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普及 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来源: 科学技术普及部 时间: 2020-03-17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爆发,为控制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相继采取了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为主导的综合措施,封村封路、隔离限流。同时为了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相继印发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并将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

     我国毛皮动物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和部分地区脱贫增收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正经历产业低潮期,养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价格等受到影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野生动物管控措施更让我国毛皮产业雪上加霜。当前,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产业是否有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否在迷茫困惑中寻找与环境、社会、经济和人们和谐发展的出路,下一步中国毛皮产业该何去何从?



    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影响的调研”,并初步提出应对疫情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指明方向。


     一、调研基本情况


     我国毛皮产业链发育健全,但布局庞大且各环节状况差异较大,涉及品种有水貂、银狐、蓝狐、貉等,养殖规模参差不齐,养殖类型繁多。针对产业发展情况,采用电话、微信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国毛皮动物主产区的养殖、交易、加工环节涉及的饲料、兽药、养殖场、交易市场、加工销售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了调研,每个环节选择不同规模且具有代表性企业或机构进行调研。
样本情况如下:


      电话调研养殖企业13个、饲料厂11家(按生产类别分预混料2家、配合料7家、添加剂2家)、疫苗厂2家、兽药厂1家、兽药店2家、皮张交易市场2家、经纪人2位、皮张硝染厂2家、服装生产厂2家、裘皮销售3家、中国皮革协会专家1位、产业体系科学家1位、毛皮科研领域专家2位、动物保护专家1位。

    网络收集有效调查问卷649份,数据来自全国 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河北省208份、山东省175份、黑龙江省106份、辽宁省58份、吉林省2份。各地区调研问卷比例与全国各省的毛皮动物养殖结构大致相当,说明此次问卷具有很好的覆盖度和代表性。调查对象中养殖企业户占70.12%、皮张硝染企业占1.83%、皮草加工(成衣)企业占7.47%、皮草销售(成衣)企业占5.50%、饲料企业占7.47%、兽药企业占2.23%、其他占5.37%,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现状。


调查样本来源

调查对象行业比例


      50%以上养殖场为家庭自营,无雇佣工人,57.11%养殖场为小型养殖场,说明目前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仍以小规模庭院养殖为主,该产业对农民就近就业和家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在脱贫致富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需要重视。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场企业员工数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规模(以留种母兽计)




       二、我国毛皮产业基本情况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始于1956年,与常规畜牧业生产相比,能有效利用其他产业无法有效利用的“冷资源”和畜牧产业副产物,毛皮产业具有地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成本低、易饲养、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且随市场需求刚性增长呈现出小产业,大市场”态势。


    近些年,我国毛皮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已形成养殖、取皮硝染、皮张交易、服饰加工、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毛皮动物养殖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内蒙古、河南、天津、山西、北京、安徽、宁夏、新疆、陕西14个省区市,相应配套的饲料生产厂家遍及全国各地,皮草加工厂悄然兴起,裘皮城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基本形成了养殖在环渤海和东北,皮张交易市场在中原,裘皮加工企业在沿海、消费市场以北方为主辐射全国的格局。养殖规模近20年来急剧增长,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毛皮动物主要有水貂、蓝狐、银黑狐、貉等,主要集中于吉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区。

     以2014年为例,我国年产貂皮6000万张、狐皮1300万张、貉皮1400万张,全国貂、狐、貉饲养场户合计约为169120家(其中水貂场户81420家,狐狸场户50500家,貉场户37200家),2014年,中国毛皮产业的直接从业者近475万人,间接从事毛皮产业的人员近285万人左右。间接惠及人群达2000万人左右,达到历史顶峰,随后震荡调整,2018年产貂皮2073万张、狐皮1739万张、貉皮1233万张,目前,我国饲养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亦是全球最大的原料皮进口国、最大的毛皮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最主要的消费国,每年从国外进出口毛皮产品产值达70多亿美元,裘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毛皮产业中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出加快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发展,毛皮产业逐步进入国家视野,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毛皮动物繁育利用及管理》《皮革和毛皮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等文件,从养殖、加工、贸易方面进行全程规范和指引,毛皮动物产业的整体产值约3894.8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760万左右,产业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就近就业、拓展农民致富、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适宜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满足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客观要求,对于助力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看到,与丹麦、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毛皮产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产业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依靠粗放落后的增长方式,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减速换挡、国际格局动荡、产业发展过热等因素共同影响,2014年至今我国毛皮产业进入了战略调整期,消费升级更加注重时尚化、高端化、多样化,产品从原来的保暖护寒转向时尚装饰,并由线下消费转为线上线下并举,促使产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疫情、突破困境、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动毛皮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三、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影响


