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通知公告 工作通知公告

第12期科创中原论坛——黄河流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暨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预告

来源: 何重阳 时间: 2022-08-07

会议名称:黄河流域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暨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坛


  会议时间:2022年8月8日


  会议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正光路10号河南省地震局三楼指挥大厅


  会议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会议承办单位:河南省地震学会、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河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报告人员组成及人数:院士牵头,四十余名专家齐聚


  本次论坛由河南省地震学会、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河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联合承办。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培震牵头,寇怀忠、倪四道、江恩慧、丁志峰等沿黄九省40余名专家齐聚郑州,聚焦“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保障黄河流域安全发展”,以学术智慧助力黄河治理保护,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


  作为沿黄九省防震减灾的学术盛会,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办,会期一天。论坛面向沿黄九省地震领域专家及工作人员,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河南省地震学会会员单位专家代表,河南省各省辖市应急管理局(防震减灾中心)技术骨干免费开放,用户可扫描直播二维码观看直播。

1659841332947196.jpg  

部分报告专家简介及交流题目:


  1.张培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综合利用活动构造、GPS测量、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中国大陆新生代-现今构造运动。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学、新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活动断裂习性与强震复发规律、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许。交流题目:《华北现今构造变形与黄河下游防震减灾》。


  2.倪四道,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计算地震学、全球地震学,深部地震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刊物上文章二十余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交流题目:《地幔边界层的中小尺度结构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3.丁志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地震委员会(ASC)执行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流题目:《“透明地壳”计划进展》。


  4.寇怀忠,河南省政协常委,黄委会网信办/信息中心副主任,二级教高。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Paris-Saclay)国家科研中心(CNRS)重点实验室博士。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数据挖掘、语义网络、信息检索、人工智能。在国际会议、专业期刊等发表40余篇论文。曾主持完成了黄委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智慧黄河规划,组织编制“数字黄河”许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办法,主持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一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长期从事治黄信息化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目前,重点关注研究数字孪生技术与流域综合治理业务融合,推动智慧黄河有关工作。交流题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思考》。


  5.江恩慧,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研专项等25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20余篇,SCI/EI收录80篇,出版专著16部,获得国家专利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7项。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水利系统奉献水利先进个人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获钱宁泥沙科学奖等。交流题目:《黄河流域洪旱灾害与协同防御》。



供稿人:何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