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爆发,为控制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相继采取了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为主导的综合措施,封村封路、隔离限流。同时为了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相继印发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并将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
一、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来源 调查对象行业比例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场企业员工数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规模(以留种母兽计) 二、我国毛皮产业基本情况 以2014年为例,我国年产貂皮6000万张、狐皮1300万张、貉皮1400万张,全国貂、狐、貉饲养场户合计约为169120家(其中水貂场户81420家,狐狸场户50500家,貉场户37200家),2014年,中国毛皮产业的直接从业者近475万人,间接从事毛皮产业的人员近285万人左右。间接惠及人群达2000万人左右,达到历史顶峰,随后震荡调整,2018年产貂皮2073万张、狐皮1739万张、貉皮1233万张,目前,我国饲养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亦是全球最大的原料皮进口国、最大的毛皮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最主要的消费国,每年从国外进出口毛皮产品产值达70多亿美元,裘皮加工总量占世界的75%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毛皮产业中心。 三、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影响 疫情对养殖企业的影响 饲料价格因疫情变化情况 饲料供应受疫情影响情况 兽药、兽医受疫情影响情况 电话调研发现山东、河北、吉林等地均存在未饲养种公兽的养殖场,毛皮动物均为季节性发情动物,目前正处于繁殖期,银狐、貉、水貂均已发情。 目前毛皮动物均为鲜精输精,各地狐貉人工输精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限制人员流动和种兽交易,未饲养种公兽养殖场错失整个生产周期;受禁令影响,黑龙江部分养殖场阿留申检测阳性公貂在疫情期间被禁止屠宰,增加饲养成本和阿留申感染风险;山东威海、聊城等地部分水貂养殖场本场不饲养种公貂,靠引进种公貂配种,因疫情和禁令影响,种貂交易和运输被停止,水貂发情配种主要集中在2~3月,如继续封路和禁止交易将导致部分养殖户的水貂无法配种。目前部分银狐和貉的配种工作已受影响,如疫情进一步发展,则水貂、蓝狐配种工作也将受影响。
1. 对皮张交易加工影响
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正处于皮张交易淡季,春节假期期间皮张交易市场休市,疫情目前对皮张价格影响尚未显现。近几年我国毛皮市场连续不景气,库存皮张积压较多,受疫情影响目前国内昌黎、乐亭、尚村、临沂等地皮张交易市场尚未复市,调查显示硝染企业普遍受疫情影响较大,83.33%硝染企业销量仅为往年同期的20%。国际上世家皮草推迟三月份拍卖会、哥本哈根皮草取消了二月份的拍卖会,83.35%皮草加工(成衣)企业订单明显减少,84.62%硝染企业订单明显减少,53.17%调查对象预计2020年皮张价格将明显下滑。
2. 对裘皮消费影响
春节是裘皮的销售旺季,每年春节期间,皮草销售要迎来一个高峰,节后裘皮销量要占到全年销售的15%以上,受疫情影响人们都隔离在家,商场关门避疫,商家库存积压,同时节后到五月份的裘皮尾单清仓也受影响,72.73%皮草销售(成衣)企业销售受到影响,63.64%企业销售额仅为往年同期的20%左右,仅12.12%与往年持平。同时疫情从宏观上影响我国经济,进而影响群众收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
目前社会舆论中“禁野”呼声较高,54.02%受调查对象认为,受疫情导致的各种极端动物保护思想影响,人们对毛皮产品抵触情绪增大,未来裘皮消费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3. 对服装产业影响
(1)库存进一步积压,二月份香港毛皮展延期。香港毛皮业始于三十年代,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香港的毛皮业稳步发展,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工艺、超卓设计,已成为世界高级毛皮时装出口地之首。作为全球买家采购优质皮毛成衣和材料的重要盛事,展览汇集超过10多个国家的高级皮毛时装、毛皮原料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新款配饰,每年吸引传统及新兴市场共30个国家的采购商莅临参展。2019年展会买家人数总体下降了19%,(其中,俄罗斯买家下降33%,韩国下降2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和经济下滑双重打击,尤其是韩国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重,预计成交量将继续下滑。
(2)退单增多,疫情对二、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商场关闭,交易暂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产业链断裂,使企业蒙受很大的损失。受疫情影响,各厂商普遍对2020年裘皮交易信心不足,82.35%企业订单明显减少,部分服装厂已开始接到退单。
