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着嘞,照顾得可周到,可操心,政策都能享受到。”这是滑县慈周寨镇后赵村村民赵勤修面对记者采访时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其他村民对郑景丽的评价。
郑景丽是滑县科协的一名干部,2018年10月,她被选派到滑县慈周寨镇后赵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后赵村位于滑县慈周寨镇人民政府东,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7名党员,耕地面积840亩,230户8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7户294人,现在已全部高质量脱贫。后赵村要怎么富起来,怎么振兴起来,驻村之初,郑景丽思考了很久,也想了很多。
抓党建 精准扶贫有活力
曾经后赵村既没有像样的经济实体,也没有村集体产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外出务工、商铺租赁等。该村增收渠道狭窄,组织化程度低,部分农户思想不够解放。此外,该村村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村农田道路、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村民生活条件较差。
郑景丽驻村以来,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要切入点,从抓班子、强堡垒入手,有效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新发展2名入党积极分子,建起了党员学习微信群。“如今后赵村党员队伍学习风气浓厚,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越来越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郑景丽谈到现在的变化自豪地说。
村支部书记赵勤田和村支委委员赵彦勋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但次数少,主要以念为主。郑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学习内容也丰富起来,结合着村里的实际,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
郑景丽认为,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强大力量。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村里好几位致富带头人都是党员,都在为后赵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抓落实 精准扶贫有动力
郑景丽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找准工作突破口。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访问老党员、退休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集结建议理清思路,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郑景丽驻村时,一户边缘户家的儿子本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2019年5月突然开始患病,2019年7月被确诊患有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看病医疗刚性支出较大,对家庭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郑景丽和村支委干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为他申请了低保。2020年3月,他又患上了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郑景丽帮他申请了慢性病鉴定,享受相关健康扶贫政策,并为该边缘户户主提供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1个,又帮助他申请了小额贴息贷款发展养殖业。同时,郑景丽和村支委干部利用滑县精准防贫保险为其看病支出进行救助。现在,病人经过积极治疗,病情稳定,正在康复中。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干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扶贫攻坚战的进度,党的惠民政策只有落实到田间地头,精准落实到每人每户家中,才有好的效果与满意度。作为基层扶贫一线工作人员,郑景丽他们始终贯彻中央精神,把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综合保障等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位。
郑景丽认为,村子要富起来美起来,要始终有发展的产业,人居环境继续改善,村商贸经济、高效农业大发展,科学文化素养注重提升,群众的收入可持续性发展,才有美丽乡村。
郑景丽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量到村帮扶,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帮助村干部强化发展自强意识和生产生活自信,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抓基建 精准扶贫有冲力
怎样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是郑景丽和村干部他们工作的重点。
“‘对症下药’是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关键,只有坚持‘对症下药’,找准用力角度,才能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郑景丽说。
如今,后赵村的村室进行了修缮,增添了新的办公设备,更好地方便服务群众。先后硬化村道路2公里多,硬化村内路肩4000平,安装太阳能路灯60余盏,后赵村到县城的客运班车也通车了,村里铺设了雨污管网,改善了生活交通条件。修缮生产道路2公里,打机井10眼,地埋管道8000余米,地埋线5000多米,新增变压器3台,配电房3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电、通讯、有线电视和宽带等实现了户户通。建文化广场1300平方米,争取教育健身器材10余套,有7米×10米舞台1个、篮球场1个、健身器材12套。新添移动跳舞音箱2台、腰鼓锣铙钹等1套、舞蹈服装及头饰20套等文化器材。新添图书200余本,藏书达1500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收音机一台,丰富其家庭文娱生活。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处,乡村医生和医疗器材配备齐全。安装科普信息化大屏1个……谈起驻村之后的建设,“这都是我作为一个驻村第一书记应该做的”,郑景丽说。
谈及自己的家庭,郑景丽感觉十分愧疚。郑景丽的丈夫是一名警察,“平时他也很忙,孩子有时候照顾不到,有一次连吃了3天泡面。”她的父亲和哥哥在医院住院时,她的照顾和陪伴是少之又少,总以为可以等她忙完了再去照顾他们。可是她的亲人突然离世,让她愧疚、遗憾、伤心了很久……
抓智扶 科技扶贫有妙力
2019年6月,郑景丽被党组织派出参加安阳市2019年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学习时,她记录了整整一本笔记。走入村,深入户,谈生活谈心,是她的工作技巧。她的手机里储存更多的也是扶贫政策、工作照片。
两年多来郑景丽“驻”心扶贫,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用实实在在的付出,让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他们也在温暖感动着她,在她犯肠炎时,村里的大娘给她送来药;在她崴脚时,有大娘给她送去了黑芝麻糊,唯有她有资格坐着村里的三轮“宝马车”入户;还有村民赠送的鞋垫、小番茄……
一直以来,郑景丽与村委干部一道靶心不变、焦点不散,始终把工作抓在手、扛在肩,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他们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细分类、按需求、精准施策,哪家需要技能培训、哪家适合教育扶贫、哪家适合产业扶贫、哪家更需要健康扶贫,郑景丽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医他们心中都有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里特色种植业发展是工作中重点,作为后赵村与派驻单位的纽带,郑景丽会把村里的发展诉求及时反馈给单位。在滑县科协大力支持下,她带领贫困户先后到长垣县、原阳等地考察了香菇种植,土元、白玉蜗牛等养殖项目,到滑县留固镇、高平镇、八里营镇、万古镇等地考察核桃、蔬菜、洋香瓜、迷迭香等种植项目,参加人数500人次,总行程700多公里,开阔了村民的眼界。通过多方学习考察筛选,有16户贫困户选择种植核桃树,现已种植70亩,6户贫困户种植温棚蔬菜,已发展到15栋。
2015年,16户贫困户种植的70亩辽核1号薄皮核桃已开始进入丰产期。每年,郑景丽都会根据核桃树长势,在滑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专家手把手示范传授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同时,她根据15栋蔬菜大棚对技术的实际需求,不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到蔬菜大棚里现场技术服务,并带领种植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力争种出优质果蔬。如今,村里大棚小番茄、韭菜喜获丰收,效益翻倍。
近3年来,村里聘请专家6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40期,送技术服务90次。
采访中,滑县科协主席程锋对郑景丽赞不绝口:“她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能够在基层岗位上起到模范作用,是个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