大无挂靠单位试点范围,进一步减轻学会束缚,激发学会活力,推动学会去行政化进程,实行民主自治、独立运行、自主发展。学会要以章程为核心,坚持依法依规、照章办事,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严格坚持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对学会的领导,不断优化学会领导层的专业代表性和年龄结构。严格执行学会关键岗位履职要求,确保理事长、秘书长尽职尽责,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会发展和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会的资金与财务管理,合理收取会费,合理筹措和使用社会资金。
  2、明确责任,加强对学会工作的引导
  各级科协要将学会建设作为科协主体工作,加强对学会改革发展的统筹规划。河南省科协要重点扶持全省学会改革创新,树立学会典型。全省学会要因会制宜,突出重点,发挥特色,打造学会品牌。各市县科协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指导扶持地方学会发展壮大,主动为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促进形成覆盖全省、上下协同、联动互动、特色鲜明、服务大局的科协系统工作体系。各级科协要建立学会工作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学会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协调平台,建立学会信用系统及信用管理制度。
  3、完善政策,优化学会发展环境
  贯彻学会依法自治原则,坚持学会改革创新的法治化道路。积极配合修订完善社团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职能范围、管理方式,明晰权责边界。进一步明确学会作为政府转移职能重要承接者、自主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定位、作用和标准,理顺管理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积极争取给予科技社团与其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同等待遇。
  4、加强党建,促进学会廉洁自律
  学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加强和改进学会党建工作,要紧扣学会特点,实施好党的“双覆盖”工程,扩大党对学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树立学会党建活动品牌,进一步加强学会党建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会党组织要推动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引导作用。
  5、协同合作,健全学会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以科协为平台,有关政府部门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学会指导、扶持和监督体系,在争取多方共识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政府部门形成稳定的会商、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工作研究,形成工作合力,为学会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4月30日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