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人才 科技人物

马恒运

来源: admin 时间: 2017-02-25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恒运

  马恒运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办公室(2012.4)

  【序】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其实,和马老师聊天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儿。1960年8月出生于山东蓬莱的马恒运教授,讲起普通话实在是独具特色,需要你保持不亚于与中文讲得不太流畅的老外聊天时的高度注意力,更需经“笃听、明辨、慎思”三个阶段以解其意。

  虽如此,和马老师聊天时还是会兴致勃勃,因为他浸淫学术界这么多年,观点表述坦诚严肃,独到精深,经常给人启发。聊天时曾问之:“如果只让你讲述一例人生感悟,你会说哪一例?”马老师略一思索,极其诚恳严肃地说了下面一段话:“人,生也有涯,知却无涯。我读学位,做访学,执教鞭,搞科研,虽学历渐高,阅历渐广,却越发感觉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想要涉猎研究的领域还有很多。学海无涯,时不我待呀。”

  这是马老师的心声,而聊这个话题时他已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已获聘河南省特聘教授多年并获评全国模范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马老师的感悟不禁让人想起了一代数学大师华罗庚说过的一段话:“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在做学问的过程中,马老师就像是一名登山人,仰望高峰的路途中,没有望之却步,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时时积累,从不懈怠,慢慢地,渐渐地,“山登绝顶我为峰”;最终,走出了一座座属于自己的高峰。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恒运

  马恒运和新西兰合作导师AllanRae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参加国际会议(2004.7)

  【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恒心

  1982年7月,马老师从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工作;1997年,37岁的马老师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期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年,马老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正好迈入不惑之年并获聘正高级职称。

  学业攻读的辛苦,评聘教授的不易,双方兼得之后,马老师若选择随遇而安过轻松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时刻感觉“知也无涯”的马老师却选择了再次出发,踏上更高的征程,又先后进入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坎特博雷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攻读博士、做博士后研究或访问学者。一直到现在,虽然已屡获殊荣,马老师仍孜孜不倦地在无涯的学海向前泛舟。

  马老师的恒心不仅表现在求知上,更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教学中,不管是作为新近人员初站讲台,还是获评长江学者取得省内历史性突破后,马老师都持之以恒为本科生授课,自己的智慧与学识为学生开启一扇探索之窗。科学研究,更离不开耐心和恒心,马老师在做土地流转方面的调研时,为获得第一手真实详尽的数据和材料,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历时一个月,几乎走遍了河南全境。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恒运

  马恒运和加州大学博士后导师ScottRozelle教授和新西兰怀卡托大学JohnGibson教授,在基督城家庭聚会(2006.2)

  【二】风雨并肩处,今生同是中国人

  在国外工作学习期间,马老师发表了诸多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如果第一署名作者单位是国外的工作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马老师将会获得相当可观的奖励。但是,马老师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农大人,为了祖国和河南农业大学的荣誉,宁可放弃物质奖励的机会,也要把第一作者单位署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马老师凭借严谨认真、努力专研的个人风格逐渐在国外的经济研究领域斩获成果。马老师的导师,Stanford大学教授ScottRozelle博士(国际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白宫中国问题顾问)以及新西兰LesOxley教授和AllanRae教授,都曾因马老师出色的研究能力挽留其继续在国外工作,但心系故土的马老师更愿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祖国。他谢绝了导师们的挽留,毅然回国,倾情投身到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

  马老师内心非常清楚,不管走多远,飞多高,自己都不愿剪断故土那根放飞自己的风筝线。

  马老师不仅有一颗对家国的赤子之心,还有一份深厚的中共党员情怀。马老师政治信念十分坚定,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即便是在国外期间也保持着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理论的习惯,更是经常通过网络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从没拖缴过一次党费。汶川地震后马老师在国外积极参加海外华侨的募捐活动,捐助灾区300美元,更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向国内缴纳特殊党费人民币3000元。回国后,马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党员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不搞特殊,每次都认真参加,诚恳总结,客观自审。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恒运

  马恒运参观牛津大学(2014.11)

  【三】学为人师播智慧,行为平易近学子

  做马老师的学生特幸福——这是马老师的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幸福来自哪里呢?除了马老师的智慧和学识,更来自马老师爱生如子的情感。马老师虽然自己生活简朴,但对学生却很大方。学生家庭困难时他会尽己所能额外关照,学业辛苦时他会请客犒劳,做研究疲惫时他会带大家休闲放松,遭遇瓶颈失落沮丧时他会尽己所能做学生坚强的后盾来舒缓甚至化解这些烦恼……

  遇此良师,生复何求!

