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指导

河南日报:创新引领发展 建设出彩中原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6-09-0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让“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主题词深入人心,这既是推动世界经济释放增长潜力的中国方案,也是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今日之世界,今日之中国,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8月31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释放出强大的政策红利。

       从5月27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亮相,到这两个重要文件出台,短短三个多月时间,我省加快建设郑洛新示范区迈出实质性一步。

       创新驱动,中原潮涌。

       应运而生——

       河南迎来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机遇,这是厚爱,是鼓舞,更是鞭策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今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定而铿锵。

       能否持续创新是兴衰成败的关键。昔日移动电话市场的霸主诺基亚,由于战略保守黯然出局;率先发明数码影像技术的柯达巨人,因故步自封轰然倒下。通过自主创新,“神舟”、“天宫”、“北斗”飞上太空,成为国之重器;依靠“中国芯”,“神威·太湖之光”让中国继续领跑超级计算机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创新”提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再次强调,站在新起点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是我国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研究确定,要在东中西部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让先行先试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多地区发挥效应,进而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依靠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消息一出,河南省委、省政府敏锐意识到,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迎来的又一重大发展契机,事关河南能否在攻坚转型、区域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多年来,我省经济“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和水平与经济大省地位并不匹配,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不多、创新环境不优、创新主体不强。尽管我们“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两倍多,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注创新、突出创新、推动创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省委省政府抓关键、抓大事,专门成立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谢伏瞻亲自挂帅,精心统筹。从2014年12月2日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到2016年4月5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只用了17个月的时间。

       “示范区获批,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改革发展的关心与厚爱,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谢伏瞻强调,“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赋予河南的又一重大战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动力转换的重大工程,是弥补我省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实践。”

       使命光荣——

       引领发展,支撑崛起,创新驱动让中原更出彩


       硅谷,美国加州一段长约40公里的谷地,作为“全球创新引擎”持续引领着世界高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已获批的11个自主创新示范区组成的创新“梦之队”,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彰显着创新的神奇能量。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家族的“新成员”,郑洛新示范区将打造“一中心四区”,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和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成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

       国家战略之所以选择郑州、洛阳、新乡,是因为三地不仅是辐射八方、连天接地的交通枢纽,还聚集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上市企业、76%的新三板挂牌企业、47.6%的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4个百分点……这片“黄金三角区”,是我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创新高地。

       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时有波清。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战略,我们才能深刻认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示范区,撬动五大战略相融相通,此长彼长。

       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刚刚获批建设的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五大国家战略,是河南发展到每一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如果说,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旨在解决河南自身吃饭和发展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旨在探索传统农区科学发展新路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旨在构建对外开放平台、打造河南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河南自贸区旨在通过深化改革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那么,示范区则得益于已有国家战略的拓展、深化,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大载体。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无论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还是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无论是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航空经济新版图,还是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都急需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思维、新制度、新技术的力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而其他四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无疑也为示范区建设和创新驱动培植着丰厚的沃土、搭建着广阔的舞台。一起“发力”、一起“给力”,必将催生巨大聚变效应,形成互促互进、相融相通、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

       建设示范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在郑州建立的B2B电商交易平台“鲜易网”开通仅9个月,注册用户超过33.2万个,总交易额达36亿元,使众品和鲜易控股有限公司由传统加工制造业成功转型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从队尾一步跨到了排头;7月8日,在郑州机场签约的“华中冷鲜港项目”,每年向全国分拨10万吨进口生鲜货物,中原百姓将成为最早“尝鲜”的消费者……

       地处内陆的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产业结构中“粗、低、重、耗”产品过多,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取得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难度日益增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愈加显现,无论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都迫切需要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郑洛新示范区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领头雁”。它通过补齐创新短板、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为创新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开拓广阔空间,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建设示范区,激发全省“双创”新活力。

       从“蛟龙”探海到“神舟”翱翔,都闪现着郑洛新三地的智慧之光;一辆出口欧洲市场的河南造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制造出自郑州,锂电池动力来自洛阳、新乡;富士康“从一个苹果到一片果园”,集成组装在郑州,零部件来自南阳、鹤壁、济源,依托航空港,“飞”向全世界……

       郑洛新,这三个昔日互帮互助的“好邻居”,不仅在示范区的平台上变成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协作联动、一体发展;还将“大家手拉手,齐步向前走”,融合创新链,升级延展产业链,闯出一条创新发展新路子,真正对全省其他地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把中原全域打造成适合创业、适宜创新之地,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建设示范区,下活区域协调“一盘棋”。

       中原兴,中部兴,中国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国家统筹推进“四大板块”与“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急需河南加快融入。通过郑洛新示范区建设,聚集资源,先行先试,释放能量,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向北与京津冀对接,向南与长江经济带联动,构建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同时,与邻近的武汉东湖、长株潭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发力,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所说,“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利于发挥河南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步伐,让中原更加出彩”。

       全力以赴—— 

     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循着古代圣哲的教诲,在中原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为切入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示范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把示范区建设好。

       要创新,就要紧紧握住解放思想这一利器。

       省长陈润儿指出,创新反映的是一种进取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勤劳的品质,彰显的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建设示范区,一定要富有成效,一定要不等不靠,立足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拿出各自的招数,显示各自的优势。

       如今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足5年,我们必须拿出非常之举、付出超常的努力,开启解放思想“总开关”,用好这一破解创新难题的锐利武器,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创新,用开拓的思路指导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实践创新。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闯敢试的勇气,宽容失败的环境,埋头苦干的精神,一个都不能少,用我们的实干巧干,加快体制、制度、理念、科技等全方位创新,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创新,就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导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支持机制等,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与潜力。

       要建立适应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提高绩效支出占比,对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同时,注重形成一套好的制度、政策,使其他高新区可以复制,辐射带动全省均沾创新红利,形成核心引领、辐射带动、梯次发展、全面提升的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

       要创新,就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腾讯、阿里巴巴、甲骨文软件、百度等行业旗舰企业纷纷进驻郑州高新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落户古都洛阳;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在新乡规模初现;中铁装备集团仅用十年时间让国产盾构机研制从无到有,从中原走到世界前列……

       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使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城市总体规划重点不同的郑、洛、新三地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我们要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构建富有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力度,突出“高”和“新”,强调“专”和“精”,支持示范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培养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积极承接企业研发项目,在示范区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要创新,就要开放创新聚人才。

       8月31日,郑州高新区举行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提出将专门划出5平方公里建设“大学创新城”,引进清华、华中科大、西安交大等知名高校,建设1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对入驻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府将每家给予1亿~2亿元资助。

       强化开放式创新是推动示范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通过开放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团队、项目和知名研发机构,最大限度地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示范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要重视“引进来”,还要重视培养本土人才。我们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创新人才双向流动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切束缚人才脱颖而出的落后观念和制度障碍都要破除,一切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措施都要勇于尝试,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希望中原大地能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这里蕴藏着蓬勃的发展生机,发展动力在增强,发展后劲在增强,可以想象未来的河南会更加让世人刮目相看,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这是李克强总理对河南的殷切期望。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扛来不容易,做靓更不容易,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干出成效。

       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出彩的光荣使命,承载着一亿中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昂首前行。让我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用辛勤的汗水、辉煌的业绩,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