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基层科技工作者

https://oss.hast.net.cn/zs/2024/6/18/image/jpeg/0a2e4f6e-1718697471581.jpg

徐明凯

https://oss.hast.net.cn/zs/2024/6/18/image/jpeg/686eb5f5-1718697471637.jpg

来源: admin 时间: 2018-05-23

  徐明凯同志长期致力于优良鸽子的养殖、品种改良和鸽产品深加工科研工作,有专利,有独有技术,科普养鸽扶贫致富农户,绿色养殖致力食品安全。带领农户养殖并回收产品为农户提供种鸽、饲料和技术服务,形成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利用科普展览宣传活动实现科学养鸽产业模式的创新。主要工作推荐如下:

  一、个人在专利和独有育鸽技术上做出了突出的科普创新

  肉鸽养殖中存在重喂养轻育重,农户不能营销,更不懂深加工,制约着肉鸽产业的发展。诸如:未能形成肉鸽育种体系,品种退化严重,一笼一对的养殖方式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肉鸽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粉尘对饲养员身体危害,鸽体抗病能力下降,疾病暴发率高。针对上述情况徐明凯带领技术人员成功研发了如下技术:

  1、利用特有赛鸽品种通过选育改良为肉用品种技术培育一个特有品种。 对特有赛鸽品种选育,保持赛鸽体质、肌肉品质,选育体重大、繁殖力高等肉用性状。

  2、是拼蛋孵化 。 每窝孵3枚蛋,使种鸽产蛋率出雏量大大提高。

  3、饲料配合技术。根据饲料原粮营养科学搭配,全天自动喂饲满足鸽的营养需求,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

  4、蜂箱式鸽舍集约养殖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鸽子群居自繁衍的习性,设计离地群养鸽舍并获专利。避免了大规模散养和一笼一对饲养方式粉尘和臭味伤害饲养人员和种鸽的弊端,提升100倍劳动效率,并于2012年09月0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于2013年02月20日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220441423.3)。

  二、成立蜂箱养鸽合作社实体组织实现鸽舍,种鸽,鸽绒,鸽软骨素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从设施化科技养殖,餐饮食品、羽绒深加工,生化骨粉软骨素四块相连的产业链。采用“专业农民合作社(育种基地+研发基地+加工基地+营销回收)+农业养殖户(商品鸽)”的模式,通过全产业链运作,实现各方利益共赢。

  三、做出大量的实际工作,成效显著

  近三年投入科普工作支出28.2万元,培育科技示范户2108户,开展技术培训48次420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47次3780人次,更新宣传栏内容49受益人次3650人,发放图书资料26种4000余册,承担市级科研项目一项,获省科普成果三等奖。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