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指导

科技日报:“十三五”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

来源: 科技日报 时间: 2020-10-16

乘风起航科技创新奏响时代强音——“十三五”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

  科技日报记者 刘 垠


  9月,瑞士日内瓦,一年一度的全球创新指数揭晓。


  两个数字令人振奋:中国创新质量连续8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在全球创新指数的大版图中,中国连续2年位列第14位,也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中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5年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基本实现。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所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5年来,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能量令人瞩目。量子信息、铁基超导、胚胎干细胞等科学前沿斩获重大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载人航天、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能源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5G、自动驾驶、无人快递等加速走入百姓生活……


  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国创新的“加速度”源自哪里?答案是,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


  “十三五”期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科技活动产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这得益于科技创新投入的快速增长,规模效益凸显。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21万亿元,是2015年的1.56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从2015年的2.06%提高至2019年的2.23%,已超欧盟平均水平。


  长期大量的投入,不仅使创新型人才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我国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总量接近60人年。同时,我国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5年的26.3万件增长到2019年的36.1万件,位居世界首位。


  5年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5.1万亿元,为2015年的2倍;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22398亿元,是2015年的2.28倍,提前完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9.5%,比2015年提升4.2个百分点。


  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民生领域创新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技界围绕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以及试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多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科技创新如何支撑国家发展


  科技创新如何对国家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发展科技,另一方面是改革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5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破坚冰、涉深水,对多年制约创新的老难题动真刀,基本覆盖了“人、财、物”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方面面。


  2015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部署到2020年前要完成10方面143项改革任务。而今,这张科技体制改革的“施工图”加速落地,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近百项科技计划被优化整合为5大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改革持续深化;


  稳步推进科技“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清理“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出台,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科研伦理和作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通过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不仅如此,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基本成型,各类创新主体充满内生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无论是放眼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还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得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0年10月16日第三版)

 

 

供稿人:刘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