   通过调研发现,疫情爆发后对产业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当前毛皮产业面临的产业前景不明、育种繁殖工作受阻、滞销压库存严重、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压力增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疫情对我国毛皮动物饲料供需影响


    疫情发生时,正处在毛皮动物繁殖期,各养殖场仅存栏种兽,正是毛皮动物生产环节中对饲料需要量最小阶段。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气候寒冷,各养殖场户均有一定量饲料储备。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紧急发布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饲料生产企业加快复产保障运输,部分大中型毛皮动物饲料企业复产、复运,但是运费、人工等成本上涨明显,小型饲料企业因达不到复产条件而继续停产,50.27%养殖企业反应饲料需求受到影响,48.66%养殖企业反应饲料价格上涨,经电话采访发现,此次疫情对毛皮动物养殖企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因封村封路导致的饲料进村进场的最后一公里上。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户(场)多数为庭院养殖,受封村封路影响较大,饲料运输车无法直接进场,主要靠养殖户到村头路口中转,规模化养殖场多在村外或相对偏远的地方,受封村封路影响较小。

 疫情对养殖企业的影响


饲料价格因疫情变化情况



   在调研的养殖场中,建有冷库的毛皮动物养殖场,在繁殖期到来时储存了足量的海鱼、鱼排等海产品和鸡肝、鸡架、鸭架等畜禽副产品,用冷柜储存冷鲜饲料的养殖场,一周左右需要补充一次,35.62%养殖企业反应鱼类、38.59%养殖企业反应畜禽副产品的需求出现短缺,电话调研发现企业多用鱼粉、肉骨粉等代替。毛皮动物繁殖期,饲料对毛皮动物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一般不会在繁殖期更换厂家, 27.46%养殖企业反应饲料供应未受影响,由于封村封路,也有25.42%养殖企业被迫更换饲料供应厂家,选择能够供应现货饲料的厂家。

饲料供应受疫情影响情况



     (二)疫情对我国毛皮动物兽药与疾病防控影响


    此次疫情发生在毛皮动物繁殖期,各养殖场仅存栏种兽,正是毛皮动物生产环节养殖密度最小阶段。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气候寒冷,毛皮动物疾病发生较少。同时由于疫情爆发时间尚短,各养殖场户均有一定量常用兽药储备,61.64%养殖企业反应常用兽药尚未发生短缺,仅由于封村断路导致繁殖期急需药物供应受限,目前养殖户急需药物主要依靠电话和网络购买,时效性略差。中大型养殖场配有兽医等技术人员,偶发疾病大多能本场自行诊疗,小型养殖户简单疾病凭经验自行投药,疑难问题借助电话、网络视频等进行远程诊断,由于冬季疾病较少,疫情影响尚且不大,17.82%调查对象反应影响巨大,电话调研发现主要是水貂阿留申病筛查和细菌耐药性实验等需要借助仪器的诊断无法进行。随着天气转暖,病原微生物活动增强,兽药和临场诊断需求将大大增加,疫情影响将逐步显现。


