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1240678号提案
提案者:致公党河南省委会
题目:关于我省加强科学普及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科学普及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各省市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向全社会科普新冠病毒知识、疫情防控措施、个人防护常识、卫生健康知识等,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河南加强科技创新、加速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建设有影响力的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更需要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省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上升,但一直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尚有较大差距。当前我省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视不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三是公民科学素质因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四是科普人才缺乏,尤其高水平专业科普人才短缺。五是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宣传不够,许多公民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给迷信、伪科学等提供了可乘之机,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有群众被一些伪科学、网络谣言一度引起过度焦虑和恐慌。六是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弱。大部分基层科普人员是兼职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人员变动较快,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基层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加强科学普及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建议:
一、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
第一,将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列入我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十四五”全面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立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工作考核机制,推进科普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经费增长机制,加大对科普专项经费的财政投入,支持科技馆免费开放、科技作品创作、科普产品开发,扩大优质科普资源源头供给。第三,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科普工作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社会组织所属科普资源,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公益性的科普服务。
二、加强科学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第一,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科学教育必修课,向大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创新思维。第二,在各类主流媒体、新媒体上宣传报道优秀科技成果、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重大科技成就,加大科技领域时代楷模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学习宣传,让科学家成为新时代的“全民偶像”。第三,加大科学公园、科技博物馆建设,大力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
三、加强科普研究,大力实施精准科普
第一,设立科普研究专项基金,加大科普研究项目资助力度,建立我省健康研究与科普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健康科普理论和实践专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成果,加强成果宣传,面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农村等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健康科普宣讲活动。第二,调研了解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和接受方式,针对不同公众需求,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普体系,精准开展科普活动、推广科普产品,使科普更具针对性。
四、创新科学传播渠道,拓宽科普服务途径
第一,进一步优化科普服务社会动员机制,建立从省级到县区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发挥好“网红”科学家、科学大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讲座、报告、访谈节目等形式宣传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第二,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和发展科普产业,积极探索多种“科普+”的新业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第三,邀请中医药名家设计体现中医药学科内涵的高水平高品味的医学文化节目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第四,把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精神的引领渗透到微信、微博、影像、动画、视频、网游、网络社区中,拓展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体验渠道。
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普供给服务能力
第一,推动高校科普专业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开设科普教育专业和相关课程,培育科普专业人才。第二,健全科普人才激励机制。开展科普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畅通科普专业人才职业上升渠道,大力推动专职兼职结合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第三,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社区科普大学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和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
六、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科学文化水平
第一,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尤其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更要加强基层科普信息化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公共场所配设科普e站,向民众推广应用“科普中国”、易农技、科普信息云平台等APP,定制推送科学热点、科普报刊、卫生防疫、健康养生、网络书屋等系列科普知识。第二,大力支持基层科普服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可在更多的乡村试点建设科普小镇,发展扎根基层的科普员队伍,常态化开展“科普惠农”培训班和各类专题科普活动,提升基层群众科学文化水平。
河南省科协关于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67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致公党河南省委会:
省科协对第1240678号政协提案《关于我省加强科学普及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高度重视,积极与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沟通协商,现就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
1.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一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17%,排名全国第13位,高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比“十二五”末的5.59%提高了4.58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任务,而且越过了10%这一迈进创新型国家门槛的重要标志线。到“十四五”末,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提高到15%,这一目标值被列入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凸显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省素质办将编制并呈报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省政府将与各省辖市签订《纲要》实施目标责任书,并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2.省科协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科普专项经费的财政投入,支持科技馆免费开放、科技作品创作、科普产品开发。2016年以来,全省免费开放科技馆达到18家,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599亿元,1295万人次直接受益。省科协设立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专项,支持高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创作,举办科普科幻创作大赛、科普微视频大赛等活动,扩大优质科普资源源头供给。
3.河南省于2006年成立了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为我省科普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2012年起,实施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现有科技场馆类、公共场所类、教育科研类、生产设施类、信息传媒类科普教育基地433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联盟。2020年,推动建立了河南省科普科幻创作联盟、河南省新媒体科普传播联盟。省科协充分发挥素质办及三个联盟的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科普工作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社会组织科普资源,引导科普工作广泛开展,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公益性的科普服务。
