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力 推进产业发展 ——2017年河南省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尹江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怎么办?
地方政府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定位精准的好成果、好项目,哪里找?
一个联合科技攻关项目,帮助企业打通了拓展国际市场的“任督二脉”。中国科协为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请来14位院士专家出谋划策,并建立了研发中心,迅速帮助风神轮胎的部分产品“攻克”了欧盟A级标准,总体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一次产业技术学术论坛,引进了一个总投资13.5亿元的大项目。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公司的年产5万吨丁二烯项目已落地濮阳,加上后续升级的丁晴橡胶等项目,为当地迫切寻求的产业升级送上了多重“大礼”,带来了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一个个类似的例子,正在中原大地上不断涌现、喜结硕果。据统计,仅2017年我省就引进了72家全国性学会,组织248家省、市级学会牵手各省辖市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07项,为全省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效益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去年6月,由河南日报发表的一篇《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助力我省一年增效5亿多元》消息,介绍了我省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取得的部分成绩,获得了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的重要批示:成效值得肯定,要继续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更大成就。
1
助企业“破局”,促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中原的一次成功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现任致公党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同志在2017年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会上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支撑,把学会优质创新资源引向基层、引入企业,已经成为学会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平台。”
“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是省科协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也是结合我省实际,帮助企业破解科技难题,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次成功实践。”1月24日,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告诉记者,在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下发后,省科协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工作内涵,以“百家学会服务百个产业集聚区”和“万名科技专家助千企”为抓手,在摸清需求、搞好对接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全国性学会和专家、组织全省性学会和专家,帮助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破解科技难题、开展协同攻关。
省科协党组高度重视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将其作为科协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要载体,一年中多次召开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专题会议,并与省财政厅多次研究联合实施,列支省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重点保障。2017年4月,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南省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我们的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中已经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会—驱—服—提’模式。”省科协主席霍金花介绍,“其中的‘会’是办好所属学会,办好产业技术发展大会;‘驱’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提’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学会能力,提高科协的社会影响度和美誉度。”
2017年8月18日,科学网、人民网分别刊发了《探索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河南模式》的文章。按照“会—驱—服—提”的思路和模式,省科协在充分征集企业科技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全国学会和专家,组织全省学会和专家,召开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或科技供需对接会,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开展“送专家、送技术、送服务”活动,研讨、破解企业科技难题,利用“互联网+”开通河南省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线上服务系统,不断拓展项目服务覆盖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企业效益,实现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发展,助力我省创新驱动发展。
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展一年多来,在全省共落地项目166个,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07项,促进了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已经成为省科协组织引领科技工作者进军创新发展主战场的重要品牌载体。
2
以产业技术大会为引领为科技服务地方提供重要平台载体
1月23日,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濮阳)年产5万吨丁二烯项目的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每天生产90吨丁二烯,广泛用于合成橡胶和树脂生产领域,当前市场对这种基础化工原料的需求旺盛,尽产尽销,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蓝星化工项目负责人闫大中兴奋地说:“到濮阳投资,这条路选对了!”
“蓝星新材料项目成功落户濮阳,是濮阳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成果。它有力拓展了濮阳市的石化产业链条,增加了一个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的经济增长点。”项目负责人、濮阳市经开区党工委委员魏建生告诉记者,该项目不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过来的,而是由中国化工学会、河南省科协和濮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一次“学术论坛”——中国(濮阳)石油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大会引过来的。
“2016年3月,中国化工学会专家团队在会议筹备过程中多次到濮阳考察,了解到濮阳石化产业链较长的优势后,他们介绍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公司来濮阳合作。”省科协副主席谈朗玉说,经过商谈,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濮阳)年产5万吨丁二烯项目在大会上成功签约,2016年7月8日,中国化工集团天津蓝星(濮阳)占地153亩、总投资13.5亿元、年产5万吨丁二烯项目开工。
这是省科协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通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引进相关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一个缩影。特别是2017年以来,省科协加大对重点学术交流论坛、产业发展论坛的重视,支持学会与企业、政府合作举办多种形式的高端学术论坛,既扩大了我省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其中,以产业技术大会为主要载体的一系列活动,已经逐步成为当地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人才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甚至招商引资的“品牌活动”,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当地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产业技术大会,主要指围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全省重点或支柱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协为主承办,省科协与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全国学会联合主办的重点产业技术发展全国性学术活动,以及设立有活动主会场和企业分会场、举办产业对接签约仪式的学术活动等。