兽药、兽医受疫情影响情况


      (三)疫情对我国毛皮动物育种、繁殖影响


    疫情发生时毛皮动物冬季疫苗已注射完毕,到目前为止疫苗企业尚未受到疫情影响,如果疫情短时间不能得到控制,则常见的上门推销、会议销售等销售方式将受控制,目前各大疫苗企业均已借助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届时需注意解决疫苗的冷链运输问题。目前处于兽药销售淡季,大部分兽药企业和药店停业,主要借助微信、直播等开展网络授课、网络会诊销售,部分兽药企业的环境消毒产品销量增加。

    此次疫情发生后全国普遍封村封路,由于尚未确定病毒来源,大家普遍怀疑来源于野生动物,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下发《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各地林业管理部门加大对毛皮动物养殖场的巡视检查力度。各地毛皮交易市场关闭、输精员被隔离在家、动物被隔离在场,23.77%的养殖企业反应狐貉人工授精困难,18.28%反应(公)兽交易受限制,受影响企业中41.84%认为狐貉配种受影响、33.12%认为水貂配种受影响。

     电话调研发现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均存在未饲养种公兽的养殖场,毛皮动物均为季节性发情动物,目前正处于繁殖期,银狐、貉、水貂均已发情。


      目前毛皮动物均为鲜精输精,各地狐貉人工输精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限制人员流动和种兽交易,未饲养种公兽养殖场错失整个生产周期;受禁令影响,黑龙江部分养殖场阿留申检测阳性公貂在疫情期间被禁止屠宰,增加饲养成本和阿留申感染风险;山东威海、聊城等地部分水貂养殖场本场不饲养种公貂,靠引进种公貂配种,因疫情和禁令影响,种貂交易和运输被停止,水貂发情配种主要集中在2~3月,如继续封路和禁止交易将导致部分养殖户的水貂无法配种。目前部分银狐和貉的配种工作已受影响,如疫情进一步发展,则水貂、蓝狐配种工作也将受影响。


     (四)疫情对我国毛皮交易加工影响


1. 对皮张交易加工影响


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正处于皮张交易淡季,春节假期期间皮张交易市场休市,疫情目前对皮张价格影响尚未显现。近几年我国毛皮市场连续不景气,库存皮张积压较多,受疫情影响目前国内昌黎、乐亭、尚村、临沂等地皮张交易市场尚未复市,调查显示硝染企业普遍受疫情影响较大,83.33%硝染企业销量仅为往年同期的20%。国际上世家皮草推迟三月份拍卖会、哥本哈根皮草取消了二月份的拍卖会,83.35%皮草加工(成衣)企业订单明显减少,84.62%硝染企业订单明显减少,53.17%调查对象预计2020年皮张价格将明显下滑。


2. 对裘皮消费影响


春节是裘皮的销售旺季,每年春节期间,皮草销售要迎来一个高峰,节后裘皮销量要占到全年销售的15%以上,受疫情影响人们都隔离在家,商场关门避疫,商家库存积压,同时节后到五月份的裘皮尾单清仓也受影响,72.73%皮草销售(成衣)企业销售受到影响,63.64%企业销售额仅为往年同期的20%左右,仅12.12%与往年持平。同时疫情从宏观上影响我国经济,进而影响群众收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

目前社会舆论中“禁野”呼声较高,54.02%受调查对象认为,受疫情导致的各种极端动物保护思想影响,人们对毛皮产品抵触情绪增大,未来裘皮消费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3. 对服装产业影响


(1)库存进一步积压,二月份香港毛皮展延期。香港毛皮业始于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香港的毛皮业稳步发展,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工艺、超卓设计,已成为世界高级毛皮时装出口地之首。作为全球买家采购优质皮毛成衣和材料的重要盛事,展览汇集超过10多个国家的高级皮毛时装、毛皮原料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新款配饰,每年吸引传统及新兴市场共30个国家的采购商莅临参展。2019年展会买家人数总体下降了19%,(其中,俄罗斯买家下降33%,韩国下降2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和经济下滑双重打击,尤其是韩国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成交量将继续下滑。


(2)退单增多,疫情对二、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商场关闭,交易暂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产业链断裂,使企业蒙受很大的损失。受疫情影响,各厂商普遍对2020年裘皮交易信心不足,82.35%企业订单明显减少,部分服装厂已开始接到退单。


