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扶贫送技术惠及民生 走基层送健康服务到家
河南省医学会
在河南省科协、省卫生健康委和常务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省医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卫生健康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学会章程和宗旨,团结依靠广大专家和会员,把党的精准扶贫、健康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健康河南工作扎实开展,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开展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传播医学科学技术,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产学研转化等方面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交流,坚持以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推广为手段,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卫生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普及和规范应用,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百姓健康。在推动我省医学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助力健康中原建设,为健康中原的美丽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河南省医学会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以及大卫生、大健康、大学会的优势作用,组织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开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计划》,根据河南省医学会《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基层、面向医务人员分批、分阶段开展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活动,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促进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已逐渐成为省医学会的品牌项目活动,其学会特色、专家优势,使得名医名家志愿服务在河南遍地开花,擦亮了河南省医学会的“金字招牌”。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化基层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河南大力进行强基层建设,启动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开展名医名家走基层、开展等额对调对口帮扶、大力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每一个举措都扎扎实实,意在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助力健康扶贫,惠及民生。遴选多个专科分会多次挑选我省学科带头人和权威专家,走进多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传帮带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筹资向基层医院推广“百项适宜技术”,通过培训班、操作示范、专项技术指导等方式,与互联智慧平台、远程医疗、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积极探索优秀医学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与应用,这些举措是新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适宜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
数字一:2000名专家参与 300余场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到基层做科普的专家全省有9000多名,涵盖心血管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骨科学分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医学美容与美学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检验学分会、围产医学分会、病理学分会等96个专科分会。2016年以来,河南省名医名家下基层活动共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仅2018年就开展111场,参加专家2000人,印发科普宣传页3万多张、宣传读本3千多册,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还组建17个科普学组积极编写系列科普丛书,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数字二:96个专家团队 437场百项适宜技术推广,不仅要为基层输血,还要造血。除了开展科普活动,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下基层的专家,还承担着适宜技术推广任务。每次培训临床应用及互动交流,不仅使参加培训人员返回当地后能够把所学知识带回当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而且使技术得到传播、推广。于2017年5月启动全省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并将其纳入2017年河南省卫计委基层适宜技术推广(省医学会)共建项目,并按照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两年的时间,省医学会组建96个专家团队,走进全省18个地市79个地市级医疗卫生单位,81个县114个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乡镇卫生院、学校等,持续举办437场百项适宜技术推广活动,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提高诊疗技术能力和水平,为基层患者获得更多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供人员和技术、资金支持;大力普及基层适宜技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医疗延伸服务。
活动的举办成效明显,不仅为基层输血还要造血,提高了基层卫生健康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而且契合医改方向,为实施医疗精准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
数字三:培训基层医师2万余人次,义诊3万余人次,让群众家门口享受省级医院专家诊疗。实际上,专家们每到一个地方,还会不辞辛劳地进行义诊。毕竟,义诊才是最贴近大众的方式,也是进行科普、为患者服务的好时机。
除了现场义诊,对于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带领专家团队深入患者家中进行免费诊疗,实施公益手术75台。这些举措也得到了村民和扶贫干部的一致好评。通过名医名家下基层及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018年省医学会相关分会培训基层医师2万余人,义诊3万余人次,设计宣传展板300多个,并在世界肝炎日、爱眼日、爱耳日、世界尿失禁周等32个医疗卫生纪念日,走进18个地市、48个县,并走进革命老区、农村、社区,走出河南、走进新疆哈密,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开展义诊咨询;还重点对贫困地区基层卫生单位进行帮扶,开展带教查房、手术演示、疑难病例会诊等活动。
数字四:一个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健康水平,而且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专家的服务,并提升了公众对省医学会的认知。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公益活动、百项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始终坚持“五个一”服务:
一是建立一支队伍,即名医名家志愿服务队。
二是开展一次讲座,即走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科普讲座。“面对面”向群众宣讲防病治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向基层医生科普能培训。
三是举办一次培训,即基层医生科普技能培训。
四是组织一次义诊,即送到群众家门口的专家义诊。下乡送健康,对行动不便的患病群众上门服务,把健康知识送到每个贫困家庭。
五是形成一种机制,即行业引导机制。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百项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形成了一个健康促进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而这些坚持,使得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逐渐成为品牌项目活动,学会特色、专家优势,也使得名医名家志愿服务在河南遍地开花。
这些科普活动得益于:
一、我们有优秀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秀科普卫生科技人才是学会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每一个专科分会打造成该专科的高标准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要求各分会充分发挥特长,组织科普活动,走基层送健康,推广适宜技术。
二、创新的服务方式
1.百项适宜技术为抓手,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基层学术交流平台,认真落实河南省医学会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这也是医学科普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医学科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省内知名专家深入基层,以集中授课、组织查房、手术、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专科分会还以河南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契机,发挥指导、带动作用,组织项目总结和经验交流活动,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工作模式,项目单位开展新技术341项,亚专科诊疗病种数由819种提高到1205种。
2.持续推进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活动,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3.持续开展“疑难病理技术咨询”工作。2018年举行疑难病理咨询44场,会诊疑难病例1462例,参与会诊专家近400人次。已经连续13年每周举行疑难病理技术咨询活动,搭建了我省疑难病理学术探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我省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科技助力健康扶贫。发挥学会专家优势,科技助力健康扶贫。在首个中国医师节之际,组织超声医师分会等20余个专科分会开展对光山县、宜阳县等贫困县、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对口帮扶活动,已覆盖47个贫困县,受益医师达2000余人,发放宣传册等资料5000余份。
5.探索社会组织援疆新模式。全面落实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和哈密市人民政府、兵团十三师签订的“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对口支援协议,发挥社会组织援疆的积极作用。
三、贯彻新时代新部署,树立新思想新理念,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引领,增强政治保障,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学会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及精神面貌全面提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取得了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在省科协、省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省医学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动医学事业创新发展,以实干兴邦的奋斗姿态砥砺新作为,引导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助力健康中原建设,让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供稿人:河南省医学会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