(3)资金占用增多,资金周转变慢,贷款利息增多。由于近几年行情不好,许多企业都通过贷款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现金流大幅减少,成本却不断上升,部分养殖场规模过大,人员工资、饲料消耗等不堪重负,资金压力不断增大。74.25%企业现金流可维持3个月以下,仅有9.76%企业现金流能维持6个月以上。
(五)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未来发展影响
疫情危机短期内主要是流通问题,中期看是生产问题,长期发展将演变为产业及社会问题,目前社会上“拒吃野味”“支持禁绝野味市场”的呼声日趋强烈,我国正在集中力量攻关研究病毒机制、发病机理以及防控方法,蝙蝠、果子狸、水貂、穿山甲等都曾被怀疑是病毒中间宿主,调查显示,毛皮动物养殖户对此十分担忧,担心水貂因此而被大面积扑杀。
同时,为了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相继印发了一系列通知,要求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对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实施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紧接着,各省份也都对当地人工饲养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已经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在此次调研中,所有受访者都对毛皮动物法律地位表示忧虑,由于目前毛皮产品已被禁止交易,受访者普遍担心,未来社会舆论影响政策制定与导向,对产业发展忧虑较多、信心不足。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相关负责人解释 “一些动物(如兔、鸽等)的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列入畜牧法规定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动物,也属于家畜家禽,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并进行严格检疫”。目前我国毛皮动物主要是水貂、狐狸、貉,人类驯养已经近一百年,相应产业链已完全成熟,有稳定的种源供应体系(不需要从野外捕捉种兽),有成熟稳定的饲料供应体系,有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均已连续人工繁育饲养30世代以上。
此次调查发现,82.36%受调查对象非常关心新版《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94.76%受调查对象认为不应属于野生动物,81.03%养殖企业希望貂、狐、貉能进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77.25%希望国家和政府明确毛皮动物属于家畜,68.76%认为入选《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后行业更加规范,会促进产业发展,还有26.1%认为入选《目录》后地方政府会转变予以支持。可以看出,受调查者认为毛皮动物应以家养动物对待,归于畜牧法管理,既符合产业实际,也是业内的呼声。
综上所述,目前疫情对我国毛皮产业影响主要是3个方面。加工销售方面销量下降明显,仅为往年同期20%~30%,企业部分订单被取消,资金压力普遍较大;养殖方面受封村封路和政策管控,导致产品交易和人工授精、种貂配送、人员复工、生产物资配送受限,将进一步影响全年养殖配种和生产;产业定位方面,社会舆论对毛皮养殖产生了消极影响,从业人员普遍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工作,希望国家理性合理对待毛皮产业,明确其合法地位,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议合理、理性对待我国毛皮产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精神,明确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且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家养动物属于家畜家禽的具体标准,推进狐、貉、貂纳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明确毛皮动物法律地位属于家畜。细化落实毛皮动物饲养管理、检验检疫等方面法律条文,对其养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适用畜牧法的规定进行管理,从法律法规上规范毛皮动物行业生产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建议各地政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实际,在保证疫情可控的情况下,制定适宜、科学、安全的复工复产政策,开放毛皮动物运输通道,允许种兽交易运输,允许身体健康毛皮动物输精员复工,协助恢复毛皮动物养殖生产。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动物福利,提高检验检疫标准,按照家畜要求修改完善毛皮动物饲养体系,设立毛皮动物养殖中禁用药物名单,减少行业负面影响,为毛皮动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标准和法律依据。加强基础研究,紧跟科技前沿,着眼产业未来,及时储备相关理论技术,防范“黑天鹅”事件对行业冲击,在行业重大需求时及时发声,指导正确发展方向。
四是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提高行业规模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毛皮产业相关融资优惠和资金补贴政策;希望政府通过提供低息贷款、降低减免税费、减免企业房租等方式减少养殖场户和中下游企业因疫情造成的损失,帮扶他们渡过难关。
作者:李光玉 徐超 张旭 岳志刚 张铁涛 宋兴超 王晓旭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