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北京。
庆祝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祁兴磊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和大家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崇高荣誉来自于敬业奉献。祁兴磊带领泌阳畜牧业科技团队历经21年执著攻关,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他用心血和汗水,书写出一部关于牛的神话,创造了辉煌业绩,实现了人生梦想,被专家誉为“夏南牛之父”。
让我们循着他21年的艰辛历程,诠释他成功圆梦的坎坷之路吧!
不用扬鞭自奋蹄
2012年6月6日祁兴磊陪郭庚茂省长到泌阳视察夏南牛
祁兴磊出生在泌阳县花园街道办事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大学生。可能和牛天生有缘,属牛的他被调剂到豫南农专学习畜牧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时,他舍弃留校任教和在驻马店市从事行政工作的机会,回乡在泌阳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家禽改良站)当了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干部。
泌阳县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饲养的黄牛以犁地、拉车等役用为主。随着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铁牛”的出现,牛的役用价值逐步降低,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的肉用价值却在不断提升。
出于对市场的考虑,1986年初,祁兴磊带领畜牧技术人员经过认真考察、调研、论证后,利用掌握的科技知识,开始了黄牛改良肉牛的试验。他利用当地牛为母本、导入法国夏洛来牛的种血,进行导血改良试验。
一开始,祁兴磊就遇到了重重困难。改良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南阳牛进行人工授精,但养牛的农民仍固守传统,不肯接受。祁兴磊好话说尽,最后只得拉着自己的亲戚朋友当示范户。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经过改良的南阳黄牛明显比本地牛个头大、出肉多,群众称之为“吨牛”。一时间,群众饲养“吨牛”的热情空前高涨。到1987年底,泌阳县改良过的肉牛有7000余头,均显示出了较当地牛更适于肉用的明显特征。
凭着黄牛改肉牛积累的经验,1988年泌阳县被农业部、省畜牧局指定为“南阳牛导入夏洛来,培育肉用新品种”导血育种项目县,祁兴磊主动担纲,成了项目实施的主持人。
培育肉牛新品种,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和代价,祁兴磊当时不清楚,如今成功了才知道:整整付出了21年,黑发小青年熬成了白发“小老头”。
吃苦受累是少不了的。并不是每一头母牛都能用来杂交培育新品种,必须选择体高、身壮、毛色纯正的母牛当种牛。因此,测量摸清这一数字就成为最基础、最艰苦的工作。在之后7个月时间里,祁兴磊和项目组的成员靠一双脚板走遍了项目区内的每一家饲养户,测量了2万多头母牛,从中挑选4000多头种牛。在这个过程中,被牛踢伤、咬伤是常事;常驻农村,方便面、干馍、凉水成了家常便饭;破屋、油灯则成为他的伙伴。
1994年秋是项目攻关最艰难的阶段,当时与该县同时实施导血育种项目的其他3个县、市相继失败,有关部门也失去了信心,停止了项目资金支持,加上当时牛价上扬,牛肉走俏,群众为了多卖钱,相继把项目组花费大量心血培育出来的一、二代犊牛杀掉或卖掉。看到这种情况,科技人员迷茫了,祁兴磊更是犯了愁,几经周折、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肉牛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经过反复思索,祁兴磊决定到郑州找专家请教。经过他的努力争取,终于使“河南省畜牧工作研讨会”在泌阳召开。专家们经过实地细致考察,热烈争论,最后确定将原计划培育成含外血25%的肉牛调整成含外血37.7%的技术线路。
实践证实了线路调整的科学性,同时也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线路调整后,几年来培育出含夏洛来牛血37.5%的个体上万头,这种牛胸深体长、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背腰平直,大部分牛呈双脊背,体躯呈长方形,四肢强劲有力。
