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学会工作动态

第43期科创中原论坛预告——全国害虫绿色防控研讨会

来源: 河南省昆虫学会 时间: 2023-07-10

会议名称:全国害虫绿色防控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3年7月11-12日

  会议地点:郑州市紫荆山宾馆

  会议主办单位:河南省昆虫学会

  会议协办单位:湖北省昆虫学会、湖南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昆虫学会

  会议承办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参会人员组成及人数:线下200人,特邀报告线上300人

  论坛报告题目与报告人简介:

  一、绿色农药创新与应用

  宋宝安,男,1963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校长。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农业部农药管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农业公益行业专项等三十余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与贵州省最高科技贡献奖等。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在NatureCom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二百余篇、他引四千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在Springer等出版农药专著6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农药创制与有害生物控制。

  二、RNA生物农药的创制及应用前景

  苗雪霞,女,1966年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植生优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苗雪霞十多年来率领团队一直专注于昆虫RNAi机理及RNAi病虫害防控应用领域的研究。在植物抗虫领域,利用水稻-稻飞虱为研究体系,克隆水稻内源抗虫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揭示植物抗虫的分子机制;在害虫防治领域,以重要农业害虫为研究对象,利用RNA干扰技术发掘害虫防治靶标,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进行RNA生物农药的生产和产品研发。她稳步推进国产RNAi生物农药的落地进程,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计划、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在内的20余项资助,申请30余项国家专利、5项国际专利,并在PNAS,MP,PBJ,PCE,JBC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苗雪霞研究员带领着植生优谷在昆虫RNAi机理及RNAi病虫害防控应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满足市场对绿色生态环保制剂的巨大需求,不断完善创新技术产业链,开发新型绿色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产品,为我国RNA生物农药产业创新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赛道。

  三、基于法医昆虫分子信息学的案例应用和展望

  郭亚东,男,中共党员,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生导师,法医系主任。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课程负责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死亡时间及复杂死因分析领域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forensic science research》杂志青年编委,《法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尸体解剖案例1000余例、死亡相关医疗纠纷案例200余例,参与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死亡案件。担任中国法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司法鉴定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医科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临床疑难案件会诊专家库成员,河南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培训教官,长沙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特聘教官,湖南省医学会鉴定专家。

  四、昆虫病原真菌利用宿主的免疫反应来抑制血淋巴中的细菌竞争者

  刘绪生,男,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1.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鉴定这些昆虫病原真菌在寄生过程中分泌到宿主昆虫血淋巴中的免疫抑制(或逃避)蛋白及次生代谢物,揭示这些毒力因子克服昆虫的免疫系统并最终杀死宿主昆虫的分子机理。2.昆虫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将外源毒力基因导入昆虫病原真菌的基因组中,使这些毒力基因在真菌中高表达,增加真菌的毒力,加快昆虫病原真菌杀死害虫的速度,提高昆虫病原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先后完成湖北省、武汉市科研项目,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SCI论文20多篇。

  五、土栖白蚁为害习性与监控技术

  黄求应,男,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人。主要从事昆虫行为与智能监控研究,在蚁类昆虫行为调控及绿色防控技术方面形成特色。现为中国昆虫学会城市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咨询专家、湖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担任中文期刊《应用昆虫学报》编委和英文期刊《Sociobiology》编委。

  六、棉铃虫幼虫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对植物代谢物质的味觉识别

  汤清波,男,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挪威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昆虫学会农业昆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科技著作和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以及昆虫学方面的研究,主讲“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编写专著或教材9部。发表SCI论文24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7篇,专利8个。获评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虫害绿叶挥发物顺-3-己烯醇诱导番茄防御烟粉虱及其传毒的机制研究

  苏奇,男,1986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长江大学园艺害虫绿色防控创新团队负责人。现担任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中国植保学会园艺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专家、湖北省和海南省科技厅项目评议专家。长期从事蔬菜害虫烟粉虱的发生危害规律和成灾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烟粉虱操纵番茄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以及虫害绿叶挥发物诱导番茄防御烟粉虱的内在机制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相关研究结果的取得,对于制定烟粉虱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八、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遗传结构及扩散传播机制研究

  卢绍辉,男,博士,河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保护研究工作,现任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兼任河南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林木病虫害及湿地相关领域研究,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1项),三等奖3项(主持1项)。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河南省高层次人才(C类)”。

  九、Bt原毒素的特异杀虫途径及其分子基础

  孙运军,男,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美国Florida A&M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承担微生物学、酶工程等课程的理论及实验课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杀虫微生物新资源与利用、微生物间拮抗机理研究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课题。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icrobial Pathogenesis、微生物学报等国内外主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项,湖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篇。

  十、金斑喙凤蝶的生境需求研究:以九连山种群为例

  曾菊平,男,博士,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研究生《森林保护学》《昆虫生态学》《森林动植物检疫》等课程;本科生《森林昆虫学》《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昆虫资源与产业化》等课程。主要从事珍稀昆虫保护与林业害虫防控研究,现任江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子课题,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

  十一、入侵植物对昆虫防御策略演化及生态效应

  孙晓,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首批),“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开封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省级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cology Letters、Journal of Ecology、Communications Biology、Insect Molecular Biology、Entomologia Generalis等期刊发表论文;参编专著2部;授权国家技术专利10项。以我国重大外来入侵植物为对象,聚焦“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演化、机制及生态效应”的科学问题,阐明了植物挥发物介导的地上地下昆虫互作重塑根际和叶际昆虫群落,揭示了昆虫取食压力改变入侵植物的组成—诱导防御策略,进而促进植物入侵,明确了全球变暖改变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动态和行为,进而影响植物的入侵态势。

  十二、转录因子StuA乙酰化修饰对球孢白僵菌产孢和毒力的影响

  蔡青,男,1991年10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2018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微生物专业并取得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1.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2.生防真菌的翻译后修饰;3.生防真菌与昆虫之间的互作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Systems、Cellular Microbi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杂志上。

  十三、云木香提取物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尹海辰,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利用中草药植物资源,从化学生态及免疫调控等方面,开展经济作物害虫防控技术研究。

  十四、球形芽孢杆菌杀蚊毒素与蚊虫中肠受体互作机制

  郭青云,女,博士,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学专业。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害虫—微生物互作和分子生态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学基金3项,发表20余篇论文,含10篇SCI。承担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

  十五、三种有翅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选择偏好性研究

  姬继超,男,博士,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重大害虫致害机理研究。

  十六、栎空腔瘿蜂成灾规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元臣,男,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林害虫生态学与综合治理研究。

  参与会议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411-544-662;或扫码进入腾讯会议室。

1688975037637068.png


供稿人:河南省昆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