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松同志,长期坚持一线治黄物探事业的生产科研工作,在工作中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始终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同治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在黄河堤防隐患探测技术和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等工程物探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他曾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和水利部科技攻关及科技推广技术项目,获得9项专利授权,多次获得水利部、河南省、黄委会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荣获了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科技拔尖人才、黄河水利委员会“优秀青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不惧挑战创新探索新技术
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2002年参观HGHⅢ堤防隐患探测系统(左一郭玉松)
1993年,郭玉松同志作为子专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堤防隐患探测技术研究”任务。在当时,堤防隐患探测技术研究是一门全新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借用。为此,郭玉松同志不惧挑战,迎难而上,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对堤防隐患探测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带领科研人员,自己动手制作科研仪器设备和试验模型装置,建立实验模型。为取得第一手试验资料,作为项目组组长,他带领科研人员,夏天头顶烈日在黄河大堤上攻关鏖战,日夜苦干采集资料;冬天他们淌着冰冷的黄河水进行根石探测实验,却毫无怨言。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实验,他和项目组同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95年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经水利部组织专家鉴定,该专题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堤防隐患探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成果荣获设计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委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堤防隐患探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在江河隐患探测中得到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隐患探测技术的科技含量,而且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98年,我国遭受了严重洪水灾害的袭击,国家高度重视对防洪减灾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水利部因此制定了“988”重大科研攻关计划。1999年时任物探总队副总队长的郭玉松临危受命,主持承担了水利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堤防隐患和险情探测仪器开发”的分布式高密度堤防隐患探测仪开发研制工作。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堤防隐患探测仪器”的研制时间必须在一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他组织带领科研技术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开发,并与国内有关科研院校合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研制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堤防隐患探测仪”,按时全面完成了这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经水利部组织鉴定,该仪器在堤防隐患探测中技术指标和功能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分布式转换开关和专用抗干扰电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科研成果不仅为国内堤防隐患探测增加了一项新的探测技术,并在江河、库、坝、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物探院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一仪器除满足黄河堤防隐患探测工作外,在国内其他流域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该项目获得了设计院科技进步特等奖、黄委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攻坚克难实现革命性突破
温家宝听取公司堤防隐患探测现场技术汇报(右一为郭玉松)
到过黄河的人都见过,黄河下游紧靠两岸大堤内侧修建了一排排控导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控导河势,防止大水直冲大堤而出险。由于泥沙含量大,在黄河修筑控导坝,必须用散石护根,否则的话,坝根很快就会被流沙掏空,造成溃坝。每年在黄河泥沙水流的冲击之下,这些坝体的根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走失,因此基本上每年过水坝都需要进行探测,及时了解根石走失情况,进行修复,保障防洪安全。
长期以来,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几十年来根石状况完全靠人工探摸,全凭河工经验,探测杆捣不动了就认为是探到根石。有时遇到淤积的泥沙、树根等杂物,就会影响探测的最终结果。这种人工探测范围小、速度慢、难度大,探摸人员水上作业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难以满足防洪保安全的要求。因此解决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和沿黄农业丰收至关重要。