种牛卖了,再选配。但对特别中意的种牛,不论卖到哪儿,祁兴磊都要找回来。羊册镇一户农民养的一头公牛品相好,祁兴磊将这头牛选为种牛,每月都去看看。养到9个月时,农民因急用钱将牛卖到了社旗县。祁兴磊一听急了,第二天就骑上车沿途打听,几经周折才找到这个养牛户。经过两个多小时讨价还价,多掏1000多元钱才将这头牛买了回来。后来,这头牛杂交繁育了8万多个后代,为后来“夏南牛”的成功培育立下大功。
“创造”中国第一牛
祁兴磊被评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2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一个人来说,却是跨越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生命历程。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1年?祁兴磊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夏南牛”,给了泌阳的畜牧事业。接到泌阳肉牛育种项目时,他刚结婚还不到10天,为了工作,祁兴磊一走就是半个月,和同事们一起到项目区搞基本情况调查,建改良站点,一年中几乎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各改良站点、改良小区和养牛户之间,白天同牛打交道,晚上和同事们打地铺睡在当时只有几间破瓦房的羊册改良站,无论严寒酷暑,不分春夏秋冬,常年重复着枯燥无味的工作。贤惠的妻子经常开玩笑对他说:“老祁,你对牛比对俺都亲,和牛在一起的时间,比跟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
儿子谈到他,更是怨气一堆:“17岁了,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父亲从来没有过问过,在哪个班级上学他不知道,班主任是谁他还不知道,穿什么衣服、穿多大的鞋他更不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说坐下来陪我说说话,带我出去逛逛街、散散步……”
2002年的秋天,祁兴磊67岁的母亲患脑瘤在郑州做手术,住院一个多月,当时正赶上测量牛,人手少。他在医院只住了2天,他母亲手术后一苏醒就赶回泌阳参加调查测量,把侍候老人家的事交给了妻子和兄妹。等到接母亲出院时,母亲叹着气对他说:“看来,待儿子亲,还真不胜待媳妇亲好啊!你忙,人家杨玲(祁兴磊妻子)就不忙吗?”
夏南牛申报工作开始后,祁兴磊带领技术小组更是没日没夜地投入繁杂的工作之中,完善材料,整理档案,分析数据,每一项工作,作为主持人的祁兴磊都亲自参与。
祁兴磊经常鼓励技术组工作人员说:“我们国家没有一个肉牛品种,生产高档牛肉往往需要进口,这么大一个国家,确实需要一个肉牛新品种,小方面来说圆自己的梦想,大方面来说也为国家争光。”
2007年1月8日,这是一个载入我国肉牛育种乃至畜牧业发展史册的特殊日子!下午6时许,泌阳县委2号会议室热闹非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分会专家团通过对夏南牛现场实地参观考察、对有关资料认真审核、对有关问题现场答辩等严格的现场审定程序,权威认定:泌阳县通过导入杂交、正反回交和横交固定3个阶段20多年的探索努力,形成的含南阳牛血62.5%、含夏洛来牛血37.5%遗传组成的稳定群体,体貌一致、结构匀称、胸深肋圆、背腰平直,肉用特征明显,具有体质健壮、性情温顺、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为利用我国地方牛种资源培育肉牛新品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代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分会专家团宣布,对夏南牛新品种的审定现场通过,全场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一直坐在现场面对审定专家组进行答辩的祁兴磊异常激动,他轻轻拭去眼角的泪花,快步走出现场,迅速用手机第一个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通了,祁兴磊只说了句“通过了……”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专家周鼎年由衷地感叹:“通过本次考察审定,我不但领略了夏南牛的风采,也看到了泌阳基层畜牧工作者的聪慧与执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2007年11月9日。夏南牛新闻发布会在驻马店隆重举行。全国4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云集驻马店,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全世界第73个肉牛品种的诞生!
