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决胜全面小康的河南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

李庆华: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拼搏奋斗

来源: 调研宣传部 时间: 2020-12-11

作为一名医生,他从业30多年,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职业操守,认真、专业、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

作为一名军人,他始终坚守“姓军为战”的使命担当,年过五旬仍逆行出征“火神山”,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医术,在武汉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始终坚持以科技兴医为牵引,数十年如一日在临床一线抓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十多项,填补了豫南地区的技术空白。

李庆华在热射病讲座上授课。(资料图片).jpg

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原159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九九〇医院)重症医学科与心胸外科主任、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李庆华。


入职军医

他把病房当成了家


1967年,李庆华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李庆华在年少时便对医学心怀憧憬。1986年,李庆华报考了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

1991年,某军区医院在学校选拔招聘。李庆华说:“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青年都有军旅情结。能从军,又能从事医学,我当时第一个就报了名。”

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成绩和临床表现,李庆华在当年得偿所愿,顺利成为九九〇医院心胸外科医生。

刚到医院,李庆华就想起学校老师说的话:“患者就是最好的老师。”为此,他索性就住在了医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住院医师”。尤其是在遇见危重患者时,他甚至会住在患者的隔壁病房。即便是在闲暇之余,他也会随时关注危重患者的病情。

这样的工作方式一直持续了好几年,虽然无形中加大了日常工作量,但李庆华对此却是甘之若饴。而这种经历,也为他日后开展重症监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庆华在重症监护室为患者做检查.jpg

李庆华孜孜不倦的努力,单位领导和前辈专家们都看在眼里,平日对李庆华也尽是悉心指导。李庆华说:“一位前辈专家告诉我,人民军医不单是一个称谓,更代表着责任、担当与传承。”

在随后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无论是“住院医师”,还是后来任科室主任,李庆华凭医德做好工作,凭良心和尊严行使职责。

与此同时,李庆华始终坚持以科技兴医为牵引,在临床一线抓创新,针对科室的发展,提出了“普胸手术腔镜化、心脏手术常态化、重症治疗精准化”的发展理念,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三级跳,创造了连续开展各类心脏手术500余例,成功率100%的佳绩。


苦心专研

授课讲义足有30厘米


1999年,单位委派李庆华等7位医师,前往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期间,李庆华接触到了呼吸机临床应用课程,思维敏锐的他立刻察觉到,这项技术在未来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熟悉李庆华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的人。李庆华再次拿出了攻坚劲头,仅仅数天时间便可以熟练上手操作。

而李庆华并不满足于此,他不仅向专家们求教各种疾病运用呼吸机治疗的特点,还向技术人员咨询学习呼吸机的管理、保养、消毒等,他甚至还联系了生产企业,对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各类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备注和记录。

进修学习结束,李庆华仍然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开展持续研究。

李庆华(右一)向某驻地官兵讲解热射病防治.jpg

2003年,非典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呼吸机作为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在医学界越发引起更多关注。这一年,九九〇医院决定对单位的医护人员进修呼吸机专职培训,而多年对呼吸机开展研究的李庆华,则成为培训老师的最佳人选。

为了方便同事们学习,李庆华把自己多年来对呼吸机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归类,专门制作了授课讲义。在当年的培训之后,有同事惊奇地发现,李庆华制作的授课讲义叠放在一起后,足有30多厘米高。

随后,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获悉这一情况后,与李庆华取得联系,并认定他撰写的呼吸机临床应用有关文章,内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用于各级医院临床科室及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医学院师生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2005年,李庆华撰写的《呼吸机临床应用问答》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这本图书也被业内誉为呼吸机临床应用最实用工具书之一。


攻坚克难

极限救援创造军中奇迹


2010年9月,李庆华接到单位通知,某军校18名学员在集训时突发热射病,若不能及时治疗,或将有生命危险。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此类疾病可引发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最高可达80%。

