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2019年全省科协系统工作会议 2019年全省科协系统工作会议

让科普走进千家万户——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

来源: 郑州市科协 时间: 2019-05-11

让科普走进千家万户  

          ---郑州市科协社区科普大学工作介绍

 

工作背景及效果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探索城区科普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经常化、群众化的途径,建立城区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自2006年开始,郑州市科协创办了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它是一个面向广大居民群众的开放式、非学历、全免费的科普教育阵地,同时也是科协组织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贴民心、顺民意、启民智的“百姓科普乐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已成为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填补了社区教育的空白,提供了科普志愿服务的平台,还成为社区工作的有力帮手,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联系了解群众需求的渠道,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为提高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截止到2018年12月,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达110个,累计开展系统科普知识培训35458个个课时次,培训社区居民110万人次,结业学员43291名。

主要做法


一、 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为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物质支持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大学工作,中国科协、省科协领导多次调研、实地视察指导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对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郑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主动过问,定期听取汇报,指导工作方向,多次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颁奖晚会、校歌比赛等活动,要求把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做好、做实,办成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   郑州市科协将社区科普大学作为科协重点工作之一,常抓不懈。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曾连续两年纳入郑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2014年、2017年、2018年,郑州市科协、郑州市财政局实施了郑州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市科协科普工作经费预算,对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优秀示范点进行资金支持,用于充实完善各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设施、培训社区科普大学骨干、开发社区科普大学教材、活跃社区科普大学第二课堂活动,从而提升了办学质量和水平,使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完善制度,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办学管理

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以“立足社区,服务百姓,普及科学,提高素质”为办学宗旨。学员全部是社区居民,老师由科普志愿者担任,教材由市科协统一开发、免费发放,总校设在市科协,分校设在社区,采用统一命名、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管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定期授课的方式进行办学,按学期开课,每个分校每学年安排30次以上的系统科普培训,每周1次课程,每次90分钟,居民完成规定学时后,经考试合格,可以获得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结业证书。

为了确保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市科协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日常办学管理,持续加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探索建立了社区科普大学“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一”指的是统一办学,“二”指的是两种教学模式,“三”指的是三支队伍,“四”指的是四级管理,“五”指的是五项管理制度,“六”指的是六个科普示范活动。

(一)统一办学

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的总校设在郑州市科协,所有的分校都是总校下面的市级分校。统一办学包括“四个统一”:统一命名、统一教材、统一招聘教师、统一安排教学计划。

1.统一命名: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办学程序为社区申请、街道办事处上报、区科协审核批准、郑州市科协统一验收命名并授牌。

2.统一教材:针对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科学知识,郑州市科协先后组织编写、公开出版、免费发放了《饮食与健康》《运动与健康》《安全常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环保与生活》《旅游指南》《老年人维权指南》《中老年人营养与健康》、《家庭绿化指南》《中老年人电脑使用指南》等3套18本教材,迄今已免费发放4万多套。其中第二套教材被评为河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

3.统一教师:郑州市科协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公开招募科普志愿者教师,经过试讲、专家评审、录用。对新录用的教师统一进行上岗培训,目前,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已有400多名科普志愿者教师,来自中医、疾病预防、护理、营养、烹饪、法律、心理、运动、环保等多个领域。   

4.统一教学计划:每年年初,郑州市科协制定下发全年教学计划,指导各区开展工作,保证各分校教学有序进行。

(二)两种教学方式

在办学过程中,郑州市科协采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两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居民需求,系统讲授规定课程,使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要。为增强主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水平,市科协在社区科普大学创新开设了互动性更强的科普知识实践课,组织开展了社区科普大学优秀实践课方案评比和优秀实践课授课评比,并将优秀实践课视频在优酷网播放,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员开展了不同主题的低碳行、科普游活动以及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等文体活动,在巩固第一课堂教学成果基础上,丰富了学员的精神生活,增强了社区科普大学的凝聚力,扩大了社区科普大学的影响。

(三)三支队伍

为保证社区科普大学工作落到实处,市科协组建了专职管理员、科普志愿者教师、班委三支工作队伍。

专职管理员队伍由市级、区级和街道、社区管理员组成,他们各负其责,使社区科普大学办学做到了专人管理、规范有序。

通过招募建立的科普志愿者教师队伍,具有奉献精神,治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灵活,通过实践,逐渐成为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教师,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由学员选举产生的热心肠班委队伍,实行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凝聚了社区居民,减少了社区工作量。

(四)四级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社区科普大学由市科协、区科协、街道科协和社区四级组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办学。

市科协负责制定全年教学计划、检查督导、表彰奖励、组织经验交流和宣传报道等;区科协负责选择办学点,建设新分校以及所辖分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组织安排第二课堂活动等;街道办事处负责推荐办学点,对分校进行行政管理并给予工作支持;社区具体实施分校管理,招收学员、组织上课。

(五)五项制度

社区科普大学制定有办学章程、分校准入制度、督导复验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经验交流制度等,以保证社区科普大学从分校建立到教学教研都有章可循。

办学章程明确了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使分校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分校准入制度为开办新分校提供了标准,对符合办学条件并有办学意愿的社区实行半年试运行,经过验收合格才予以命名授牌,确保了分校开办的成功率。