“以召开产业技术大会为载体,以产业技术对接为手段,以引进相关全国学会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为重点,以实地调研、学术报告等为形式,省科协在会议筹备对接过程中,积极联合招商部门,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引进相关项目,全力推动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落地和相关企业投资建厂。”谈朗玉说,2017年,省科协与各省辖市合作,共举办了6场产业技术大会,柔性引进165名专家,其中有10位院士,引进75个项目,项目金额达到204.19亿元。这些产业技术大会得到了相关地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带动了一批项目落地——
5月13日,在鹤壁市召开的2017中国城市灯光规划与设计高峰论坛,促进了鹤壁市灯光照明与旅游融合一体化和鹤壁国立光电的发展。
5月24日,在濮阳市举办的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大会,共签约14个项目,投资总额54.515亿元,并为“中国化工学会创新驱动濮阳工作站”授牌。
8月26日,在长垣县举办的2017中国防腐蚀之都(长垣)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学术会议暨国际博览会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与长垣县联合建设腐蚀与防护研究院与检测中心。
10月25日,在焦作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橡胶轮胎产业发展高端学术论坛,请来了多家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等相关企业高校技术人员共计230余人进行技术交流。
…………
“会议召开期间,相关专家通过为企业把脉问诊、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建议、针对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科研攻关等方式,积极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地方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的引智、引资、引项目的平台。”据省科协学会部部长邓洪军介绍,2018年全省将有10多个市、县召开相关产业技术大会。
3
以示范创建项目带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这一端装入面粉,几分钟后,从设备的另一端就源源不断生产出可口的馒头、包子、面条。这套魔术一般的食品生产设备,是许昌市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省科协支持下,我们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机械工程学会签署‘企会协作创新计划’协议书,引进了谭建荣院士及其团队协同攻关。2014年11月,省科协批准在我公司设立河南省食品机械协同创新工作站,合作开发了合乎技术发展趋势的‘数控一代’小型化包子机、智能仿手工包子机、新型圆馒头生产线、智能自动制面条机等产品。”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杰说,第二年,在解放军总后勤部军用炊事机械产品招标中,万杰公司的三款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中标机型及数量最多的厂商。
“在项目合作中,我们为企业提供的是‘全方位’服务。除了帮助万杰公司引进专家团队、建立研发平台、培训技术工人、完善企业标准、开发创新产品之外,还为其强化市场营销能力、引入风投资金,成功帮助万杰公司在新三板上市。”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高文生告诉记者。据了解,双方合作期间共进行了3个系列9种产品的开发及相关项目的合作,企业各项业务指标均大幅增长,公司年销售额从2013年的1200万元,发展到2016年的1.4亿元,实现了倍速发展。其中2016年销售收入较2015年增长41.24%,净利润增长49.41%。
2017年4月,省科协、省财政厅评出了2017年度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创建项目。其中包括鹤壁市等5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创建项目、巩义市等2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市)创建项目、省土木建筑学会等10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学会创建项目,相关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说,通过创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学会,省科协积极引进全国学会和专家,组织全省学会和专家,计划三年内共促成百家学会的万名科技专家对接服务千家产业集聚区和企业,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破解一批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科技难题,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促进一批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以点带面,促进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2017年度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创建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
2017年6月,中国科协下发通知,确定濮阳市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加上此前创建成功的鹤壁市、焦作市,我省创建成功三家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占全国共55个示范单位的约6%,居全国第3位。
鹤壁市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光电学会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国土空间优化合作被中国光明网报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规划尝试得到有效验证,被列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
焦作市科协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5个国家级、河南省药学会等8个省级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学会服务站,53名专家来焦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项目对接,到多氟多公司、龙蟒佰利联公司等18家企业和4个企业集聚区开展项目对接20余次,促成5个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落地实施。
经调查摸底,各创建单位已经基本完成创建任务,其中洛阳市科协对接了全国学会8家,省、市级学会26家,签订合作协议46项,合同金额近300万元;濮阳市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参与相关活动23次,地方配套资金35万元,解决企业科技需求25项;濮阳、鹤壁、焦作、南阳均已建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郑州等地正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省科协于今年组织评估验收,严格按照创建标准,采取第三方评审的方法对各创建单位进行评审打分,对符合创建标准的授予示范单位称号。
4
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强强联合凝智聚力“补短板”
商丘市夏邑县纺织服装技术产业园的一处厂房内,一排排细纱设备正在全速运转,却看不到几个工人。“过去,我们管理1万锭产能平均需要60~80个工人,现在只需不到20人。”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法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与中国恒天集团协同研发的细纱无人值守实验正在调试设备,未来,企业可实现夜晚关灯生产,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河南是传统棉纺大省,近年来从供给侧改革及转型升级入手,积极布局化纤产业补短板。商丘市夏邑县纺织服装产业的纺纱总量全省第一,有发展化纤产业的迫切需求,但长期以来缺乏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我们了解到夏邑县政府和当地企业需求后,由省科协会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及省纺织工程学会,通过我们的专家平台,联系到了郑纺机的总公司中国恒天集团,积极组织三方协同开展了夏邑县智能化化纤及高端印染项目。”省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杨润凯告诉记者,在省科协及学会的积极协调组织下,帮助夏邑县成功构建了由政府、国企及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最终促成了总目标为100万锭的智能化纤及高端印染项目落地夏邑,为当地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航母”补上了一块重要的短板。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部长宋军介绍,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要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需求和核心瓶颈制约,组织开展联合攻关,集成力量实现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逐步打破部门和单位壁垒,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推动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和转移转化,打通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
