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新闻头条

中国科协印发“创新争先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 河南省科协 时间: 2016-12-06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创新争先行动”的重要批示精神,激发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第一资源作用,汇聚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强大动能,“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协将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创新方针,认真履行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以“创新争先行动”为统领,引导科协各方面工作调整升级,更加贴近和有效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全局工作,更加有效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有效带动科协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落地生根。突出示范引领,集成各方资源,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拼搏奉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争先、再立新功。

  实施“创新争先行动”,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开放协同。发挥科协组织在促进开放创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作为民间科技交流合作主体的独特优势,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任务,推进跨部门领域创新要素的整合,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为核心,有效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

  2.强化枢纽联接。发挥科协系统的第三方特色和三型组织特色,接长手臂、深入基层,做好桥梁纽带,引导创新要素聚集,实现各创新主体紧密联系,提升国家整体创新效能,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突出平台功能。利用科协自身高效联动的扁平化组织体系,搭建高水平前沿学术交流的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平台,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平台,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平台。

  4.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表彰奖励为抓手,创新优秀科技人物、创新团队的表彰激励机制和手段,持续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充分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重点内容

  1.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与产业战略需求,以强化自主创新供给能力为重点,着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聚学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我国相关产业和产品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2.前沿探索争相领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立足国情实际,做好重大创新领域国家实验室、创新基地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特别是支持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对口学术交流,引导他们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挑战前沿科学问题,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掌握一批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

  3.转化创业争当先锋。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破除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依靠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新常态。

  4.普及服务争作贡献。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文明普惠共享。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当好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深入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精准科技扶贫活动,为农牧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提供支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三、工作抓手

  采取政策引导、事后激励等综合手段,对在“创新争先行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团队、机构给予鼓励,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先锋探路的荣誉感,使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争先”中名利双收、形成示范。

  围绕“前沿探索”、“短板攻坚”、“成果转化”、“社会服务”4个方面,面向科技界特别是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对年度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学术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普及、精准扶贫、决策咨询和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科研团队、机构、基地、基层科协组织等),经过评议后给予表彰激励。

  鼓励企业采用“悬赏”制度,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围绕关键技术瓶颈和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前沿探索

  在基础研究方面,按照“高精尖”导向,鼓励瞄准前沿基础交叉学科,敢为天下先,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理论性突破,掌握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机构、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遴选推荐:

  1.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

  2.对所在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能够开拓和引领学科发展的优秀论文作者。

  3.对在科技期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方面作出表率作用,在提升学术质量、服务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者、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起到领军作用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出版社。

  4.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取得重大科学突破的研究机构、基地。

  (二)短板攻坚

  在技术创新方面,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聚焦高端技术供给不足这一短板,全力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瓶颈和核心技术难题,填补国内空白,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机构、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遴选推荐:

  1.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或科研团队。

  2.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在攻克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瓶颈和核心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机构和基地。

  (三)成果转化

  在科技产业方面,鼓励科技工作者自觉把科技创新成果引入市场,积极推进转移转化,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着力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知识转化为财富,经济效益、惠民效果显著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机构、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遴选推荐:

  1.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探索实践符合新经济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

  2.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从事创新产品及项目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或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效益的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或技术创新小组;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理论体系、推动科技成果模式创新的科技服务机构负责人。

  3.积极践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并取得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业企业,孵化科技类企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专业化机构。

  4.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教育、推动相当数量的高端科技创新成果项目转化落地的科技服务机构。

  (四)社会服务

  在利用科技服务社会方面,鼓励科技工作者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科学决策为己任,在推广应用最新创新创造成果取得突出成绩、利用科技扶贫取得显著效果、服务科学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工作者和团队(机构、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遴选推荐:

  1.在开展科技教育、科普信息化落地、基层一线科普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个人或团队。

  2.在创作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高水平科普产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广泛的创作者或创作团队。

