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让领导干部成为“粉丝”
7月18日,2018年入伏的第二天,《乡村振兴报告会》也好似挡不住的热浪,给南阳的市、县、乡、村四级万名干部注入了振兴乡村的热情。刚结束报告从南阳视频会场出来的史亚军教授就接到了方城县杨集乡党委侯书记的电话,说报告没听够,想请老师去到他那里指导一下。史教授说要赶路,因舞阳县还有场报告。于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侯书记带着乡里正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负责人赶到舞阳会场,见到了心目中的老师,又美美地听了场报告。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今年举办的16场乡村振兴报告会场场都有出现。史教授的粉丝从市委副书记、主抓农业的副市长,到村支书、村主任,更有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农业局、规划局等党委、政府部门的干部、公务员们。
史亚军教授是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北京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农业部休闲农业评审专家。多年来,主要从事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业内知名的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专家。因史教授是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河南省老科协从2015年起,每年数次邀请史教授到河南对涉农干部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报告,题目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等。2018年的报告是围绕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报告从3月15日到7月19日,先后在兰考、济源、灵宝、漯河、商城、濮阳经开区、范县、叶县、宝丰、焦作、长垣、巩义、三门峡陕州区、滑县、南阳、舞阳举办了16场,有3万多名各级领导干部聆听。每场报告作完,都会有新的邀请提出。
《乡村振兴报告会》为什么会得到众多领导干部们的推崇?是什么在吸引着他们听了3个小时还觉得没听够,还要追着听?
报告会打开了领导干部的思想“闸门”
“这样的报告会,管用!”是干部们听了报告后随口而出的赞语。
7月22日,史教授刚从外地回到北京,手机收到一封来信:
你好史教授,我叫何国明,五十二岁,舞阳县的一名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你在我县礼堂的一堂课,让我感受深刻,也使我激情澎湃。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多年来不断探索和渴望成功的理想和目标,但都因思路的局限、信息的闭塞、视野的狭隘,使我一直举步维艰,徘徊不前,迷茫在前行的路上,苦苦的挣扎与无奈的期盼着……
听了你的课,才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多么的简单和狭窄。在之前所有的致富探索中,最多也只是复制别人的成功,属于拿来主义。但都不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不能深挖自身的潜力、成就最大化的价值。
听了你的课,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也像是久病后找到了能除病的医生,点亮了我生的希望,也点燃了我追求创业的激情。
类似的表述,史教授收到过无数。
3小时的报告内容如果概括来说,上半场讲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习近平乡村振兴主要思想、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主要任务与目标、逻辑关系、实施路径;下半场讲的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商机无限的美丽乡村。深深打动人们的正是史教授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中外实地考察的典型案例有机地穿插报告中,使乡村振兴战略扎扎实实地“烙”在各级干部的头脑里。700多张PPT文图,加上朴实中不乏幽默的话语,让在场的人想记录、又想拍照、还想细听,真是手眼脑不够使。
在上下半场之间有十分钟的休息,主持人总是会担心有人乘机离开会场,但下半场开讲时,却总是令主持人欣慰,参会人员一个不少地回到座位,甚至把门的保安、会场的服务员也会被吸引进来听。
问起干部们听了报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答:“是思想!”
让领导干部深为触动的新思想新理念
史亚军教授乡村振兴报告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无不触动到领导干部的头脑深处,让人深思。既有振兴乡村的工作理念,更有做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做人理念。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故事让干部们深刻领会了习近平乡村振兴主要思想,深刻铭记住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是核心、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的道理所在。
用“安吉毛竹”诠释“产业兴旺是在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兴旺”,“是一产(农业)为基、二产(加工业)为业、落地在三(服务业)的产业兴旺”,“是用丰富文化内涵作支撑的产业兴旺”。
用“美丽安吉”诠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美丽中国”的意义。强调要生态经济与美丽经济共存: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观化。
用“全国富裕村排在前列的都是集体经济好的村”的事实,告诉干部们:振兴集体经济才是扶贫、脱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光明之路。
用“看什么、吃什么、带走什么?” “要发展六养农业:养眼、养心、养身、养胃、养肺、养肾”最简单易懂的语言道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的真谛。强调用“旅游+”促农民增收。要注重路域、水域、村域、沟域、民宿五大乡村经济模式的建设。
用“无产业、无文化、无游客”的“三无美丽乡村” 告诫人们:这样的美丽乡村于民于国都毫无意义。
史教授说:创新是核心、文化是灵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挖掘、创新本土文化,将津津乐道上升为文化层次,以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要做成“当代精品、后世文化”。不能光喊口号,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史教授报告中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农村时的故事:习总书记花160元钱买了双手工布鞋,卖鞋的老大娘说,以后下乡您就穿上这双鞋,习近平说:“下乡我都穿胶鞋”。故事告诉我们:干部要脚踏实地走近基层、走近群众。
史教授的报告更充满了对新时代农村工作领导干部的期待,其做人新理念令领导干部耳目一新:
——领导干部要“知识+文化”。一个地方的一把手文化素质是什么样儿,就会把这个地方建成什么样儿。
——乡村振兴工作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最终是要实现人民生活富裕。
——乡村治理模式要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新时代的乡村干部,既要会管理更要懂经营。只管理,不经营,不创业,无创意,几十年过去还只会是老样子。
——五级党委抓振兴,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各部门工作都要提升:文化局作亮,林业局作美,旅游局作活,环保局、水利局作净,安监局、公安局作稳,乡村作特色。核心是升级。要产业、文化、管理、服务、景观都升级。
——建设“一懂两爱”队伍。所谓“懂农业”,不仅懂农业的现在,更要懂农业的未来,要研究农业的多功能,研究未发现的农业供给。要满足当代农民“求知、求富、求乐、求绽放”的迫切要求。
报告会成功举办的“奥秘”
报告会能够得到广大干部的喜爱,首先是史教授高质量的报告内容。高质量体现在上述丰富的内容和新理念,还有对当地的具体指导。每次史教授接受了新的地方邀请,都要花半天的时间实地考察一二个示范村,具体指导不足之处;全面了解当地文化、产业等情况,在报告时对当地今后发展提出中肯建议。
对报告会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确保了报告会社会影响最大化。一是今年年初,省老科协向全省重点推介《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会》,征得各地需求,积极主动与史教授联系,做好前期联络、行程安排、订票等服务工作。二是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主持报告会的有市委、县委党委书记、市长、县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各地党校、干部大讲堂、文化大讲堂、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作为举办报告会的平台,村支书、村主任,尤其村第一书记是报告会必不可少的听众。三是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大大扩展了领导干部受众面。通过视频连线直播形式,兰考2000多名县乡村三级干部、南阳市上万名市县乡村四级干部收听收看报告会;宝丰县、滑县采取电视直播形式将报告会传播到千家万户。
新的邀请在继续增加,史亚军教授也在不断将新的内容注入报告。《乡村振兴报告会》通过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助力河南乡村振兴。
供稿人:吴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