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是我国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我省正在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11月16日,在省科协和漯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河南省第九届学术与产业发展年会上,省电子学会发布了《河南省电子信息学科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省科协指导支持,省电子学会、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完成。报告从理论上把握电子信息学科的内涵特点,结合当前世界及我国电子信息学科与产业发展的方向脉络,对我省电子信息学科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步发展重点和发展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一、我省电子信息学科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
《报告》指出,我省的电子信息某些学科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测绘科学与技术。并且,近年来,我省在信息安全技术、传感和遥感及识别技术、新一代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优秀成果。
《报告》也指出,整体上讲,我省电子信息学科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与工业强省的战略期望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在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基础知识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技术理论与多元学科知识、工程实践教学与企业实际需要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报告》建议,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紧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我省电子信息学科发展之路。在发展路径上,要增强生产、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在教育理念上,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在人才体系上,要构建层次、模式、规格多级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强化基础、专业、实践协调发展。
二、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探索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路子,智能终端引领发展、优势领域重点扶持、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集聚效应逐渐凸显、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思路越发明确,目前,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在我省已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在信息安全硬件、软件和服务,以及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特点优势明显。
《报告》显示,我省已拥有完整的信息安全产业链,涌现出了信大捷安、山谷网安等一批信息安全知名企业;形成了以汉威科技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网)、环境检测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48亿元,同比增长15.9%,居全国第六位;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8.1个百分点。
《报告》也指出,相较广东、江浙、北京、上海等省市,我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还明显落后。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短板弱项较为明显、行业发展自主创新存在不足、企业升级发展要素瓶颈突出、产业园区完善提升有待加强。
《报告》建议,河南省应着力抓好重点产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先进示范培育、政策支持配套、人才技术创新,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西部地区竞争优势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明确、前景可期
随着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我省结合实际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到2020年,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将基本实现由单纯规模扩张向规模扩张与价值提升并重的转变,由生产制造为主向生产制造与研发应用服务相结合的转变,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万亿级,建成全国重要的中西部地区竞争优势突出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预计,将建成5000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和产业生态系统基本呈现;信息安全产业领跑全国第一方阵,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25年达到3000亿元。
为此,《报告》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必须把握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竞争力增强。一是要抢抓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机遇,大力发展AI相关产业。聚焦超级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为AI产业链拓展延伸提供核心支撑;围绕智慧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坚持新兴智慧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智慧化改造并举,促进智慧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发展智能与智慧服务业、智能与智慧制造业、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以及创意产业等领域;二是发掘我省产业与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信息安全和传感器等重点产业;三是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环节,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及芯片、智能终端和智能设备、新一代网络和通信、软件、北斗导航、智能终端等关键产业。(河南省电子学会供稿)
供稿人:河南省电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