科技就是生产力,敏锐的创新意识让郭玉松同志坚信先进的物探技术在根石探测中将大有作为。1996年,为改变长期使用人工锥探的落后状况,在水利部948项目的资助下,他带领同事们开始了十年的根石探测新技术的探索之路,他与同事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作业范围小、精度要求高并须穿透浑水和淤泥层等技术难题,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顶住项目中间进度一度停滞、项目中间资金缺口等压力,坚持不懈探索,在引进美国海洋浅地层剖面仪的基础上,通过组合浅地层剖面仪、GPS动态差分仪、船载探测系统,并与相关软件综合集成,进行了大量水下隐蔽物探测试验、设备改造和软件开发工作,攻克了根石信号判别特征、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定位仪器与探测仪器同步对接、成果图件与工程缺石量自动绘制与计算等一个个核心技术难题,提出了浑水与淤泥界面、浑水与根石界面、淤泥与根石界面的判定方法,首次解决了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中的穿透淤泥层技术难题,在现场探测与测量数据定位实时同步情况下,将海洋调查专用的大功率非接触式浅地层剖面仪成功应用于黄河根石探测,提高了采样密度和精度,实现了小尺度水域的精细化探测。浑水探测深度大于20m,沉积泥沙穿透厚度大于10m,纵向误差小于20cm,测点密度达到分米级,实测最大含沙量达278kg/m³,真正改变了长期依靠人工锥探的落后局面。该项技术使黄河根石探测的效率和精度成倍地提高,实现了质的飞跃,解决了多少年来黄河人工探测根石费时、费力、误差大、安全性差等难题,可以说是根石探测的一次技术革命。
刘光鼎院士2005年在物探院考察工作并题词(左7郭玉松)
在项目后期,项目组还同时开发了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管理系统,为根石监控和动态管理、探测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实时组织工程抢险、进行根石加固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数字化,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数字黄河”的基础数据资料。
2009年,《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小尺度精细化根石探测等关键技术的综合集成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研究成果于同年获得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被列入2010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和国家水利系统科技推广计划。
有了先进的根石探测技术,还远远不够,做好技术推广,让根石探测新技术全面应用到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真正起到为黄河安澜保驾护航的作用,是郭玉松作为一个黄河物探人的心愿。在黄委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郭玉松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承担完成了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扩大项目推广应用的范围,他多次带队走访黄河下游各市局河务单位,积极展示根石探测新技术,严格控制项目生产和科研进度,不断完善项目实施配套设备和作业模式,项目组在黄河下游的郑州、新乡、焦作、开封、濮阳、菏泽、东平湖、淄博、聊城河南、山东省的9个市级河局中的20多个县局推广应用根石探测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替代了传统的人工锥探方法,经过两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新技术探测效率是人工探测效率的5倍以上。同时,在他和团队积极推广下,根石探测也受到业界普遍关注,该技术在长江过江燃气管道施工、昆明滇池隧道工程、武汉汉江下穿隧道工程中得到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扩大了黄河设计公司物探院的行业影响力。
通过近年的成果技术和软件的实际推广应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技术日益成熟,探索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应用技术模式,形成了规范的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水下根石探测作业指导书,培养锻炼了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了根石探测管理系统数据库,为“数字黄河”建设提供准确的根石管理数据。根石探测成果也被河务部门应用到防洪预案制订中,为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也配套完善了根石探测系统,设计制造了专用探测船,购置了新的探头,配套了GPS差分定位测量系统,升级完善了数据处理软件。“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于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按期全面完成任务,综合评价为A。其中高机动探测船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该技术目前已经在黄河中下游全面推广应用,成为每一次根石全面探测的主要手段。
创新思维发展打造物探品牌
深入工地检查指导项目生产
近年来,物探市场竞争日趋多元化、激烈化和复杂化,作为物探院的领头人,郭玉松充分认识到,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新技术的创新研发。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生产成果的竞争,更是也是创新研发能力的竞争,只有重视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物探院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势头。为此,他创新思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他从物探院的长远发展出发,提议成立了技术研发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物探院的基本研发思路,建立了比较科学、系统、规范的技术研发体制,大胆提出了调整结构,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探测、检测、监测”物探技术水平,着力打造“高精尖”的“黄河物探”名优品牌的专业技术,使物探院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郭玉松同志的带领下,近年来物探院利用国家“948”项目引进的加拿大地球物理大地电磁探测系统(V6A),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矿产资源探测等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物探院自行研发完成的“全自动智能化钻孔弹模测试仪”“弹性波工程CT技术”、“堆石体密度测定的动力参数法”等多项高科技成果,在黄河小浪底、古贤、黑河黄藏寺、陕西东庄等多个大型工程建设中大显神威。
多年来,郭玉松同志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部重点攻关项目的课题开发研究,成绩和光环笼罩在他的头上,但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始终保持敢于创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牢记一名物探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坚持科技创新同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以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开拓新的思路,寻求新的突破,引领新的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熠熠风采。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