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王成业,汉族,中共党员,国家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驻马店市玉米遗传育种工程中心主任、河南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他,像一只候鸟常年往返于河南与海南两地;他,为使种植户增产,10年间对147个玉米新品种及8项玉米栽培集成技术进行示范展示和推广;他,先后举办现场培训观摩和技术培训班55次,培训区域内农业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粮大户和农民315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9万余份,农民都亲切称他为“王专家”。他就是国家二级研究员、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王成业。
忆往昔 一心向农
“我记得小的时候,当时粮食产量低,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印象里每天就是持杂面窝窝头和高粱、黄豆面条,一年也吃不上两次肉。”王成业告诉记者,从小他就立志长大了要像戏曲《朝阳沟》里唱的那样当个农业科学家。每次他到地里,看着庄稼生长时都会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都会不由自主唱上两句,这也在冥冥之中印证了他长大后所要走的路。
王成业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排第一,可以上很多现在看来比较好的高等院校,但是他的高考志愿填的都是农业类院校,也因此造成他与父亲的矛盾。直到现在,父亲每每提到王成业所从事的职业都还耿耿于怀。
1986年,王成业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该校农学系作物专业的一名学生。1990年,王成业毕业后,一直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从事农业科研这个职业,少不了与土地打交道,王成业每年到试验田和大田里的时间都不少于半年。
为了农业生产、为了农民丰收、为了全民奔小康,王成业在农业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坚持着。玉米遗传育种需要不断创新,王成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支撑,以群体选择、轮回选择、回交改良为手段,以高光效育种为目标,每年创制新优异资源材料7~9份。
看今朝 成绩斐然
“王专家来了”,每次王成业下乡或去试验田给玉米种植户讲课时,群众总是亲切称他为“王专家”,并自发围着他咨询玉米种植技术。每当这时,王成业总会说,别叫我专家,我也和大家一样,都是种庄稼的,是和大家一样的农民。
我省是玉米种植大省,驻马店是玉米种植大市,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由于驻马店所处位置比较特殊,夏季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的产量一直低于豫北地区。于是,王成业无数次到省内外调查,寻找解决驻马店地区玉米生产的有效途径。他选育、筛选、引进体系内研究的147个玉米新品种、8项玉米栽培集成技术,然后在驻马店市的西平县、驿城区试验站进行示范展示。每年示范展示,他都会邀请当地技术人员、农民、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前往观摩,真正做到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王成业带领的团队先后选育出“驻玉309”(2007年)“金富36”(2008年)“创玉198”(2011年)“驻玉216”(2017年)4个玉米新品种,填补了豫南玉米品种选育空白。玉米新品种经营权的转让为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带来了532万元的直接收入,而且在豫陕两省大面积推广应用3656万亩,创造了20亿多元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极大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科研项目的主持人,王成业先后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科研项目的主要完成人,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我们2017年买断了驻马店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驻育216’,推广3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卿告诉记者,“从2017年合作至今,王成业老师每年都会亲自到我们的销售点和种植户那里察看品种表现。记得2018年那年,由于气候比较特殊,好多玉米品种都出现倒伏现象。为了解‘驻育216’的抗逆性表现,王成业老师带着我们去了西平县、汝南县等地,所到之处‘驻育216’均长势良好,没有发生倒伏现象。3年来,该品种深深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展未来 再创辉煌
2010年,王成业被选聘为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这给他提供了更大的为农服务的平台,他为此倍感鼓舞,下决心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我省粮食生产贡献更大的力量。
王成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担任站长以后,主持建立了玉米高产品种、技术示范田72860亩,辐射带动150多万亩,平均亩产比项目区及辐射区增产45.6公斤,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正是驻马店的特殊气候条件所决定,在这开展玉米育种检验新品种的综合抗性,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王成业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玉米高温热害和低温冻害不断交替出现,为了创制抗害材料,王成业提出人工模拟天气条件的办法,加强材料的生物胁迫条件,从而提高材料抗害选择力度。这个办法的提出,得到了单位领导和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于是,王成业立即带领课题组成员,搭大棚,建人工模拟气候室。
人工模拟气候室的投入应用,有力促进了优良抗性材料的技术发展,所配制的新组合正在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具有高抗玉米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的新品种很快将选育出来。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后开展了‘院市共建’‘四优四化’‘科技特派员’‘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千名专家助推脱贫攻坚’等科技示范推广活动,平均每年示范推广新品种60个,安排各类农作物繁育田10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120万亩,先后推广了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大麦、蔬菜、食用菌等一大批优质农作物新品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胡向尚告诉记者,“十二五”以来,全院共承担研究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项目34项、市级项目60项;审(鉴)定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35个;选育推广优质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累计1615万亩,创造经济效益32.486亿元。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一大批以王成业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王成业表示,站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将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积极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加快本领域的科技创新,为驻马店市乃至全省的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