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和接踵而至的疫情,让我们在这个夏天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考。
闻“汛”而动。一场罕见暴雨在7月份突袭中原后,省科协立即成立应对灾情领导工作小组,迅速凝聚全省科技界力量,发挥科技、人才、学会、科普等资源优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全员出战、身先士卒,奋战在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防疫有我。进入8月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省科协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指挥部,及时印发《关于做好省科协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动员全省科协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勇当“防疫先锋”。
省科协领导认真检查省科协机关疫情防控工作,就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安排部署(魏平 摄)
汇聚全省应急科普组织力量,积极投身一线担当“科普精兵”;
组织全省学会骨干,发挥专业优势为防汛救灾贡献“科技之力”;
动员全省科协各基层组织,亮出科协旗帜积极冲向一线为群众解困排忧;
组织全国及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等,积极为我省灾后重建和防疫工作献计献策,为打赢这两场硬仗作出科协贡献。
…………
防汛抢险、灾后重建、疫情防控……面对一场场硬仗,河南省科协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中国科协指导下,组织引领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抗灾重建和科学防疫行动,奏响了一曲众志成城、昂扬奋进的战歌。
尽锐出击 科协全线动员防汛救灾抗疫
7月17日开始,河南遭遇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的强降雨,引发罕见汛情灾情。险情就是命令,省科协党组密切关注灾害动向,党组书记王新会和主席吕国范对防汛抢险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一场各级科协组织全线动员的防汛救灾硬仗就此展开。
防汛救灾,众志成城。在防汛救灾的危急时刻,新乡、周口、鹤壁、安阳、焦作等地的市科协及基层科普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工作,显现了基层科协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危难时刻,我省各级科协组织逆行搏击风雨。当强降雨来袭时,新乡市红旗区科协组织人员赴牧野湖、新中大道与荣校路交叉口搬运沙袋;淇县科协工作人员到泄洪区驻村帮助防汛抢险,冒雨及时转移群众16户30余人。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周口市科协带着爱心企业捐赠的胡萝卜、鸡蛋、方便面等大批物资,急速送达西华县防汛救灾物资调配中心;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向灾区捐助药品、消杀用品、饮用水和食品,为当地人民平安渡过难关贡献力量。
“新冠无情、抗疫有我。”当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呈现扩散趋势后,全省各地科协组织积极行动,开展防疫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入街道、社区,与群众一起携手共同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实防线。
省科协机关党委征集党员志愿者,省科协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报名、冲锋在前,下沉社区、服务基层,积极投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
许多地市科协组织迅速转变角色,应对新的挑战。不少下沉的机关党员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疫服务队,组织带领广大群众精准防控;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员工涉水送菜保障医院医患正常就餐
医疗卫生机构科协组织广大医务科技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责任和担当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医疗卫生机构党员志愿者奋战在战“疫”一线,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8月8日,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向中国科协领导汇报了河南省科协开展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后表示,将进一步提升站位,进一步发挥优势,更加广泛地凝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力量,把应急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深入开展下去,在打好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这两场硬仗中彰显科协组织的担当作为。
应急科普 为抗灾防疫点亮科学明灯
“强降雨灾害后,常会造成食物短缺、缺乏安全饮水,我们应该怎样保障好饮水和能量的供应?”
“经历过暴雨灾害,我们该如何及时做好家人和亲友的心理疏导工作?”
