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向大会提交了《应高度重视科普价值,有效助力“双减”落地》和《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和“科学课”建设》两份提案,并刊发在《中国科学报》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公众号转发,以飨读者。
“小学阶段的科学启蒙,目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加强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能吸引青少年热爱科技、投身科技,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奠定群众基础。但5年过去了,科学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指出。
义务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渠道。自2017年以来,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开设,科学素质已纳入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进行考核和培养。2019年启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即将完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教材修订正在推进,科学课作为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科技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将科学、语言、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我国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依然重视不够,仅仅将它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多为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且缺乏教学资源支持。这一局面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造成巨大影响,后果不容小觑。其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尤为紧迫。
首先是师资力量薄弱。周忠和委托有关科学教育专家与老师开展的调查发现,我国小学阶段的师生比为1:19,专职科学教师在全体教师中占比不足3%,科学教师专职化率不足30%。除北上广深和省会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及沿海发达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小学缺少专职科学教师,县级以下专职化率仅为16%。
科学教师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任,体育、美术老师上科学课的情况也很普遍。科学课的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甚至变成自习课的现象也不少见,教学质量堪忧。
据教育部2016年统计数据,我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3.7%,而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中,49%具有硕士学位,只有3%的教师属于本科以下学历。
其次是教学理念陈旧。科学课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缺少亲身探究的经历,体会不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此外,由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管理制度的制约,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实验用品损耗后不能及时更新,大多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此,周忠和提出建议,小学科学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急需加以重视。
首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幅扩充专职科学教师队伍。建议吸纳一批非师范类理工科毕业生,经过培训和资格认证加入科学教师队伍,提高科学教师占比。同时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扩大科学教师的来源。力争在“十四五”末,将小学师生比配置标准提高到初中水平(1:13.5),并且将科学教师队伍专职化率提升到50%。
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科学素质。建议对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进行专项督导,开展普通小学教师特别是科学老师的科学素质调查,提出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力争在“十四五”末,大部分教授科学课的教师研修过科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课程。
最后,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支持系统。建议在科普经费和教育经费中设立专门的科学教育研究课题,研发满足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和教材教具,足额配备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器材和教学工具箱,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教师上好科学课提供科学性有保障的参考资料、图片、视频、动画等。加强家校社合作,将科普作家、校外科技辅导员、高学历家长作为兼职科技教师。认证一批合格科普场馆,作为学生上好科学课的第二课堂。
“科学教育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根铸魂。”周忠和强调。
供稿人:科学技术普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