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信息 工作动态 科协工作动态

助力“双减”工作落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郑州市二七区科协青少年科普工作纪实

来源: 郑州市科协 秦亚楠 时间: 2024-03-15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后备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培养、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导更多孩子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科协以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提升青少年创新意识、增强青少年科学实践能力为重点,调动社会力量,用好实践场所,做强品牌活动,做好科普加法,助力“双减”工作落实,全面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一、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多方联动,一体化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格局


  一是加强区级统筹,强化部门协作。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纳入《二七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责任,要求深入开展各类科技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提升各阶段青少年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推动科普工作融入学生培养各方面,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环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一体推进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格局。二是深化“双走进”工作机制。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子女4批400人次走进河南省科技馆开展“暑期科普游”。以“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把科技馆里的“神奇宝贝”搬进校园、社区大院,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科普实验剧,通过参与互动体验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三是凝聚“馆校结合”工作合力。充分利用辖区科普资源,发挥基地研学助力优势,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校外研学,将“课堂”搬至实体馆,以更有趣生动形象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培育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


  (二)科普加法,赋能“双减”提质增效


  一是科技志愿服务聚力赋能。组织科技志愿者深入农村小学开展“点亮科技梦想创造美好未来”主题活动,把3D打印、智能魔方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成果带进校园,拉近科技成果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扩宽青少年科学视野。在暑期开设“科学小课堂”活动,邀请校外课科技志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孩子们普及航空航天、艺术赏析等知识,接触前沿科技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二是专项科普活力赋能。开展“科技强国强国有我”科技创新活动,组织观看天宫课堂等助力“双减”的科普直播课程,组织科学家精神宣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进校园15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活动40场,全方面多角度助力“双减”,积极贡献科普力量。三是科创大赛聚力赋能。通过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赛”的形式汇聚科学教育的新理念,不仅提高了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为科技创新引路,为人才培养筑基,为科学素质提升助力。


  (三)多彩活动,强化“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寓教于乐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开展“红色少年”教育实践活动,以“红船”模型制作活动为载体,通过讲“红船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党史,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强化党史学习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继承红色基因,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防范邪教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科学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科普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融进课堂。三是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通过“二七科普”公众号、视频号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以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为青少年种下“科学梦”“中国梦”的种子,培养更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的青少年。


  二、工作体会及成效


  (一)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发展。在科普教育中,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至关重要。二七区科协以丰富少年儿童课外知识为主旨,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习观察方法,提高动手能力,提升探索意识,丰富青少年课外知识,不断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发展。形成了航空模型、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等科技特色社团,以淮河东路小学、长江东路第三小学为代表的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二)科普活动蓬勃开展。通过校园内外资源的整合,联合科技馆、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多元化的科普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科普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如在线科普知识竞赛,使科普教育资源得以数字化、网络化,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接触到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富有成效,全国科普日期间,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开展的“打开青少年探索科技之门——生态环保科普主题队日活动”荣获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三)崇尚科学氛围日益浓厚。以兴趣为导向,增强科普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开展以青少年兴趣为出发点的科普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等,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互动体验式的科普活动,如科学表演、探究式学习等,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水平,形成了浓厚科学氛围。


  三、工作谋划


  (一)创新方法,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社会化,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深化科普资源开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辖区科普资源,不断探索深化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科技事业发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定期组织科技辅导员和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科普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为未成年人科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加大科学教师从事科普工作力度,推动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聚焦科技教育,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将科技教育与课后延时深度融合,利用课后延时组建各类科技社团,自主开展实践探究、素质拓展活动。深化馆校联合机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将场馆类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定期开展知识宣讲、研学实践活动。


  (四)注重评估与反馈,持续优化科普教育。定期对科普教育活动进行评估,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青少年的科普需求和兴趣点,使科普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的实际需要。通过这些新的经验、做法和思路,青少年科普工作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



  


供稿人:郑州市科协 秦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