面临灾难,及时有效的科普知识就是指引群众抗灾自救的一盏明灯。在强降雨来袭期间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省科协组织各地科协组织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科普宣传,为防汛救灾提供了科普力量。
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投入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服务
省科协科普部及时编发防汛救灾应急科普知识,河南科技报、农家参谋杂志等科协所属媒体和省科协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开通防汛救灾应急科普专题,及时发布、精准推送;
鹤壁市各级科协利用优势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应急科普宣传,提升群众应急能力;
安阳县科协针对防汛救灾中的科学问题,动员全县科普志愿者,广泛转载、传播“科普中国”防汛救灾科普知识1.2万余次;
汝州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普汝州”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方式宣传科普抗灾减灾及灾后防疫知识,传播正能量;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机构发起“万众豫心”心理援助志愿活动,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心灵家园。
“面对疫情应该这么做:出行时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不聚会,勤测温,勤通风,多锻炼,不信谣,不传谣,常消毒,防病毒……”舞钢市科普志愿者现场发放科普图书,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驻马店市科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统筹利用好报刊、电视以及微信、微博、科普e站、科普大篷车等渠道,加大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以科学知识抵制流言传播,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16万多名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参与防汛科普知识生产和传播,转发“科普中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权威防汛救灾科普图文视频信息1000万多条次,播放量、阅读量达1.2亿人次。
连日来,省科协相关部门积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普,提升公众科学防范意识,做到“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
保驾护航 学会救灾彰显专业力量
一辆先进的“探地雷达综合检测车”,从雨后的郑州街头缓缓驶过,道路下方隐蔽的空洞就在雷达屏幕上一览无余,并精确确定位置、深度和范围等信息,这是中国电科22所“探地雷达技术服务队”在行动;
一次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针对郑州某项目部多个地块基坑浸水、滑塌的险情,迅速给出了专业化建议,并应用于险情处置中,这是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灾后科技专家救援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
一款可随身携带的水质快检箱,无须水、电等外备设施,就可快速检测出灾区的水质是否可以安全饮用,为灾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省生物工程学会基于灾后防疫的水质安全监测需求所加急研发的抗灾利器……
7月27日,省科协发出通知,积极组织全省学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建立应急救援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投身防汛救灾,为我省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河南省测绘学会动员20多家会员单位第一时间为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提供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安排飞行小组和测绘服务人员为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应急测绘服务;
省城科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完成并发布《暴雨形成的原因及洪涝灾害防控》应急手册,为灾害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河南省地质学会各理事单位分别向受灾市县派出专家参加防汛救灾和地质灾害排查,在郑大一附院、航海西路金水河桥坍塌地区等地全力协助抢险,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省地球物理学会组建科技救援团队,初步吸纳15名地球物理学科专家,依托地球物理科技人才资源和勘查设备为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
河南省软组织病研究会组织10余名专家,携带共计价值五万余元的救援物资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现场为救援的人员把脉问诊,诊断治疗,帮助救援人员解除疼痛、缓解疲劳;
医疗卫生机构科协组织专家积极行动起来:针对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要点,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李思靓给出了科普性建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疗团队为省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系统性防控指南,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主任医师孙声桃针对灾后预防感染性角膜炎给出了提示,来自河南省中医院的周艳艳整理了中医提高正气、预防疫情的妙招,供人们参考。
献计献策 院士专家展示智慧担当
“要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来重新审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暴雨过后,痛定思痛,我们的城市建设该如何应对极端降雨事件?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给出了实事求是的建议。
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则建议,要从思想上增强各级领导的风险应对意识,在组织上建立健全严密的各级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改造或重建;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设真正能用好用管用的让“智慧城市”能“智慧”的“时空大数据平台”。
除了建议,还有支援。暴雨过后,郑州约有长达2500公里的道路需要进行排查和快速修复,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特邀顾问王复明通过“工程医院”平台向国内有关单位发出倡议,短短几天,已有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水电、河南水利勘测院等省内外13家单位,组织了31支志愿队伍飞速驰援河南。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建军指导种植户抗灾自救
脑中有智慧,心里有担当。面对水灾和疫情的双重冲击,我省以院士专家为首的一批“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席科普专家关键时刻冲上前,或一线调研,或奋笔直书,为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积极献计献策,用真知灼见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智慧担当。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胡华锋指导黄河滩区苜蓿生产企业进行灾后重建
玉米受灾867万亩、大豆受灾48万亩、饲草受灾面积7.94万亩、15%的芝麻田块发生渍害、病害……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使我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更对下阶段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加强灾后管理,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我省农业专家纷纷冲向一线,为农民提供生产自救的科学指引,减损失,保丰产。
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著名玉米专家程相文研究员针对受灾玉米提出灾后管理意见,全力降低农民损失
“当前,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是决定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要及时排水、及时扶正、补施肥料、防治病虫害、及时改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著名玉米专家程相文研究员针对受灾农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意见;
“当前芝麻生产进入初花—盛花关键生育期,及时追肥、确保后期营养,同时加强病渍害防控……”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研究员带领在豫芝麻专家及示范县技术人员共22人,深入灾区调研,给出了芝麻灾后生产恢复具体技术措施。
“大灾之后防大疫”,还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省首席科普专家、中原名医、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邵凤民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他表示,当前疫情防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要抓好灾后防疫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二要从严从细、常抓不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西医联合的“重拳出击”,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苗明三表示,在目前郑州“涝疫结合”的背景下,中医药“养护自身正气”的主动防疫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当前传染性超强的变异株德尔塔病毒,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张改平呼吁,要加快推进新型高效新冠病毒疫苗产业化;
…………
无论是防汛救灾,还是疫情防控,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都深入一线,敢于发声,用清醒和务实的判断,为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指明了努力方向。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水灾和疫情,在省科协的组织和引导下,全省科技界上下一心、党群一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凝聚起一股无难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展示出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为民、战斗有我的英姿风采!
(刊发于《河南日报》2021年9月1日第12版)
供稿人: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