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科协十大精神专栏 学习感悟

关于建设黄河下游生态航道的建议

来源: 组织人事部 时间: 2021-06-07

  豫鲁黄河水系具有丰富的水运资源和悠久的航运历史,为历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泥沙淤积、断流等问题,黄河航运停滞,成为制约沿黄两岸交通运输发展和区域高效联通的瓶颈。目前,黄河下游河道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已初步形成,河槽形态正在向有利于通航的方向发展,河势也正逐步得到控制,最小通航流量可基本满足。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最新出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这为黄河下游复航及生态航道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建设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对沿线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航道建设方案

  结合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以防洪保安全为前提,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绿色航道建设和沿黄经济发展需求,按照下游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三滩分区治理”的治理思路,通过航道疏浚、河势控制、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和码头建设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把黄河下游打造成整体Ⅳ级、局部Ⅲ级航道标准的生态航道。

  (一)通航目标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战略部署,根据黄河实际情况,规划近期通航河段上至洛阳,下至黄河河口,打造河南、山东省的出海口;远期向洛阳以上扩展。

  (二)航道建设标准

  综合考虑黄河水系航运规划、今后京杭运河以及内河水系的联通,下游生态航道建设标准整体按照Ⅳ级航道,局部河段按照Ⅲ级航道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是航道疏浚。按照整体Ⅳ级航道、局部Ⅲ级航道的航宽和航深要求,开展航道疏浚,疏浚航道的泥沙可与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结合,淤筑高滩、改造二滩。

  二是河势控制。结合当前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局,采用中水、小水兼治的航道治理措施,修筑生态潜坝,潜坝与现有控导工程联合,稳定通航河槽。

  三是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当前,黄河下游河南河段现有各种桥梁52座,其中公路桥18座、铁路桥9座、浮桥25座。对浮桥与跨径不足的桥梁,予以拆除。对不满足通航净空要求但仍发挥重要通行功能的桥梁,进行提升改造。

  四是码头建设。考虑沿黄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敏感区的制约,将沿黄城市分为一级航运城市及二级航运城市。一级航运城市设观光、货运两类码头,二级航运城市主要考虑观光码头。共计规划货运码头15个,旅游观光码头27个。

  二、有关建议

  建议国家委成立领导小组,水利部、交通部、河南省、山东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交集团等部门参加,协同推进黄河下游复航及生态航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供稿人:组织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