二、加强科学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1.省教育厅反馈,我省根据科普事业发展需要,支持高校开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或方向,鼓励支持高校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师范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培训授课,向大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创新思维。
2.省科协积极在各类主流媒体、新媒体上宣传报道优秀科技成果、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重大科技成就,加大科技领域时代楷模和“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学习宣传,让科学家成为新时代的“全民偶像”。评选出2019年、2020年两届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我省王杜娟、祁兴磊、程相文连续三届入选全国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我省陈小兵、王元卓、刘华东等先后入选“典赞·科普中国”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引导和激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
3.以省科技馆新馆为龙头,带动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省科技馆新馆建筑工程加速推进,展教及配套工程有序推进。组织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活动,完成29个站点巡展,接待观众100余万人。“十三五”以来,全省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科普活动6739次,行驶总里程44.8万公里,705万人次受益,成功举办科普大篷车走进“三山一滩”系列活动。鼓励各地科学公园、科技博物馆建设,济源市沁园游园、郑州市西吴河科普公园、新郑市反邪教科普教育基地等,在公园植入科普元素,寓教于乐。先后主办29期中原科普讲坛,两院院士专家参加活动20余人次,大力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
三、加强科学研究,大力实施精准科普
1.省卫生健康委反馈,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承担全省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建议、政策咨询、需求评估、活动培训、指导评价以及健康科普产品制作等职能,全省各省辖市均设有健康教育所负责健康教育及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科普调研,联合郑州大学公卫学院等专业机构,围绕健康科普资源、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等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挥健康促进“321”、“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等品牌行动的积极作用,在全省全面推开,以基层为重点,开展健康科普巡讲和健康科普技能培训。特别在今年,实施健康科普“五覆盖”,覆盖乡村医生、老年人、妇幼、学生、职业5个重点人群,提高健康巡讲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五年来,共开展健康科普讲座21.7万场,科普群众1192万人次。
2.结合公众科普需求和接收方式,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普体系,精准开展科普活动。围绕青少年,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巡展、农村中学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才计划”、青少年科技教育精准服务试点、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围绕农民农业农村,实施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科普园、科技小院、科普助农惠民等项目,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大讲堂、农民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围绕城镇劳动者,实施“科创中原”科技经济融合行动、河南省学术引领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河南省科普成果奖评选等项目。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中原科普讲坛系列活动,邀请院士专家来豫做科普报告。加强应急科普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省科协动员全省1.5万个科普组织、1.2万名科普专家和14.8万科技志愿者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作用,精准做好科普内容供给和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共制作疫情防控原创科普作品1500多条,推送权威科普知识150多万条次,总播放、阅读量超1.8亿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四、创新科学传播渠道,拓宽科普服务途径
1.深化“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成立河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推动各级科协与当地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子。组建“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团队1184个,建设“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基地96个,扶持“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项目120个,在荥阳、武陟、范县等地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带动开展“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1425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156万人次。河南省科普大篷车进基层志愿服务、“i科普”科技志愿服务先后被评为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入围全国“四个100”。组建了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团,举办中原科普讲坛、院士中原行、院士专家智库论坛等活动,宣传科技成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持续打造全国科普日活动品牌,5年来全省共举办科普日重点活动9530项,受益群众达7200万人次。联合举办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三下乡等主题科普活动。
2.推动科普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和发展科普产业,积极探索多种“科普+”的新业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联合开展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动,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联合摄制我国首部疫情防控系列科教片《科学抗疫医路有我》,联合出版《漫画抗疫》《黄河密码》两部科普著作,推荐相关公司承担“科普中国”共建基地项目,指导拍摄《地震逃生》科普专题片入选中国科协融创培植计划,培育一批省级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
3.省卫生健康委反馈,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一是在省中医管理局官微开设《秒懂中药》视频系列专题、《健康访谈》中医药访谈系列,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健康科普及养生讲座。二是医药卫生报中医药周刊开设《我与中医》栏目,传承中医药经典及文化。三是在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健康中原》栏目,不定期开展中医药文化采访活动;在都市频道《都市大医生》设立特别节目《我是中医传承人》,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医药。四是举办世界传统医药日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主题活动,与庆祝《中医药法》实施周年相结合,通过义诊、展览、健康讲座、中医养生功法表演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普供给服务能力
1.省教育厅反馈,截止目前,我省郑州师范学院开设有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小学科学教育专科专业。
2.省人社厅反馈,职称系列的开设权限在国家人社部,我省没有开设新的职称系列权限。我省根据实际,从前年开始,在我省工程系列开设了科技传播专业职称评审工作,面向全省科普人员进行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今年将对原申报评审条件进行修订,增加科技传播专业相关评审条件,增强职称评审的针对性,为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开辟通道。
3.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社区科普大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活动,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和社区科普宣传员队,扩大社区科普人才队伍。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社区科普基地,打造新时代社区科普阵地。
六、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科学文化水平
1.加强基层科普信息化设施建设。在全省55个县(市、区)的2500个村庄(社区)建设了科普大屏和科普大喇叭,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到人。与“蜻蜓FM”合作开设“科普之声”栏目,听众达2200万人,让科普之声响彻互联网空间。全力打造“中原科普”品牌,以六个新媒体号(抖音号、快手号、微视频号、顶端号、百家号、头条号)和三个媒体栏目(中原科普百家谈、中原科普云课堂、中原科普说)为基础,构建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积极开展科普中国落地应用,指导全省6400多座科普e站规范管理,注册科普信息员30万人,转载分发科普资源1100万篇。
2.大力支持基层科普服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园、省级农村中学科技馆、省级科技小院,建设一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促进基层农技协组织转型升级,引导推动科普资源和创新要素下沉基层和农村。全面完成“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累计培训6万人次,建设示范店铺825个,受益人员112万人次。常态化开展“科普惠农”培训班和各类专题科普活动,举办首届中原科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农业科技创新交流展示活动,围绕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以及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为我省“三农”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1年6月30日
供稿人: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