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使广大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体系,有效融入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提升乡村生态文明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背景
1.1《科学素质纲要》有效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建设
我国对农村科普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科普一直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方面。
在《科学素质纲要》的指引下,我国在农村地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普行动与工程,推广农业新技术、卫生知识,使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以及劳动技能都大大提高。有效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科学对农民的观念和行动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有效支撑了脱贫攻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针对贫困地区突出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增长能力。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等得到深入实施,各级农技协促进科技帮扶,科技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主要包括农村科技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村依然缺乏优质科普资源和媒介,文化建设不够,对农民的精神生活服务有所忽视等。
1.2新时代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新需求
新时代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围绕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农村科普要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融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科普的广度、深度都大大增强。这既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挑战,也是农村科普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机遇。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时代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既要满足农民个性化的需求,也要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服务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科普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但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科普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其实是统一的,都落脚在农民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上。在实践中,要服务民生,贴近农民生活,才能真正影响到农民。
二、进一步提升农村科普的价值引领和功能定位
就农村科普而言,农村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培育现代农民,推进科学技术在农村中广泛应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打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新农村,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的价值引领功能。
在广大农村地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落、进家庭。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创新创业文化。
新时代农村科普需要提升站位,提升效能,从多个角度参与乡村振兴。一是经济建设角度。现代技术的应用,可直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推广与培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文化建设角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科普是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培育和谐理性的行为习惯,引导农民树立相信科学追求科学的生活态度。提高农民对伪科学、迷信的鉴别和抵御能力,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三是社会建设角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科普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戴口罩、勤洗手,已成为新的全民习惯。“科技支撑”已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自然离不开科学普及。四是生态建设角度。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科学的支撑,随着科学深入社会,新时代的田园风光是科学与人文、自然与社会、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
新时代要打造农村科普工作新格局。农村科普不能满足于技术培训、科普活动、建图书室、建科普大屏等传统的科普工作,要深度融入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从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从而实现农村科普的新格局。需打破目前科普工作的边界,实现科普与文化建设、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农民教育、科普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科学已成为当代社会运行的基础要素,融入社会运行及公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科普工作也需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应孤立、狭隘地理解科普工作。
新时代要建立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适应当前农村科普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改革科普工作体制与机制,增强科普体制的活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高效科普工作新体系。探索农村科普工作新模式,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效能。要深刻认识科普工作的规律,科普工作不是发布一个行政命令就能大大改观的,科普工作最大的属性是服务,科普工作的最大任务是提高科普服务的效能。
三、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核心: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深入社会,深入农民的日常生活,科学的力量已渗入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农村科普也很难再划出清晰的边界,农村科普越来越融入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境下,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目标,应更加关注农民科学意识的培育,用科学武装农民的头脑,振作农民的精神,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用科学来提升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能力,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提升农民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另一方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当前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不应集中于技术培训与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农村新风尚。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已融为一体,共同培育农民的观念,引导农民的行为习惯。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当前农业生产形态以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培育青年农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培育社会公众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培育农民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科普的重要转型,即从比较集中于技术推广与服务到全面推进农村文明发展的转型。这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农村科普不仅仅要服务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要服务乡风文明的建设。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广大农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科学文化,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广大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激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
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具体措施
4.1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促进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对农民,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举措。其一,通过培训,可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但是对农业经营者来说,科技因素的应用,也是风险和成本的提升。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促进技术的正确使用,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提升成本管控的能力。其二,现代化农业生产,已不再是自给自足型农业,而是面向市场,因此,农业生产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营问题,从生产到销售,都是农民需要面对的问题。但农民往往对市场不够敏锐,通过培训,可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其三,通过培训,可提升农民与外界的交往能力,促进合作共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中,农民面对的角色会越来越多元化,乡村的熟人社会将会被打破,因此,农民需要提高和外来力量交往、沟通、谈判的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引导农民加入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有效提高农民与外界的谈判能力。其四,通过培训,可提升农民的信息素质,提高农民应用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五,通过培训,可促进各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发展多元农业,发挥农业的多种价值,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对农民实施培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农村妇女平等享有普惠性政策资源,推动提高农村妇女受训比例。加大网络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农村妇女受训范围,帮助农村妇女提高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
4.2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协同水平,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农村科普大格局,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科技进入村庄的成效如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核心还是要坚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这一原则,要尊重农民的需求与意愿,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利用科技助推当地发展。同时,也要搞活机制,激活多元主体活力,提高向农村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学(协)会开展科技服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科技有着巨大的需求,是服务的接受方,但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地区能产生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应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小农户依然占有很大比例,在农村科技服务中,要关注小农户的需求,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的新生态、新体系,持续扎实地开展工作,不但把科技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产业欣欣向荣,也把科技文化引入农村,改造农村风貌,重塑农村文化。
4.3进一步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建设,培育农民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
加强符合农民需求的资源和媒介建设,提升农村科普品质。新时期农民对科普的需求,不仅仅表现为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包括对精神的需求。加强农村科普工作,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加强符合农民审美习惯、喜闻乐见的科普内容创作,引导支持农村科普优质公共产品开发和资源配置。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科技培训、技术咨询,倡导科学生活、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反对邪教,促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科普应充满人文关怀,加强对中老年人、妇女和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关心百姓生活,服务百姓,培育现代公民。
用科普来改造农村文化,达到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目的,是当前农村科普的重要使命。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贴近农民生活,多用形象表达,形象认知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认知方法。当前,需要加强针对农村地区的科普资源创作、发行及传播。另外,科普要推进劳动教育,提升公众劳动素质,弘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当前农村青年人对于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在降低,“谁来种田”关乎我国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式,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制度设计。比如,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制定系列农业补贴政策,让农民获得满意的收入,过着体面的生活,但是,挖掘新时代农业的精神文化价值,让农民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培育新时代的田园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举措。
4.4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等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需要更多的支持,需要引导更多科普资源向相关地区农村倾斜。在给予更多扶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推进地方特色科普的发展,探索开展“科普+党建、文化、产业、旅游”等新模式,助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综合发展。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