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会学术 工作动态

河南日报:漯河:吹响人才集结号 打造宜居宜业城

来源: 学会学术部 时间: 2018-12-04

漯河:吹响人才集结号打造宜居宜业城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漯河招才引智新政吸引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皇家医院教授丹尼·波特等医学大咖关注

 

本报记者郭海方本报通讯员孙斌

近一时期,漯河市人才工作捷报频传:

2018年度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人选公示中,漯河市市直幼儿园中小学高级教师弯丽君赫然在列。

8月初,在漯河技师学院,河南省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正式设立,该中心负责我省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支持、组织培训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9月30日,漯河沙澧先锋手机报推送了《漯河市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暂行办法补充规定(试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点击量突破历史新高。

10月底,在全省举办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通过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漯河市现场办理引进人才手续391人,初步达成招聘意向3311人;现场签约人才项目26个,其中市中心医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皇家医院的骨科合作项目,作为全省8个省辖市的重大人才项目之一,在大会开幕式上现场签约。

11月2日,郑州大学、河南省化学学会和省机械工程学会联合漯河市胶管行业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河南省液压管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和漯河市液压管材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黄佳佳作为输送给漯河胶管产业研究院的首个高级科研人员正式进驻漯河利通胶管有限公司的博士流动工作站。

11月16日、17日,河南省第九届学术与发展年会在漯河举办,2000多名省内外科技界知名人士,围绕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小麦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了一场关于创新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与会科技界专家为漯河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支招献计,为漯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漯河市把“人才强市”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努力打造全省最宜居宜业之城。


坚持党管人才人才优先发展


千秋大业,人才为先。漯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围绕“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以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为原动力,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重点创新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使用为抓手,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漯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联系服务。市、县两级都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专家人才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对专家人才的关爱。

注重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有关部门先后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市委党校举办专家人才政治理论培训班5期,800多名高层次人才接受了政治理论教育。选派优秀人才参加全省高级专家进修班,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全市优秀专家人才疗养活动中,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必学内容,引导专家人才对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倾力服务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实行全方位、亲情化关爱人才机制,倾力为来漯发展的各类人才排忧解难。帮助高层次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在市区落户,配偶暂无工作的帮助推荐就业,子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安排就读。为在漯博士、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地方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购买综合福利保险,已累计办理3批543人次。定期组织优秀专家人才外出暑期疗养,每年组织专家人才健康体检,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营造了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构筑政策高地吸引人才集聚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漯创新发展、建功立业,漯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政策体系创新。

为提升政策含金量,在2017年出台《漯河市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今年,漯河市又出台了《漯河市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暂行办法补充规定》,对全职引进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整合创新,红利多多。

国内两院院士、欧美等发达国家院士或相当层次人才,享受300万元安家费和200万元生活补助费。对其研究开发项目,市财政部门与引进单位按8∶2比例给予资金扶持,最高扶持3000万元。

国家“万人计划”、河南“百人计划”和“中原学者”相当层次人才,享受200万元安家费和100万元生活补助费。对其研究开发项目,市财政部分与引进单位按8∶2比例给予资金扶持,最高扶持500万元。

具有博士学历学位人才到漯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享受20万-50万元安家费及2000-3000元生活补助。

“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享受5万-10万元安家费和800-1000元生活补贴。

企业新聘用的全日制本科、专科大学生每月分别享受生活补贴500元、400元。技能人才每月分别享受生活补贴800元(高级技师)、600元(技师)、500元(高级工)、300元(中级工)。对非漯河市区城镇户籍在市区新落户的,高级技师享受每月1200元生活补贴,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享受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专科毕业生和高级工每月享受800元生活补贴,中级工每月享受600元生活补贴,并凭落户证明一次性发放安家费1万元……

同时,漯河市在人才引进中还创新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柔性引进人才政策,例如,对口服务方面,省级及其以上单位高层次人才到漯河市企事业单位对口服务一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享受3000元生活补助。校(院)企(单位)合作方面,漯河市企事业单位与市外本科高校、省级及其以上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的,享受20万元的经费资助;在市外国内城市或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平台的,给予20万-30万元的资助经费。短期服务方面,对聘请市外高层次人才为漯河市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报销交通费用,享受每人每日300-2000元的生活补助。长期聘用方面,对市外人才与漯河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一年及其以上聘用合同定期来漯工作,报销交通费用,享受每年1.2万-12万元生活补助。

按照“1+N”的人才政策体系思路,漯河市还配套出台了《漯河市“杰出人才”评选办法(试行)》等三个评选办法及《漯河市创新团队扶持培育办法(试行)》等三个培养资助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突出人才培育提升人才素质

在“人才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漯河市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全市人才的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武汉、杭州、西安等地,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招商引资人才、食品产业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600多人次,提升了全市企业家经营管理和战略思维能力。

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引导青年拔尖人才立足岗位实际,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评选4批次39人,2015年度兴茂钛业青年拔尖人才张兵兵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研究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度恒瑞淀粉青年拔尖人才吴磊开展的“电子级玻璃纤维专用改性淀粉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积极培育创新型科技团队。着力扶持一批能够开展综合性科技攻关、开发战略性产品、较好发挥产业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创新人才集体。截至目前,经省科技厅批准,漯河市已组建8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已培育15个“漯河市创新型科技团队”。

积极鼓励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对获得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给予学费补助。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为114名市直单位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发放学费补助110.43万元。


搭建事业平台成就出彩人生


近年来,漯河市引导优秀专家人才积极投身科研生产教学一线,潜心钻研、默默奉献,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2017年,漯河市优秀农业科技专家、漯河粮源公司韩培锋主持的科研项目“小辣椒规格化种植配套技术集成及应用”,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韩培锋获得市委、市政府重奖50万元。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市中心医院付秀虹勇于创新,牵头组建豫中南首家“试管婴儿项目及生殖遗传中心”,至今已有51个试管婴儿诞生。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际华3515周素静积极奉献我国国防事业,主持或参与了近年来国庆大阅兵方队仪仗队阅兵马靴、阅兵飞行靴等产品研发,先后取得发明专利28件,在国家级相关刊物发表专业论文5篇。全国技术能手、中原技能大奖获得者、世林冶金田京卫立足岗位作贡献,30多年如一日从事电焊工作,练就了高超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型产业工人,为国家的节能降耗事业尽心尽力。

漯河市还通过搭建载体,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开展“百名专家服务百家企业”活动,选派百名专家人才进驻百家成长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批200多人次参与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54项,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4项,新增经济效益2亿多元。分批次开展了以“服务一个基层企事业单位,联系一名基层青年人才,申报一项科研课题,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或学术交流会,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服务基层单位332个,联系青年拔尖人才281人,申报科研课题241项,举办专题讲座或学术298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58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进程中,美丽的漯河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搭起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迎候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英才!


供稿人:学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