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高校科协服务能力
河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2016年,自成立以来,全面落实省科协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汇报我校科协的主要工作。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科协工作的政治站位
我校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政治引领,不断提高科协工作的政治站位,引领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省科协的工作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载体、搭平台、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拓展提升科协工作水平,紧密围绕科协职责定位,努力实现“四服务”从零散型、活动型、粗放型向机制化、常态化、精准化的转型升级,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提升实效,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二、以科普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科普服务水平
我校科协十分重视科普基地和科普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河南师范大学生物资源博物馆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生物资源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单位、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完成了展区升级改造,科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共接待大中小学生、学者、专家及社会人士12734人次,参与科普工作的志愿者人数达80余人。同时开展省科协的“i科普”项目,面向中小学生进行志愿科普服务,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人数达560余人,让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身边的生物知识更科学、全面的了解。博物馆志愿者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获得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奖,不仅在科普教育和科研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扩大学校影响,促进对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三、加强项目管理,提升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采取多项措施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科普项目、科技智库、中原英才等项目申报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质量、好中选优、宁缺毋滥。近3年来,我校获得中原英才—青年拔尖人才4人,科普项目10余项,科技智库项目7项,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2人。在社会服务方面,我校李建军副教授从事中药材品种选育十多年,获得国家金银花新品种权保护1个,省级鉴定金银花新品种4个;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帮扶封丘县贾庄金银花种质合作社,推广金银花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一方面繁育优质种苗,研发推广新型烘干设备,采用提香发酵技术深加工金银花;另一方面通过生产技术培训,现场教学实践,线上跟踪指导等方式把科学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通过与封丘共建道地金银花生产中心、制定金银花品质国家团体标准、建设道地金银花示范基地等举措,提高了封丘金银花知名度与销售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20年李建军教授获得“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扶贫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四、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科普教育活动特色品牌
我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做出的“四个面向”战略部署,瞄准科技前沿,发挥专业优势,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我校科协依托教育学部的“河南省科协视频科普创作基地”,联合学校研究生院共同打造大学生科普类特色活动,在我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活动中举办“科学创新与普及推广”报告竞赛,建立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征集科普优秀作品,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宣传推广科普志愿服务。积极加入省科协“i科普”行动,组建科普小分队,到基层试点开展主题科学报告、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普热情与创新能力,打造河南师范大学科普活动品牌。
我校科协还是一个年轻的机构,工作中肯定还存在一些不当之处。今后,我们将在省科协的坚强领导下,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科协组织专业化,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扎实做好联系、服务、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服务支持科技工作者,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我省打造中西部创新高地汇聚智慧和力量。
供稿人: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