  同时,他着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风,布置的任务定会按时检查,负责指导的研究定会及时跟进,以至于他的学生中几乎没有拖延偷懒的现象。马老师不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教其为人处世的道理。马老师对学生“张弛有度”的教导卓有成效,尤其是在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培养上。2012年入职以来就跟着马老师做研究的青年教师刘瑞峰,在马老师的无私指导和悉心培养下,逐渐崭露头角;入职三年以来,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和博士后基金等均有斩获,屡有突破。马老师的指导和提携、真诚和无私,使得马刘之间的师生关系融洽自然如父子。同事们把这一对师生的情谊都看在眼里,再加上在马老师的指导教诲下刘瑞峰老师所取得的成绩颇多,同事们都很认可这对传承给力师徒,在喊马老师为“马长江”之余又称呼刘瑞峰为“小长江,“大小长江”的雅号一时传为佳话。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恒运

  马恒运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导师LesOxley教授(JournalofEconomicSurveys主编)及答辩委员合影(2009.8)

    【四】学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马老师天生就是搞科研—这是认识马老师的人经常这样说。在马老师的世界里,不讲吃喝,穿戴朴素,抱朴守拙,甚至有些生活常识马老师都不是太懂,特别是对现在的网络语言,他认为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搞起研究来马老师却毫不含糊、认真严谨,取得的成果亦不容小觑。任省特聘教授以来,发表SCI/SSCI论文21篇。在经济管理类学科领域,论文影响因子突破2.0已非易事,而马老师于2009年和2010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分别发表了影响因子为4.852的学术论文,另有5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均在2.0以上,在国际最著名的农业经济类如《美国农业经济》和能源环境经济类如《能源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马老师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农业部和环保部以及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等多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这些研究工作和成果,为河南农业大学成功申报管理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河南省农林经济管理和技术经济重点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马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经济、能源经济和应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带领自己的团队,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搞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畜产品户外需求模型。这项研究全面揭示畜产品消费行为,填补我国畜产品户外需求研究空白,为更准确预测中国畜产品消费提供参数。美国北Dakota州立大学ThomasWAHL教授等认为马老师团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奥地利CharlesSturt大学ShahbazKhan教授等评价中国的水资源和食物安全时,多次引用马老师团队的研究结果;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实际使用了马老师团队的研究结果。

  (二)建立完整畜产品生产模型,研究畜牧业生产行为。发现畜牧业生产的要素需求和替代关系,全面调查畜牧业生产行为的决定因素,发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替代关系,为制定国家制定秸秆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中国能源需求行为。发现能源强度是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共同拉动的结果;为制定价格改革政策、有效调控能源需求行为提供依据。并在Springer出版中国第一部能源经济英文专著。这项工作为规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提供了较好范例,被许多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文献引用。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家JaysonBeckman认为马老师团队估计结果表现出预期的特点,为此,在他们的CGE模型,使用了马老师团队的替代弹性。

  (四)建立转型时期能源强度分解模型。为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提供了依据;发现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驱动能源强度基本因素、能源和劳动力有替代关系、能源价格效果有限。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RussellSmyth教授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中国能源经济研究的又一个空白。

  (五)调查评价能源形势及研究现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肯定了马老师团队的研究发现和研究结论;希腊雅典国立技术大学CharikleiaKarakosta教授引用的结论;印度甘地讷格尔技术学院KalyanGayen教授引用马老师团队的结论;China’senergyeconomy:Asurveyoftheliterature一文,现居EconomicSystems期刊引用量之首。

  马老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诸多认可,受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国际著名能源经济期刊(EnergyEconomics)副主编,兼任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alandResourceEconomics,AgriculturalEconomics,EnergyPolicy,Energy和EconomicModelling等19个国际农业经济和能源环境经济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曾听人提到过马老师的面像,说其“眉里藏珠”,人生有很好的运势。其实,观望马老师一路走来的足迹,就知道这好运势是必然会来的。与人为善,不辍进取,心无旁骛,术业专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升自己,精进学术,岂会不来好运势?

  马老师醉心学术,少杂事干扰,每日可“枕书浅卧待天明”;虽也为学术研究忙,但因是自己的兴趣,所以忙中亦得乐,在我等常为烦杂之事交付时光的人看来,真的是好不逍遥自在。

  但是,这等自在的持有,是以强大的学术功底做支撑的,是以学而不辍的付出为支柱的。唯如此,方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清泉,以澄明那一方学术的池塘。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