督导复验制度确保了各分校教学实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校管理员对每个分校上课情况进行督导,市科协每两个月公布一次各个分校督导结果,每学期对各分校上课情况进行复查验收,评定出一、二、三类分校,对分校实行动态管理,不达标的分校予以撤销,确保了总体办学质量。

表彰制度激励各方持续做好社区科普大学工作。郑州市科协每年评选表彰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科普志愿者教师、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学员,2012年、2014年、2017年,分别联合郑州市人社局表彰社区科普大学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了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经验交流制度促进了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郑州市、区两级科协每年举办一次社区科普大学骨干经验交流会,每半年各区组织一次教师座谈会、教学观摩课和教学工作会,定期开展“我与社区科普大学”征文活动,及时交流推广办学和教学经验,保证了社区科普大学的健康发展。

(六)六个科普示范活动

为增强社区科普大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市科协在社区科普大学组织开展了骨干培训班、系列知识竞赛(笔试、电视竞赛、微信竞赛等)、老花镜科普系列活动、校歌传唱、有氧健身操展示比赛、“低碳行、科普游”6个科普示范活动。市科协还征集产生了校歌、校徽,设计制作了校旗、文化衫四种文化标识,在科普示范活动中广泛使用。

1.社区科普大学骨干培训。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社区科普大学建设水平,打造社区科普大学团队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自2012年以来,郑州市科协采用市科协集中培训、区科协分别培训等方式,每年对社区科普大学骨干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各级工作人员对社区科普大学的认识和管理水平。2012年至2018年,累计培训社区科普大学骨干3756名。

2.系列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办学实效,2014年,郑州市科协围绕社区科普大学所学课程,设计了1000道社区科普大学知识题,编制印刷了5000册的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免费发放给广大学员学习掌握。在此基础上,向全市111个分校发放科普知识竞赛笔试试卷5000份,组织科普大学学员参加全市的笔试,从中选出优胜者参加了2014年11月12日在郑州电视台举办的“科学与生活同在”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知识竞赛电视决赛。2017-2018年,市科协依托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电子书——“老花镜科普”微信公众号,开展了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科普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每月答题人次超过8万人次。通过微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推动了科普信息化,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科普知识的普及率。

3.老花镜科普系列活动。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媒体宣传科普知识,扩大社区科普大学影响,2017年,郑州市科协创办了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电子书——老花镜课堂微信公众号,利用该公众号,每个工作日发3条以上适合中老年人阅读的科普知识,同时宣传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活动,依托该公众号还开展了微信科普知识有奖竞赛活动。2018年,郑州市科协在郑州电视台开设了《老花镜课堂》栏目,将社区科普大学课堂搬到电视荧幕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受众面和社区科普大学影响力。

4.社区科普大学校歌传唱活动。为扩大社区科普大学的影响,吸引社区居民参加科普学习,市科协在各个分校开展了校歌传唱活动。2012年、2017年,分别举办了唱响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之歌、喜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胜利召开合唱比赛,展示了学员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扩大了社区科普大学的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打造了社区科普大学品牌。

5.《运动与健康》实践课行进有氧健身操锻炼展示活动。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实践课内容,巩固提高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办学水平,增强社区科普大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013年至2017年,市科协先后编辑制作社区科普大学有氧健身操五套,组织学员学习、锻炼、比赛、展示,从而扩大了社区科普大学的影响力,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科普大学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科学生活、科学健身、文明生活的好习惯。

6.“低碳行、科普游”系列科普活动。为了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实践课教学,引导居民群众通过多种方式学科普,郑州市科协依托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持续开展了“低碳行、科普游”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以多种低碳方式出行,走进郑州的生态廊道、森林以及城乡科普教育基地,了解郑州新变化,学习科学健身、低碳生活、种植养殖等科普知识,提高低碳环保意识。在2013-2015年开展活动的基础上,2016-2018年先后组织开展了“低碳行、科普游、我看郑州新变化”“低碳行、科普游、探寻身边新科技”“低碳行、科普游、探寻郑州古文明”等主题活动,激励更多居民在实践参观中学习科普知识,积极参加社区科普大学学习。

三、及时总结,加大宣传力度

为展示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办学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宣传社区科普大学办学成果,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持续健康发展,郑州市科协定期编印社区科普大学画册,先后以《舞动社区科普大学》《璀璨社区科普大学》《筑梦——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十年回望》为主题,编印了综合反映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活动等内容的多本工作画册,免费发放给社区科普大学学员,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支持社区科普大学工作。

郑州市科协还依托电视媒体宣传总结社区科普大学工作。郑州教育电视台在《关注》栏目、郑州电视台在郑州新闻栏目分别对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郑州市科协先后在郑州电视台成功举办了以“科普点亮生活”为主题的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建设颁奖晚会和“十年陪伴•一路有你”郑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办学十年主题晚会,宣传了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成就,展示了社区科普大学在服务民生、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中所发挥的作用。

工作体会

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投入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重要保障。

2.社区加强管理、广泛组织发动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基础。

3.加强科普志愿者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是社区科普大学发展的关键。

4.日常督导管理是社区科普大学有效运转的保障。

5.创新教学内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性的科普需求,是吸引居民持续学习的保证。

6.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科普大学的凝聚力,是办好社区科普大学的重要手段。

7.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社区科普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5cd63dd48cf98.doc

供稿人:郑州市科协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