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实施,在企业和园区中形成了更加重视创新、更加注重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加大了协同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探索形成了“企业+院士专家团队”“企业+学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发展模式。例如,国机重工(洛阳)有限公司自筹资金3000万元,与省级学会专家团队开展“基于工程机械智能化电传动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合作,研制出新型的电传动系统,实现了整车安装生产和工程示范应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自筹3300万元,与省级学会专家团队开展“自动换挡大马力拖拉机研发及产业化”合作。1月14日,焦作市科协《联合科技攻关模式》获焦作市2017年度改革创新奖三等奖,该成果建立了中国科协+地方政府+地方科协和企业的工作模式和中国科协专家服务团+项目+企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取得显著效果,被纳入了中国科协归纳的十三种模式,在全国推广。
2017年6月5日,中国科协共评审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2017年度示范项目107项,我省共有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夏邑县产业区新建智能化化纤及高端印染项目》等5项入选资助项目,在全国居第2位。这5个项目已经全部完成。
2017年11月,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申报2018年度河南省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的通知》,首次设立创新驱动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由全省学会、省辖市科协、省直管县(市)科协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可联合全国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的相关专家或专家团队,组成协同创新团队,针对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等,共有“深部弱吸附煤层瓦斯赋存与解吸规律研究”等26个协同创新项目入选,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为了打通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成果对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省科协根据各市、县科协上报的科技需求,组织省机械工程学会、省化工学会、省化学学会、省煤炭学会等31个专家团队70余人,赴平顶山、周口、三门峡、安阳、永城等6地,开展“送专家、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学会专家走出实验室、科研院所,走进企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生产、研发等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建立协同创新基地、创新驱动助力示范企业等,提供解决方案,签署多项科技攻关协议,深受企业好评,进一步密切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科技工作者在创新发展主战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崭新平台。
5
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促创新驱动为发展注入“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在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河南企业正在获得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新动能——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学会的张全兴院士以及相关高校的科研队伍合作,开展了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工业废水资源化治理联合攻关项目,投资6200万元促成项目实施落地,打破了传统农业精深加工形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
省纺织工程学会的夏邑县智能化化纤及高端印染项目首期20万锭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亿元,年利润总额1亿元,可为当地安排就业岗位1000多个,将为夏邑县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汝州市科协根据产业聚集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企业科技难题的技术需求,主动作为,积极与产业集聚区内河南仁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梳理汇总出发酵工艺、提取工艺、菌种选育,生物饲料应用研究等技术需求,先后与华东理工大学、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4项科技项目需求,年签约金额200万元,投资额1300万元,经济效益每年可达6300万元,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同。
蓝星新材料项目是濮阳市通过产业技术大会招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占地153亩,总投资13.5亿元,一期建设投资6.8亿元的年产5万吨丁二烯抽提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期正在建设投资6.7亿元的年产6万吨MTBE装置和年产5万吨丁晴橡胶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一期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6000万元,二期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税收约1亿元。
…………
统计显示,省科协实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一年多来,共有72家全国学会及248家省、市级学会与企业牵手合作,邀请及组织动员1125名专家(其中院士39名),开展技术对接、培训、展览等1636项,解决企业科协需求643项,达成技术合作协议354项,建立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106个,签订合同金额近8亿元,落地项目166个,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107项,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破解一批产业集聚区和企业科技难题,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促进一批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
众多企业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带来的变化表现出强烈欢迎,一些省辖市的领导也对落地该市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在《省科协省财政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的通知》文件上批示:“很好,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以来,在中国科协、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与20多家国家级、省级学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咨询服务,挖掘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的效果。”濮阳市市委书记何雄在《关于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的情况汇报》文件上批示:“创新驱动示范市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必将为我市以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挥重要作用。”焦作市市委书记王小平在《关于我市入选中国科协2016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的报告》文件上批示:“可喜可贺,再接再厉。”
“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已经在我省逐步显现出规模效益和影响力,得到了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欢迎。”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说,“做好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工作,是对科协组织和所属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验。各级科协组织和相关学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丰富载体、创新方式,把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进一步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进一步做出亮点、做出业绩,为我省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人:学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