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科协,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各有关单位:
现将《河南省科协2021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科协办公室
2020年3月24日
河南省科协2021年科普工作要点
2021年,河南省科协科普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工作要求,坚持“全域化布局、项目化实施、制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主线,重点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行动、科普信息化提升行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推进科普工作从单向思维向多维融合变化,从直线职能向项目矩阵式变化,从完成任务向打造品牌变化,努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推进全省科普工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全社会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机制
履行好牵头职能,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谋好篇、布好局、起好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1.做好“十四五”谋篇布局。编制并呈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会议,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组织各地各成员单位认真谋划“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2.激发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纳入各地各部门发展规划、计划和各级党委政府综合测评与绩效考核。指导各地做好2020年省委重点工作调研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
3.加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宣传力度。办好《河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动态》和“河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网站,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培训班,加强各地各部门工作信息交流、经验推广。配合国家纲要办做好表彰申报等工作,宣传好纲要实施十五年取得的成就。组织开展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
二、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重点,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科普需求,服务乡村振兴。
4.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支持建设2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园、20个省级农村中学科技馆、20个省级科技小院、5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打造一批常态化城乡科普阵地。
5.推进科技小院建设。发挥河南省(中国)科技小院联盟作用,在省级科技小院建设的基础上,推荐申报一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建设科技小院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农产品营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组织举办科技小院产业对接展销活动,推进科技小院产学研用销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
6.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健全农技协组织网络系统,依法完成农技协换届,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契合农村新型组织发展规律的平台型、枢纽型、协作型现代科技社团,实施农技协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成果,择优支持一批培训基地开展常态化农技服务。
7.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活动。开展乡村振兴农技宣讲培训活动,开通“科技小院云课堂”,组织科技专家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技服务等提供指导和支持。倡导科学生活、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开展无邪教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
三、实施“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打造“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团结带领全省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8.完善科技志愿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构建务实管用的管理、激励、保障制度体系。遴选第三批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实施百名首席科普专家进百县志愿服务“双百行动”。
9.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常态化。联合开展科普大篷车沿黄科普行、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集中活动。动员广大科技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报告、农技服务、义诊咨询、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公益性科普服务,择优支持50个科技志愿服务项目、10个科普专家团走基层项目。
四、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行动
建设以新媒体为主的科普传播矩阵,提升科普工作质量和效益,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到人”。
10.构建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运营“中原科普”抖音号、快手号、微视频号、顶端号、百家号、头条号,开设“中原科普百家谈”“中原科普云课堂”“中原科普说”媒体栏目,打造“中原科普”品牌。持续做好“科普之声”蜻蜓FM栏目、“科普新天地”头条号,举办“大咖来了——科普专家系列访谈”“科普达人秀”等活动,支持科技报刊杂志加强新媒体科普宣传。
11.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全方位宣传推广科普中国App,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鼓励支持科普中国信息员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广泛开展传播分享,促进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在全省农村、校园、社区的落地应用。
12.加大科普资源供给。指导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科普创作,完善优胜劣汰考核评价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联合出版《黄河密码》等科普书籍,进一步繁荣科普创作。
13.加强科普信息化工程运行管理。升级完善播控中心,出台科普大屏管理使用指导意见,推进分级播控、第三方运营,有效提高科普大屏开机率、使用率。
五、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行动
建立完善科普示范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有效提升全省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效果。
14.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以省科技馆新馆建成开放为契机,带动全省科技馆建设,抓好科技馆免费开放。组织好全省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进基层活动,运营好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建设若干科普大篷车资源共享中心、农村中学科技馆资源共享中心。
15.打造科普活动平台。举办16场中原科普讲坛,联合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防范邪教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继续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英才(豫英)计划、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高校科学营等品牌活动。
16.大力推进科普社会化。认定一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推动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科普新媒体联盟、科普科幻创作联盟有效发挥作用。联合举办第二届河南省科普成果奖评选表彰、第三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第二届河南省科普微视频大赛、首届河南省科普科幻创作大赛、典赞·科普中原、百年庆典科技强国主题科普展、第三届中原反邪教论坛等活动。
17.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开展河南省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工作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支持10个县(市、区)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着力构建以市域为中心、县域为重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为主阵地的全域科普体系,推动基层科普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推动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