畜牧界专家、教授在感叹夏南牛时,都认为离不开为培育它花费巨大心血的功臣祁兴磊。“祁兴磊就像袁隆平一样,是个开拓性人物,堪称‘夏南牛之父’,这个词虽然不雅,但很贴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腾云坚定地说。
于是,祁兴磊“夏南牛之父”这个名字在泌阳县不胫而走,在驻马店以至于整个河南省、整个畜牧界都传开了。
祁兴磊在培训牛胚胎检测技术
2010年10月,祁兴磊当选为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组委会的颁奖词为他做了最好的诠释:“守得时间的寂寞,耐得名利的诱惑,20载孤独的科研长跑祁兴磊坚持到了辉煌时刻。纵然黑发变皓首,无悔青春付群牛。”
是的,过度的辛劳,使刚过“知天命年“的祁兴磊头发已经稀疏,皱纹增了许多。有人问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是否后悔过,祁兴磊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我确实失去了许多,但这件事我坚持了下来,我感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关心这个事业的领导和专家,对群众有了交代。”
2013年5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和南京农大、山东农大畜牧专家教授一行26人来泌阳,通过屠宰、分割、取样、化验等严谨程序,对夏南牛品质进行技术鉴定和权威论证。曹兵海一行认为夏南牛雪花牛肉已经达到国家肉牛标准特级水平,精品部位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可达600元以上。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夏南牛》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夏南牛生产进入规范化轨道。
2013年9月5日上午,中国畜牧业协会、河南省畜牧局和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在泌阳联合召开了中国肉牛(夏南牛)产业发展模式研讨会。中午,中国畜牧业协会主持召开了夏南牛牛肉品鉴会,邀请中国肉类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畜产品加工协会、中国农业大学等11家单位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分别对夏南牛育肥公牛和育肥阉牛进行了品位评价,对加工烹饪的眼肉、外脊进行了品尝。9月6日,泌阳县隆重举办了第三届夏南牛展示大赛,全县3000多头膘肥体壮的夏南牛参加了展示。研讨会通过参观、品鉴、研讨、推介、展示等程序,330多名与会领导、专家、客商对祁兴磊培育的夏南牛给予高度赞赏。
2012年6月6日和今年4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两次深入泌阳县调研,郭庚茂走进夏南牛科技开发公司、双庙养殖科技示范场和恒都食品公司屠宰加工车间察看产业发展情况。看到养殖厂内肉牛规模达2.5万头,牛肉分割加工精细并直供到麦当劳、麦德龙等快餐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时,郭庚茂称赞该产业大有希望、前景看好。郭庚茂勉励大家,要重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打造品牌,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提高竞争力,拉长产业链条,搞好配套生产,把产业做大做强,从优势对接上找准主攻点,以己之长吸收他人之长,实现合作共赢。
快马加鞭未下鞍
祁兴磊和他的宝贝(夏南牛公牛)
北京归来,祁兴磊感慨万千。他告诉笔者:实现中国梦,要靠苦干实干。只有通过劳动和创造,才能播种希望,收获果实。夏南牛的成功培育,是诸多因素融合的结晶。一感谢党的好政策。自参加工作以来,适逢太平盛世,改革开放给了他报效祖国的良好机遇;二感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夏南牛科技研发提供了宽松优良的工作环境;三感谢科技团队的密切配合。从夏南牛申报工作开始,祁兴磊和他的战友们,同行相敬,精诚团结,持之以恒,无私奉献,在夏南牛的培育过程中,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四感谢妻子杨玲的理解和支持。结婚几十年来,祁兴磊心系科研,到处奔波,一心扑在工作上,赡养老母,教养幼子,繁重的家务,均由妻子一人承担。“荣誉奖章上,应有她的一半。”祁兴磊如是说。
谈及下一步工作,祁兴磊表示,将以此次荣誉为新的起点,保持淡定的心态,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努力,戒骄戒躁,围绕科技创新,做好夏南牛的后续研究、推广和服务工作,把夏南牛产业做大做强,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生态环保、营养丰富、放心的牛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和社会的厚爱。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