(3)资金占用增多,资金周转变慢,贷款利息增多。由于近几年行情不好,许多企业都通过贷款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现金流大幅减少,成本却不断上升,部分养殖场规模过大,人员工资、饲料消耗等不堪重负,资金压力不断增大。74.25%企业现金流可维持3个月以下,仅有9.76%企业现金流能维持6个月以上。



(五)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未来发展影响



疫情危机短期内主要是流通问题,中期看是生产问题,长期发展将演变为产业及社会问题,目前社会上“拒吃野味”“支持禁绝野味市场”的呼声日趋强烈,我国正在集中力量攻关研究病毒机制、发病机理以及防控方法,蝙蝠、果子狸、水貂、穿山甲等都曾被怀疑是病毒中间宿主,调查显示,毛皮动物养殖户对此十分担忧,担心水貂因此而被大面积扑杀。


同时,为了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相继印发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对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紧接着,各省份也都对当地人工饲养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在此次调研中,所有受访者都对毛皮动物法律地位表示忧虑,由于目前毛皮产品已被禁止交易,受访者普遍担心,未来社会舆论影响政策制定与导向,对产业发展忧虑较多、信心不足。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相关负责人解释 “一些动物(如兔、鸽等)的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列入畜牧法规定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也属于家畜家禽,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并进行严格检疫”。目前我国毛皮动物主要是水貂、狐狸、貉,人类驯养已经近一百年,相应产业链已完全成熟,有稳定的种源供应体系(不需要从野外捕捉种兽),有成熟稳定的饲料供应体系,有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均已连续人工繁育饲养30世代以上。


此次调查发现,82.36%受调查对象非常关心新版《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94.76%受调查对象认为不应属于野生动物,81.03%养殖企业希望貂、狐、貉能进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77.25%希望国家和政府明确毛皮动物属于家畜,68.76%认为入选《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后行业更加规范,会促进产业发展,还有26.1%认为入选《目录》后地方政府会转变予以支持。可以看出,受调查者认为毛皮动物应以家养动物对待,归于畜牧法管理,既符合产业实际,也是业内的呼声。



综上所述,目前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影响主要是3个方面。加工销售方面销量下降明显,仅为往年同期20%30%,企业部分订单被取消,资金压力普遍较大;养殖方面受封村封路和政策管控,导致产品交易和人工授精、种貂配送、人员复工、生产物资配送受限,将进一步影响全年养殖配种和生产;产业定位方面,社会舆论对毛皮养殖产生了消极影响,从业人员普遍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希望国家理性合理对待毛皮产业,明确其合法地位,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议合理、理性对待我国毛皮产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精神,明确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且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家养动物属于家畜家禽的具体标准,推进狐、貉、貂纳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明确毛皮动物法律地位属于家畜。细化落实毛皮动物饲养管理、检验检疫等方面法律条文,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从法律法规上规范毛皮动物行业生产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建议各地政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实际,在保证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制定适宜、科学、安全的复工复产政策,开放毛皮动物运输通道,允许种兽交易运输,允许身体健康毛皮动物输精员复工,协助恢复毛皮动物养殖生产。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动物福利,提高检验检疫标准,按照家畜要求修改完善毛皮动物饲养体系,设立毛皮动物养殖中禁用药物名单,减少行业负面影响,为毛皮动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标准和法律依据。加强基础研究,紧跟科技前沿,着眼产业未来,及时储备相关理论技术,防范“黑天鹅”事件对行业冲击,在行业重大需求时及时发声,指导正确发展方向。


四是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提高行业规模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毛皮产业相关融资优惠和资金补贴政策;希望政府通过提供低息贷款、降低减免税费、减免企业房租等方式减少养殖场户和中下游企业因疫情造成的损失,帮扶他们渡过难关。



作者:李光玉 徐超 张旭 岳志刚 张铁涛 宋兴超 王晓旭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