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发组字〔2016〕38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已经中国科协党组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科协
2016年5月5日
中国科协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发有为、建功立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超过8000万,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在推动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激发释放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科技人才发展规律,树立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破除束缚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治理结构和工作体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
1.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研修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对国情的了解。特别是要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情怀和强大历史担当、大局意识和强烈问题导向、基本原则立场和系统思想方法,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2.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科技人才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历史担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把爱国主义作为第一位要求。加强对优秀科学家、杰出科技人才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的宣传,扎实推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做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宣传,展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创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发挥好科技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以科技界优良学风建设带动社会风气的整体好转,努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走在前列。
(二)加强科技人才成长全链条发展的体制创新
3.补齐青年科技人才扶持的结构短板。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针对支持的薄弱环节,改进支持方式,弥补发展短板。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发挥学会和学会联合体的同行举荐作用,重点资助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开展原创性研究,连续三年给予稳定支持。加大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对接,形成对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
4.健全企业一线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立足企业创新的实际需求,拓展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弘扬“工匠精神”,为企业科技人才立足岗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扩大学会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依托专家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人才信息和中介服务,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立足技术创新实践,干中学、用中学。
5.健全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培养重心前移,厚实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长远基础。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加强校园内外创新素质培养资源的整合,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未来科技人才发现、培养、跟踪机制,为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未来从事科研事业创造条件和机会。
6.健全科普人才队伍网络。实施科普领军人才计划,加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探索设立全国杰出科学传播人年度奖项。推动科普专业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加强科普人员继续教育。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激励机制,健全高校科协或学生团体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机制,推进在高校建立大学生科普社团。发展离退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应急科普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和网络服务平台,加强科普志愿者培训。
(三)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奖励机制
7.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同行评价作用,积极向国内外重要奖项、重大人才工程推荐人选。积极参与院士制度改革,突出学术导向,努力提升作为两院院士推荐渠道的效能,做好院士候选人后备队伍的挖掘、储备。建立优秀拔尖人才发现、举荐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举荐力度,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努力为青年英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改革完善科协表彰奖励体系。不断提高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励的影响力。办好“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和“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进一步优化评选标准,扩大推荐渠道,改进评审办法,提升评选质量。探索设立“杰出工程师”奖。
9.鼓励和规范学会奖励。发挥全国学会在人才举荐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人物奖励的品牌效应,加大对基层一线科技人才的奖励。配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扩大有推荐资格的学会范围。
10.开展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证。逐步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范围,推动工程师评价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开展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开展企业科技工作者职称评定,建立企业创新工程师职称(或标准)认证体系。
(四)着力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的学术环境
11.开展学术环境建设状况评估。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以科研管理环境、宏观政策环境、学术民主环境、学术诚信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为重点,定期进行评估,发布我国学术环境指数,督促指导各项建设学术环境建设,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
12.持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着力构建科学道德宣讲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探索建立科研诚信监督曝光机制。建设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档案和科技专家资信评价系统,发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13.发挥学会在推动科技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会的平台和枢纽功能,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展人才成长的空间,促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顺应学科广泛交叉、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推动学科相近、联系密切的学会组建学会联合体,加快形成跨学科领域人才协同创新的发展平台。
(五)拓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渠道,促进科技人才的开放创新
14.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全国学会学术活动的国际化程度,搭建在创新前沿主导国际合作的平台,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清洁能源大会等,推动我国在前沿领域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
15.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创新创业密集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等离岸模式,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吸引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深入实施海智计划,成立“海归创业联盟”,与有关部委联合,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等举荐引进人才,积极探索吸引世界顶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新模式。
16.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加强与国际主要对口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双边科学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成立以我为主、产学研密切结合、总部或秘书处设在中国的新型国际科技组织。推进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机制。
三、在科技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
17.鼓励科技人才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18.鼓励科技人才短板攻坚竞突破。加快弥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技术自给不足这一最大短板,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消除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
19.鼓励科技人才科技前沿竞领跑。立足当代科技前沿,树立勇攀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以“安、专、迷”的科学态度,全面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等原始性创新,努力取得一批颠覆式技术创新成果。增强勇于超越、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敢于与国际先进同行分伯仲,争高下,使我国更多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早日实现我国科技与国际同行并跑、领跑,建成科技强国奋力拼搏。
20.鼓励科技人才创业转化竞实效。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切实转变观念,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相关政策,积极投身科技改革和成果转化新机制建设,不畏困难风险,以多种形式推进先进成果向产业、企业转移转化,领头或参与创办新企业,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努力将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切切实实的产业活动和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1.鼓励科技人才普及服务竞贡献。争作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又当好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传播者,走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互联网+科普”落地生根,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深入农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科技扶贫,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为企业脱困转型注入科技动力,为绿色发展、人民共享科技文明贡献智慧力量。
四、改革联系服务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
22.建立科协直接联系科技人才的工作制度。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注重吸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减少领导干部所占比例。广开言路,拓展同科技人才的沟通、协商渠道。充分利用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工作平台,鼓励科技人才对国家科技战略和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敢于担当,如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23.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纽带和情感家园。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工作模式,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科协各级领导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高各级科协领导干部同科技工作者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主动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征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包容和宽容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批评,做科技工作者的挚友、诤友。
24.扩大科协对科技人才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推动科协组织向园区和企业延伸,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企业科协、园区科协或企业科协联盟等,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把创客之家等新型科技社团纳入科协,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推动科协组织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延伸,鼓励支持高校建立科协和高校科协联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师生创新创业。推动科协组织向农村延伸,鼓励支持乡镇依托农技站建立乡镇科普协会,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升级,服务农村农业生产一线人才创业。加大对科协基层组织的指导力度,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协组织、认同科协工作、参与科协活动。
五、加强和改进对科技人才工作的领导
25.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完善科协人才工作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人才工作和重点任务的研究、规划和督促落实,形成科协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科协人才工作新格局。发挥科技团体独特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在科协系统加强政策落实和宣传引导,形成关心支持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26.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科协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细化考核目标,加大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人才工作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
27.加强学会党建,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以党建促会建,进一步加强服务科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好学会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科技人才中的枢纽作用。
组织人事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