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人才 科技人物

苗明三

来源: admin 时间: 2017-02-25


   苗明三,男,1965年3月生,中药学博士,药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为河南中医学院科技处处长。为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功能性食品审评专家。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全性评价及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为河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省中药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为中文核心期刊“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等编委。2004年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对学生负责

  1983年河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毕业后留学校药理教研室工作,一直从事中药与药理的教学、科研与中药新药研究,后于河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先后任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副主任、药学系副主任,药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作为教授,每年承担研究生“药理学进展”、“药效毒理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毒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药理实验技术与方法”等6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开设讲座。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机融入到所承担的课程中,更多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研究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养成、注重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养成。积极参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建设,先后在人民卫生、中国中医药、中国医药科技等出版社主编(副主编)出版本科生“中药药理学”、“药理学”、“中药药源性疾病”等统编教材6部,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副主编)研究生“中医实验动物学”、“中药药理学”创新教材等。近年来先后指导了50余名研究生和5名博士生,毕业研究生多已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近年来实验室还先后指导了160余名本科生进行毕业课题研究。在讲课、带教、科研之余,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持完成的“基于国家中药现代化政策的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相关成果被兄弟院校借鉴应用。


  结合实际 攻克难关探索新路

  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如牵头完成国家重大科技计划1项,“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毛冬青皂酮胶囊研究”,建立了多组分药物筛选评价方法,探索了组分中药研究方法,开发了原毛冬青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新用。牵头申报下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并具体负责完成“常用中药外用功能规范研究”,首创立了中药功能研究方法,研究了45种常用中药外用功能,填补了缺少相应中药外用功能的空白;建议的12味中药外用功能被中国药典采纳,成为国家法典,指导相应中药的临床外用;牵头的“中药外用药理实验技术规范”已由学会发布,成为了指导中药外用药理实验研究的技术规范;与企业合作研制的2项外用新药“舒鼻喷剂”、“补骨脂凝胶”已获国家临床批号并实现转化。牵头完成国家“863”课题1项“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扶正排毒片的研究”,为无症状HIV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救治的中药制剂,解决了无症状HIV感染者无药可用的现状。牵头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3项,如“艾溃灵口服液治疗艾滋病口腔溃疡的研究”、“扶正排毒片对AIDS的干预作用研究”等,为艾滋病的救治提供了疗效确切的中药制剂。

  作为主要完成人员的“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系统创新,并应用到相应中药的研究中,为中药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如“大枣多糖补益作用研究”,对大枣进行了系统现代研究,揭示了大枣保肝、补气、生血、抗衰等的特点及机制,并与企业合作研制了相应大枣深加工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实现了由研究到产业的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玉米须降糖作用研究”,揭示了玉米须降糖的特点及活性部位,与企业合作研制了玉米须深加工产品,使作为废弃物的玉米须附加值得到极大提升等。一直把科研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作为自己科研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将科学研究与企业的生产、中药的应用、健康食品的推广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后与辅仁药业、羚锐药业、太龙药业、天方药业、福森药业、好想你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科研工作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了起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新中药新药10余项,如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泻速停颗粒、益心康片、复方冬凌草含片等,均已获得新药批件,并在相应企业实现产业化,成为所生产企业的拳头产品,已产生很好效益。

  在积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同时,以中药的新用及道地药材的深加工作为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常用妇科中药治疗男科疾病、补肾壮阳中药治疗妇科疾病研究,发现了大量中药的新用,如益母草、红花、泽兰、乌鸡白凤丸等妇科常用药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获得良效;淫羊藿、锁阳、仙茅、鹿茸、龟龄集等补肾壮阳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发育不良、痛经等疗效确切等;相关研究先后得到国家自然学科基金、河南省优秀创新团队、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的支持,先后研制了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益芪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归锁胶囊等10余种行之有效的医院制剂,提出了“反治调平衡新学说”,围绕该学说先后发表了50余篇论文。致力于中药新用的发现、机制探究、中药新用的推广及应用,系列的中药新用获得了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如“一种锁阳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药物的新用途”、“从山楂中提取的一种用于防治脑缺血的物质”、“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降糖物质”、“五味子中提取的抗脑老化的药用物质”、“一种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毛冬青皂酮胶囊”、“一种泽兰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提取物的应用”、“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归锁胶囊”等,多已在医疗单位及相关企业得以推广应用。在获得大量中药新用发明专利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对中药临床新用的系统研究,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的新思路、新途径,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先后获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高校杰出科研创新人才基金、高校杰出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资助。


  发表专作 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先后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共3000余万字,如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出版“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是第一部系统动物实验技术专著,再版3次,为行业高被引书目;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出版的“常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再版3次,他引800余次;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编出版的“常用中药炮制新释及应用”出版发行深受欢迎,后被台湾文光图书有限公司再版在台湾及东南亚发行(中华民国92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出版的“现代方剂学--药理与临床”(约450万字)是国内系统的常用方剂研究大全;在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出版的“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表” 再版6次,成为了医院输液室必备参考书等。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出版了首部“常用中药毒理学”专著,后陆续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等主编出版“实用中药毒理学”、“中药不良反应及救治”、“中成药不良反应与安全应用”等12部中药安全性方面的学术专著;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出版了首部“常用中医药研究动物模型”、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出版“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学术专著。相关学术专著的出版,为相应学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主编出版学术专著之余,也主编出版了40余本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科普读物,为全民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积极将研究成果在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先后在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华中医药杂志、中药药理与临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如发表的“五味子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他引160次;“怀熟地黄多糖对血虚大鼠血像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他引98次;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论文32篇,如在Basic &Clinical Pharmacology &Toxicology发表的论文“The Effect of Curcumin on No、NOS、INOS and Pancreas in Diabetes Rat Models”、“PharmaceuticalResearces on Fengbingkang Mixture Includung the Tolerance Tonormal AtmosphericPressure Hypoxia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to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等。为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前3名高被引作者,为维普数据库中药学前5名、中医学前7名高被引作者。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课题2项等。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