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男,1927年3月1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长乐,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该工程公司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追梦——科技功勋专家情
作为中国第一套炼油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大师,在几十年的拓荒求索中,陈俊武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人类的进步和挚爱的祖国。“人的生命是一种偶然,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却是每个人的责任。生在哪个国家不容选择,而热爱我们的中国,却是华夏儿女共有的美德。”这是陈院士发自内心的感慨。
陈俊武院士小时被称为神童。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第二炼油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经理,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
陈俊武院士是中国炼油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曾任中国首套催化裂化工业装置设计师。该装置于1965年投产,推动了中国炼油技术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此后二十五年一直从事催化裂化先进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开发与设计,促进了催化裂化的持续发展。1990年被授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他主编和撰写了《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这部百万言巨著,是这个领域里学术水平最高的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在炼油新技术领域,新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受命担任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的陈院士大量查阅资料,反复琢磨完成了设计。当时他出国考察炼油技术,情有独钟那里的炼油技术。他认真参观,仔细考察,千方百计多方面搜集资料,记录大量数据,并进行整理、归类、提高。回国后陈院士组织大家开始了施工图设计,心中涌动着为国争光的豪情,百折不挠地进行攻关, 一千多张的全套施工图终于完成了。为了新设备的研制和装置的投产,陈院士和同事们住在废弃的厂房里,睡的是通铺的大炕。紧张的施工,不分昼夜。 1965年5月5日,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5月8日,流程全部打通,清澈的汽油汩汩流出。中国炼油工业一步跨进了20年,标志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由此成为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试车成功加速了我国炼油工业的步伐,他以石油部“专家组”成员以及攻关小组组长的身份,来往于“抚顺”、“大庆”、“胜利”之间。1967年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胜利炼油厂建成。1972年“一顶二”炼油装置在锦洲试运行成功之后,洛阳、镇海、乌鲁木齐、玉门等炼油厂的多项先进技术在他的指导下相继开发应用成功。陈院士和他的同事们用滴滴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石油工业的金花,灿烂地吐蕊绽放。在陈院士为石化事业奋斗的艰辛历程中,他指导过我国第一套60万吨/年和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工作;指导设计过我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开发了我国第一套高效再生装置;指导开发并设计的100万吨/年快速床——高速床两段再生新型催化裂化装置,获中国石化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奖;他主持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大庆常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他还领导了许多重大科研创新攻关,开发成功了许多石化重要关键技术设备,推广应用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令人敬佩的不仅是陈院士辉煌的科研学术成果,他还留下了成功的标记,奖励、证书不胜枚举,各种头衔名目繁多。他于1956年获得“石油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且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中国石化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称号,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大师”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被评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劳动模范,同时获香港何梁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功臣称号,曾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陈院士的荣誉很多,然而他最珍惜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院士说:“事业是永恒的,是没有止境的,不是一代人能够实现的,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我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的,我有责任提高年轻人的水平,让他们站在我的肩膀上向前迈进。” 陈院士热心倡导继续教育,适时提出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CEE学分制。他定向把关,对课程设置、学分学时的分配等都一一过问。该项制度获中国石化总公司职工培训优秀成果奖,《学分制考核在CEE的应用》论文在芬兰第五届世界FCC大会上宣读,并载入会议论文集。 导师带徒培养企业高层人才,这也是陈院士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创意。1990年,离开一线工作不久,他就为洛阳石化工程公司10多位技术骨干开办专题讲座,举办高级工程师专题研讨班。他殚精竭虑,跟踪检查高层人才的培养。80年代,他担任了几个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90年代,他资助贫困学生张政伟等多名学子完成了复旦大学的学业;他出资几万元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设立了青年科技论文奖励基金;1995年,陈俊武捐助10位家境贫寒、教学成绩突出的民办教师的事迹一度传为佳话。而镜头里这位当年准备弃学的贫困大学生,已在陈俊武的资助下顺利读完大学,如今成为上海的一名科技人员。他甘愿把自己当作人梯,让众多有志者踩着他的肩膀,向着理想的顶峰大步攀登。
寻梦——清淡超然人生悟
“只有永恒的事业,没有永恒的人生。”这是耄耋之年陈院士的深切感受。“清白不是出身而是为人,无亏心事,不负于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贫,而是不谋私利,奉献与索取得当;清高不是孤芳自赏、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为荣、庸俗为耻。”有幸品味陈院士的“三清”,怎不令人心襟明澈,通体透亮。人们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学者型的领导,面对纷繁事务的缠绕和无奈,他是怎样的勤政廉洁,两袖清风,固守他不谙权谋、不屑关系学的学者风范。他那温良的心地,专注的神情,他那近于隐忍的毅力和超然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一种让人感受到奇特的向心力。和他共同奋斗过来的老同志,把他看成自己的真诚朋友而由衷地拥戴他;有幸听他教诲或者有幸在他当过院长和经理的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把他当成自己人生的导师,而从内心深处崇拜他。
洛阳石化公司常委书记松静浩说:陈俊武不仅有着较深的科学造诣,而且表现出一名共产党的高尚的思想首先,他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影响是比较深的。我认为他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要求。 中科院院士陈俊武说:既然入党当初做了誓言,就应该各方面作模范、作表率。过去我虽然做了一些成绩,但那只是明日黄花。过了60岁,觉得自己年纪毕竟是大了,很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平就是平易,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平常人的生活方式。”陈院士的“一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在这样的平淡之中,人们更多体味到的是他与大家的融合和亲近。他早就谢绝了配秘书、配专车的专家待遇,现在他大多步行上班。遇私事用车,他谢绝照顾,坚持付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所有这些,都是他有意为之,是他淡泊情性使然。
“三清”、“两淡”、“一平”是陈院士的修身格言,使人如沐清风,如饮醇醪,字里行间生发出款款风韵,徐徐馨香,谁能说不是一份难得的修养呢?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