李庆华赶到救援现场时,有数位患者出现休克状态,情况已万分危急。凭借丰富的重症救治经验,李庆华迅速检查了所有患者,及时制定了医疗方案。

在火神山医院结束一天的工作,李庆华在班车上休憩.jpg

为了方便对患者进行抢救和观测病情,李庆华衣不解带,吃住都在病房解决。在连续数天的救治过程中,李庆华多次施展极限救治手段,在他和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18位患者的生命体征先后稳定,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各项功能指标都回归了正常值,没有留下后遗症。

有军中领导获悉这次批量救治热射病患者的消息,感慨称赞:“这是一次军中奇迹,也是我军批量救治热射病的里程碑事件。”

随后,李庆华被选调为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成员。

2019年,为更好地服务基层,为驻训官兵提供优质医疗保障,九九〇医院院长王炳军与李庆华一起总结编撰了热射病防治口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朗朗上口的热射病防治口诀,通过小卡片的形式,推广至体系部队及驻训部队后,取得显著效果。

类似这样的故事,只是李庆华开展热射病防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年高温天气到来之际,他都要去各地驻军营地,为官兵们开展热射病防治讲座,讲授热射病的预防和治疗、现场急救操作步骤,发放热射病防治口诀卡片。

此外,李庆华先后在专业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军队及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各1项,目前正参与全军科研立项1项,申报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锁骨骨折

仍在抗疫一线坚守60天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拉响了警报。疫情凶猛、武汉告急的消息一经传出,李庆华第一时间就向医院领导表达意愿:我要去武汉参加抗疫。

这并非李庆华第一次主动请愿参加医疗救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李庆华都曾主动请缨,但因特殊原因,都未能成行。

然而,按照当时通报的病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多为老年人。李庆华说:“50岁以上的都属于高危群体,单位领导都不支持我去武汉抗疫。”

锁骨骨折后,李庆华仍坚守抗疫一线。(资料图片).jpg

正当李庆华还在为此事沮丧之时,上级传来消息:抗疫一线急需有重症监护经验和熟练掌握呼吸机临床应用的医生。

“没有比我再适合的人选了!”李庆华再次请愿,并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支持。

今年2月2日,李庆华奔赴武汉火神山医院,担任感染八科二病区副主任和科室专家组成员,主要负责病区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会诊治疗、病历质控、科研攻关及宣教帮带工作。

2月8日晚,李庆华在火神山医院当值时因公负伤,初步诊断为锁骨骨折。李庆华说:“最佳的治疗方案应为手术治疗,但当时武汉相关医疗器材奇缺,如果要做手术,只能选择离开武汉。”

眼看抗疫一线形势危急,李庆华甚至都没有犹豫,就立刻放弃了“离开武汉”的想法。即便是他选择的保守治疗,所用的器材也是由单位同事在两天后,从驻马店经特殊渠道邮寄到武汉的。

李庆华的同事、九九〇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楠楠告诉记者:“别人是轻伤不下火线,老李的骨折绝对算是重伤了。他的病症选择保守治疗,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康复,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即便如此,李庆华裹着绷带,在抗疫一线坚守至4月1日撤离。他带头给火神山医院的同事培训呼吸机理论与操作知识,有效解决了科室救治力量薄弱的问题。

在随后举行的火神山医院首届学术交流会上,李庆华又连续奋战数个昼夜,撰写学术论文2篇。其中,汇总抗疫一线151个病例,撰写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课题论文,在交流比赛上荣获一等奖,被评为“火神山医院科研之星”。

由于收治成效优异、病历严谨规范、科研成果突出,感染八科二病区被国家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李庆华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嘉奖。

提及这次骨折后仍坚守抗疫一线的故事,李庆华感慨万千:“在战争岁月,我们的前辈奔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救死扶伤、赤诚为国,为子孙后辈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作为人民军医就该时刻做好准备,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造福同胞、挽救生命,这也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供稿人:调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