  3.在科技援疆援藏、科技精准扶贫第一线脚踏实地、成效显著、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个人或团队。

  4.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开展调研,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的优秀专家和科研团队。

  5.积极承担政府转移职能,扎实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在科技评估、人才举荐、技术标准研制、继续教育等科技公共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得到政府、行业领域和社会广泛认可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学会。

  (五)评审机制

  为确保评选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前沿探索、短板攻坚领域由全国学会推荐提名科学家,独立背靠背推荐,不通知被推荐者填报材料、参加评审答辩,短板攻坚领域也可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企业家或技术总工参与推荐评审;转化创业、社会服务领域面向全社会征集人选和团队,有关科技组织、科技企业、社会组织均可推荐。

  建立科学家领衔评审机制,前沿探索、短板攻坚领域评审委员会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组成,转化创业领域由科技企业家领衔组成,社会服务领域由科技应用与科普专家领衔组成。领衔科学家独立组织评审团队,独立选择评审方式,牵头组织评审工作。实行严格的评审专家回避制度,避免非学术因素干扰。

  四、保障措施

  (一)搭建平台

  通过搭建系列工作平台,为“创新争先行动”提供工作抓手和有力支撑。

  1.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平台。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战略需求,以产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问题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以“学会+协会”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力量,围绕企业共性技术需求开展攻关,引入创业投资和金融服务,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

  2.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每年支持800名国内一流科研机构的青年科学家和200名国外一流科研机构的青年科学家(45岁以下的博士、博士后),到对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实验室进行为期2-3周的双向学术交流,资助部分经费用于国际旅费及食宿费等相关支出,促进我国科技人员在职业生涯早期充分融入全球研发网络,与创新型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团队建立伙伴关系。

  3.搭建人才协同创新平台。分领域分学科收集整理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数据资料,形成前沿领域顶尖科学家数据库、最有潜力青年科学家数据库、海外华人科学家数据库等一批子库,分析研究其科研动向、合作需求,建设全球科技人才地理信息系统。以引才目录和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紧密结合,动员驻外使领馆科技处(组)力量,形成“基地+项目+人才”的平台式引才机制。推荐我国优秀科学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国际科技组织领导层,在重要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4.搭建网上科协平台。全面启动实施“网上科协”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网”,完善精准服务手段和机制,为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以及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园区科协等基层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单一用户认证的一站式服务,打通学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产品提供者和需求方的通道,建立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数据资源和服务的联结。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在线科技政策解读、知识产权咨询、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等,帮助科技工作者了解政策、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让科技人员充分享受创新创造收益,保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形成开放、互联、共享的运行机制,着力提升网上联系、网上引导、网上动员、网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打造成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活跃社区。

  (二)营造氛围

  以“创新争先行动”宣传工作作为科协“十三五”时期宣传工作主线,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工作者立志报国、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和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

  1.拍摄公益广告。围绕“人”这个核心元素,拍摄制作接地气、有深度、感动人的公益广告,提高“创新争先行动”在全社会的知晓度。制作国际版本,满足外宣需求,向国际展示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工作者的正面形象。

  2.推出系列报道。与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开辟专栏、专题,组织媒体记者深度调研走访,从“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选题角度,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文字,展现不同领域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科普工作道路和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况和心路历程,塑造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科技工作者形象。

  3.举办专题晚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专题晚会,发布“创新争先”优秀典型名单,塑造一批“科技之星”,在全社会营造尊崇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4.制作专题记录片。制作推出《大国脊梁》《创新强国》等一批高水平专题纪录片,系统展现我国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怀和求实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按照不同主题加工制作一批微视频,在网络平台和微信客户端推出,满足公众碎片化、泛在化阅读需求,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贯彻落实“科技三会”精神、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是中央赋予科协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社会高度关注,科技工作者十分期待,各级科协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特别要充分发挥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县级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作用,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推动形成开放协同包容的工作格局,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切实将“创新争先行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供稿人: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