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人才 科技人物

尹钧

来源: admin 时间: 2017-02-25

  尹钧教授从事小麦研究工作30多年,从上世纪90年代他就任山西省小麦专家组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90年代末随着全国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麦生产逐步向黄淮区集中,尹钧教授为了他心爱的小麦事业,2000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河南工作,并被任命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岗位赋予他的神圣职责,立足河南图小麦产业发展,全身心投入为粮食安全做更大贡献。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

   尹钧检查粮丰工程示范田

  一、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为河南省粮食“十连增”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世纪初,世界粮食连续4年减产,人口的快速增长使粮食消费总量快速增加,全球谷物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在此期间,国内粮食生产也出现了较大的滑坡,到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4.3亿吨,跌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粮食安全形势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为此,他从2004年起,组织全省300多名科技人员,在豫北、豫中、豫南20多个县市开展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创建了小麦品种、播期“双改技术”和夏玉米“延衰技术”,突破了两熟休闲期光热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技术瓶颈;创制出土壤作物水分信息自动采集装置与灌溉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出智能化两熟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创制出适合两作氮素需求的缓/控释肥专利产品,建立了两熟一体化土壤培肥施肥技术体系;探明了超高产小麦、夏玉米的生育规律与生理特征,创新出两熟亩产吨半粮技术体系,超高产攻关获重大突破。100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达到751.9公斤,玉米达到1018.6公斤,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770.5公斤。同时还研究形成了适合豫北、豫中、豫南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丰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1100多万亩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481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383.6公斤)高25.4%,玉米平均单产(499.9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377.8公斤)高32%,项目区小麦用占全省13.8%的面积获得了占全省17.7%总产量,玉米用13%的面积获得了占全省17.9%总产量,充分显示了粮食丰产关键技术在河南粮食增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近十年项目区共计增产粮食1283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56亿元。李振声、袁隆平、刘更另、戴景瑞、于振文等院士专家认为:“创新了两熟制作物丰产高效的理论,实现了群体质量指标化,技术体系配套化,管理措施定量化的技术要求;首次实现了小麦夏玉米均衡增产,创造了同类型区小麦、夏玉米和一年两熟三个超高产记录,对两熟作物超高产研究具有引领作用。技术集成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实现全国粮食恢复性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给予了报道。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

   尹钧为团队成员介绍小麦苗情

  二、创育出世界首例抗穗发芽小麦,推动了我国小麦分子技术快速发展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小麦成熟期经常发生的穗发芽问题,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针对小麦穗发芽这一目前世界上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从1997年开始,他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提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解决小麦穗发芽问题。他主持的该项研究,先后得到国家863、国家948、国家转基因植物重大专项、首届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资助。十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不分寒暑,艰苦工作,完成了数以万计的小麦幼胚的基因转化工作和转基因后代的基因检测工作,于2002年获得了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转基因小麦新材料,并于2005年通过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批准在河南省释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同时还培育出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啤酒大麦新材料,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和成果鉴定,程顺和、于振文、刘旭院士等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解决了小麦成熟期穗发芽世界性灾害问题,在技术理论与生产实践上均有明显创新,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美国科学院布坎南院士于2007和2009年两次专程到他的实验室访问交流,主动建议建立了合作研究,并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系列杂志上发表焦点评论“河南农业大学尹钧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将硫氧还蛋白的反义基因导入小麦,抑制小麦种子中硫氧还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或避免小麦的穗发芽灾害。尹钧是当地的英雄,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因此而获益”。人民日报(2005年7月6日)评价:“尹钧博士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出了抑制成熟小麦在连续阴雨天发芽的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新品系,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多家新闻媒体给予宣传报道。2009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

   尹钧教授陪美国科学院BOB布坎南院士考察小麦中心

  三、揭示了小麦温光发育特性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壮苗丰产技术指标,在品种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国内小麦品种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小麦品种利用存在区域隔离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小麦生态研究、90年代的国内外小麦品种发育特性研究和本世纪以来的小麦温光发育分子基础研究,先后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引进小麦品种百余份,通过20多年的艰苦攻关,揭示了小麦温光发育规律,提出我国小麦品种的生态区划;揭示了小麦春化发育的分子机理,并初步确定了小麦春化发育的分子标记,为小麦发育特性的改良与异地利用提供了分子基础,为小麦品种引进利用及指导生产实践起了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动了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由春性向半冬性品种过渡,有效地避免了霜冻害的发生,对该区小麦实现十年连续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

  尹钧教授30年如一日,一直从事小麦发育生态、高产栽培与生物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国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省首届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项目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先后在MolecularPlant、PLoSONE、Plant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BiochimBiophysAct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8篇,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中国小麦产业化》、《小麦生态栽培》等学术著作15部。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学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十大科技英才等。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

   尹钧接受记者采访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始终主张“成才必先成人,才有高低,但人品必须高尚”,坚持把育人寓于工作之中,通过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主讲了五门主干课程,精心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经常举办各类专题讲座,介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青年人快速成长。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他是非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在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他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小麦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积极扩大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他领衔的“小麦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技术”创新团队,由于团队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科技工作成效显著,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作为河南省小麦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洛阳市专家组组长,针对我国及河南省优质小麦产业化中存在的质量和数量上重大问题,他积极组织优质小麦生产试验,推进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经常牺牲节假日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小麦生产,随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为农民排忧解难。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小麦生产遇到的特大干旱与冻害等,他都组织专家组成员冒着严寒深入田间地头,调查苗情、分析灾情,制定管理措施,为河南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被评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实施先进个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红旗渠杯首届河南省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专家等。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