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平,动物免疫学和免疫膜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专家。1960年12月生于河南内黄。1993年获英国哈特大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曾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制、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技术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了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开展了动物免疫球蛋白Fc受体研究,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人类自身免疫病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开展了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建立了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了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专利33项。受美国Humana出版集团邀请为BiosensorsandBiodetection一书撰写了ImmunochromatographicLateralFlowStripTests,这是该技术首次被正式列入科研和教学工具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而对张改平院士来说,科研领域的最高追求与思想境界的忧国忧民,就是他的星空和法则。
免疫检测领域的张改平,始终追求着“里程碑式的成果”;教育教学里的张改平,标榜秉持着“传道授业解惑”;思想人格境界里的张改平,从容诠释着“独立思想的科学圣徒”……他在多重身份间切换,却并不矛盾冲突,因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他一以贯之的信仰与坚持。
“做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张改平认为,科学研究必须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只有将科研建立在为民的基础上,各项事业才会有更大的意义。这是他敬终如始的坚持,也是所得成就的基石。
张改平上世纪90年代刚回国的时候,自己并不清楚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检测的需求是资源化的,在当时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做到的检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是张改平的疑问,但“做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的决心却很坚定。张改平说,自己和团队用了半年时间考虑清楚了“要探索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是事关每个人的重大民生问题,而随着我国人民食用动物源性食品数量的增多,摄入有害物质(药物、毒素、抗生素类添加剂等)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目前,在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瘦肉精”的违禁使用及残留问题。“瘦肉精”是一种平喘药,又称氨哮素、克喘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其允许使用的安全剂量非常小,如果摄入剂量过高,会产生很大毒副作用。为有效遏制这种危害,快速测试“瘦肉精”成了张改平的研究目标。
一张小小的纸条插入猪尿样中,不到l分钟就能检测出这头猪是否吃了“瘦肉精”。经过不懈努力,由张改平领军的科研团队和河南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并生产的“盐酸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试纸条”,一亮相便非同凡响,在“2003北京国际动物检疫检验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受到与会专家和企业高度关注和评价,是最早经过国家备案的诊断“瘦肉精”的合法试纸产品、专利产品。
梦想不是空想。“在检测领域人们追求四大目标———快速、简便、特异、敏感。把所有繁琐的实验步骤搬到试纸上,几分钟内完成检测,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以我们就坚持了下来。”
他在所从事的另外一个研究领域———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与诊断领域同样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畜禽传染病的防治上,他认为,及时准确的监测、诊断传染病是遏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张改平创立了一个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平台,研制出系统的畜禽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及相应产品,被同行誉为“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的革命”。
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张改平的“过人之处”是让食品安全检测更容易,监管更方便。这些年他研制的试纸有几十种,可检测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等,建立了一个立体的快检“王国”。鸡传染性法式囊病病毒(IBD)快速检测试纸条,是张改平众多成果中的“代表作”,获得了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摘得科技界公认难度很大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世界上首个检测该病毒的试纸,检测只需1至5分钟,目前已成为养鸡户离不开的“宝贝”,仅在河南、河北、江苏、山东等省,每年减少经济损失达4000余万元。
谈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张改平表示,自己用了10余年时间想明白了疫苗生产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未来五到八年实现疫苗市场的重组。他进一步解释道,现在有近100家疫苗生产企业,但他发现某些企业生产的疫苗不合格,成品却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我的愿望是,只要动物打了疫苗,就可以防病、可控,并且让多得不得了的疫苗注射尽量减少,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与突破。”
带着对科研“永不知足”的追求,张改平领导着他的团队不断向未知领域的纵深开拓,疫苗领域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食品安全绝不是靠检测检出来的”
“食品安全主要是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在张改平看来,研究、生产、添加、检测这一系列程序已经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陷入一个怪圈。他说,食品安全绝不是靠检测检出来的,检测只是食品安全的辅助手段,检测可以让我们对不可预期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使之得到控制。
“可现在不少地方存在错误认识,将检测作为解决保证食品安全唯一的或是最重要的手段。”张改平直言,如对“瘦肉精”的监管,过度依赖检测,生猪从养殖、出栏到流通,再到销售,几乎环环都检。甚至曾有人建议张改平将其研制的食品安全检测产品推广到超市,以满足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担忧的检测需求。对此,张改平说:“我们可以买到检三聚氰胺、‘瘦肉精’的检测试剂盒,那还有可能出现‘六聚氰胺’、‘七聚氰胺’,另外还有各种毒素,这么多有害物质我们能检得过来吗?如果去超市就能随意买到各种检测试剂盒,人们买了什么都去检测一下,看一看安全不安全,那将是我们的悲哀。”
在张改平看来,要保证食品安全,控制过程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畜产品生产,就可以探索一条科学使用添加剂和药物的技术规范,做到动物长到多大的时候喂多少,到什么时候该喂,到什么时候该停,停多长时间能达到国家标准。至于是否达标,可以进行批量检测,最终保证到消费者手里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食品。这是张改平极力呼吁的一个问题。
“科学家要立志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
张改平目前还担任着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领导着一个90多人的团队。在这个“联合部队”里,既有正式人员、也有长期客座教授,还有临时工、在校学生,张改平强大的人格磁场,把他们紧紧聚在一起。
作为大学校长,张改平在扎实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同时,倾力于高校人才培养。张改平坦言班主任是他真正的“要职”,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岗位,育人是第一大事。”他这样勉励年轻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应该有一种一定要把某件事情做到最高境界的决心和热情。希望你所从事的领域,过了多年会因为你的存在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
“现在高校农口大学生招生难,农业学科专业仍是弱势专业。我们农业学校的招生分数比同等综合型高校分数低很多,学农业的大学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这样长期下去,像农林等专业的人才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再过几十年会更加严重。”张改平认为,“目前,农业发展多为生产、管理、经营一条龙相连,投身农业类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年轻的大学生们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希望他们将献身农业作为一种光荣、一种使命、一份责任。”
对待名誉,张改平给了我们一个很诗意地回答:成就和名誉就像天上的一片云,当别人给你一片云时,你千万别躺进去,躺进去了就会掉下来。人们给你一片云,是给了你一片美丽,你可以欣赏这片美丽,但请你从这片云上飞过去,继续飞向蓝天。
张改平说自己是爱因斯坦的“粉丝”,做独立思想的科学圣徒是他的追求。“科学家要立志高远,但不能好高骛远。”长期的科学研究,让张改平深谙生命真谛,今天的他更加平和、平静。他说:“无论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是病毒,生命的起源都是ATCG四种核苷酸的组合。万物平等,我们要快乐和谐共处。”
成绩和荣誉总是被张改平淡然地抛在身后,因为他的目光永远关注前方。他坚信:只有坚持你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只有纯粹你的信念,才能成就伟业。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