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河南省科协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8月12日,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燕长海带领由黄金地质找矿勘查、矿山开采和地学旅游等相关专家组成的“地学科技服务团”,莅临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庙洼村,对接“老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方向”,破解“矿业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难题等技术服务工作,就地学科技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更扎实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尝试建设可行性模式。
庙洼村位于崤山腹地,崤山金矿的西南侧,崤山金矿的主要区域位于庙洼村境内。崤山金矿始建于1985年,隶属陕县(现陕州区)黄金管理局管理的小型金矿企业,已经有近35年的开采历史,矿区内发现有探采价值的含金矿化带(脉)20多条,目前主要开采3、9、14号3条矿脉,主要矿种为金矿,伴生有银、铅、锌、铜可综合利用等金属。主要产品为合质金和金精粉。此外,矿区1、13、14、15、28号含金石英脉已经采完闭坑。地域分布上,西侧放牛山矿脉已采完,生产矿区主要在东侧母峪沟脑。
“地学科技服务团”一行在庙洼村第一书记杜鹏举的陪同下,先听取了崤山金矿总工程师对崤山金矿找矿、矿山开采、选冶、矿山固废综合利用、矿山环境等相关问题的简单介绍。然后在矿区技术专家的陪同下,重点考察了正在开采的3、14、9号金矿脉及已经闭坑的1号金矿脉的采坑遗迹,考察了庙洼村千亩“高山有机蔬菜”、“高山有机水果”、“油菜、葵花”等经济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生态牛、羊养殖”情况,实地察看了庙洼村乡村基础建设、农产品研发及乡村绿化等情况。
在调研座谈会上,服务团专家又听取了庙洼村第一书记杜鹏举及相关负责人介绍庙洼村如何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做好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
河南省地质学会燕长海理事长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崤山、熊耳山和小秦岭金矿的研究成果,结合现场考察,提出了中元古界熊耳群与新太古界太华岩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也是韧性剪切带面或滑脱面)可能是区内金矿的又一赋矿部位,建议给予重点关注,提出将已闭坑的矿洞,结合崤山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砂岩微峰林地貌及涧里湖水体景观等资源进行综合旅游地质开发规划的设想。
专家组成员、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秘书长章秉辰,综合庙洼村山间盆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现有农林产业形成的秀美田园风光,结合崤山金矿可利用矿业遗迹以及生产矿山与庙洼村的空间关系,提出了“矿业旅游+田园综合体+研学”的发展建议,让“黄金”的光,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光源。
专家们一致认为:庙洼村自然景观优美,黄金矿山采、选遗迹丰富,地下开采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小,采矿道路为矿业旅游提供了便利的通达条件。初步可以考虑,以崤山金矿为稀有资源,充分利用金矿山采矿、选矿遗迹、典型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生态农业等资源,结合庙洼村周边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以“黄金文化村+田园综合体+研学”为主题的新型旅游模式,破解“矿业背景下的乡村振兴”难题。
燕长海理事长最后强调,河南省地质学会“地学科技服务团”将会持续地做好庙洼村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地学科技服务工作。
(河南省地质学会供稿)
供稿人:学会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