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减实施背景
2021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同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下发了《利用优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通知》,指出:科技馆要发挥科普资源优势,实施馆校合作行动,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引导中小学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组织中小学生前往科学教育场所,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减轻,但与此同时,如何让学生加强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领域面临的新挑战。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具有天然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馆校结合”,落实“双减”要求
郑州科技馆作为郑州市助推“双减”工作的主阵地,按照“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科协“5610”总体安排部署和郑州市科协工作要求。直面学校、家长、学生的需求,以“启迪科学思维、点亮科学梦想”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为出发点,坚持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为重心,充分挖掘自身科普资源和展教队伍力量,结合23年开馆经验,初步明确了“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工作目标和愿景理念。
工作目标:感兴趣、有价值、能引领。
感兴趣: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让学校对科技馆的“双减”资源入校感兴趣。
有价值:以馆校融合课程为核心,建立导师制培训方式,以优秀馆员带动学校教师,促进共同成长。
能引领: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打造精品案例,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为全国提供有益借鉴。
愿景理念:坚持“启迪智慧、共享科学、助力创新、成就梦想”和促进“品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多措并举,提升支撑能力
(一)打造双向服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馆校结合”活动
1.以“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馆校结合”活动。
郑州科技馆多年来与中原区深度合作,把优质科普资源惠及辖区内学校,培养提升学生动手探究能力;馆校科学课老师围绕课标进行联合教研,提升科学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打造校内生命科学工作室和天文探究工作室,建设学生“身边的科技馆”。有计划地安排中原区学校学生,周三至周五入馆,参加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以每半天1所学校200学生为限,以20人一小班为单位,依托展品资源,用科技馆特色的教育方式,结合新课程标准,每天开展8-10场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小Q科学探究实验课、T博士系列课程、科学演示课程,创新教育类、益智类活动,科学秀、科普剧表演等不同内容的科学活动。先后为106所学校2万余名学生开展活动。
2.以“走出去”的方式,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活动。
郑州科技馆为加强学生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金水区艺术小学、二七区陇西小学、侯寨小学、春晓小学、中州大道小学、惠济保和寨小学、文化路绿城小学、郑州市实验小学、惠济区实验小学、龙子湖第四小学、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巩义米河二中等115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技馆特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500余次,参与学生8万余人。
(二)开展三精服务,双减工作成效显著
1.精心开展“示范校”建设。
郑州科技馆“馆校结合”工作已开展多年,经过试点和实验,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13所试点校和3所示范校实验点中选择郑州市中原区和金水区2个试点区的桐淮小学、锦艺小学、新柳路小学3所学校,开展“馆校结合示范校”建设。前期邀请3所“馆校结合示范校”的校长、主任和科学老师来馆,共同开展馆校结合交流活动。我馆结合3所学校的不同教育需求,根据年龄差异、学生特点,以启迪好奇心、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与学校共同开展“生命科学工作室”“天文探究工作室”“科学探究工作室”建设,打造“身边的科技馆”,利用沉浸式主题氛围,通过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使科学知识触手可及,实现“快乐体验、趣味互动、激发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通过郑州科技馆“硬件升级改造+优质科普资源”的支撑,使学校成为特色品牌学校,校长成为“名校长”,让校长有收获;利用联合教研,参与科技馆重要赛事活动,获取更多荣誉和成果,支撑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让教师有收获;进一步提升科技馆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各级领导的关注度。
2.精细服务薄弱学校。
利用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载体,通过送展品、送活动、送课程、送图书“四位一体”模式,为科技教育相对匮乏的农村学校提供服务,促进科普资源的均衡投放和普遍受益。
郑州科技馆创新大篷车巡展预约模式,面向中牟县、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登封市、巩义市等六个县区域内的市(县)教育局和中小学校开辟了科普大篷车巡展网上预约通道。形成了“网上申报、线下对接、自主选点”全方位的科普模式。与团市委、巩义市科协、荥阳市科协、新密市科协,以及新郑市、荥阳市、登封市等地市学校联合举办“放飞科技梦想开启未来之旅”“少年科学院·保护我们的地球”“科技逐梦青春”等主题大篷车巡展活动,在巩义市第四小学、荥阳高山镇小学、上街区实验小学、新郑市维纲小学、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长江路小学等大篷车巡展125余次,参与学生20万人。
“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助力了“双减”落地,营造了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价值底色,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服务,成为闪亮在城乡之间的亮丽“科普风景线”,同时对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巡展历时4个月,接待学校83所,参与学生6万人次。
3.精准邀请科普专家。
郑州科技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热心科普活动的科学家、专家、教授、科技人才搭建平台,走进科技馆、走入中小学校,通过科普讲座、项目制学习等形式,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方向科普讲座。
郑州科技馆先后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孙保卫将军走进“馆校结合”示范校锦艺小学、走入郑州科技馆,作题为《逐梦太空,做航天事业接班人》《我们的太空和神奇的载人航天》的科普讲座;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河南工业大学张玉宏老师作题为《初识GPT:从GPT看人工智能带来的智变生活》科普讲座;邀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艳丽老师,走进馆校结合示范校区金水区新柳路小学,作题为《木桥的故事》科普讲座;邀请环保助理工程师高洁,作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郑州》的科普讲座;邀请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瑞星老师作题为《好心态伴你快乐成长》心理健康科普讲座;邀请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穆强主任作题为《儿童意外伤害防治》科普讲座;五年来开展科普讲座20余场,受众6000余人。
四、实现多态科普,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一)成功举办五届郑州市中小学生科学运动会
郑州市中小学生科学运动会由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郑州市教育局主办,郑州科学技术馆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共有800余所学校、3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每届科学运动会的举办,都会在全市掀起“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热潮。使中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学习到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受到中小学校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二)创新策划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在郑州科技馆内开展《喜气洋洋共庆元旦》《卯兔贺岁筑梦科学快乐远航》《创客训练营》《迎春启程向阳而行》《清明融于情科学润于心》《快乐五一赴一场科普之约》《一夏爱上科学》等主题活动1000场次,30000余人参加。
(三)参加机器人比赛
郑州科技馆创新教育展区将科学教育与机器人教育相结合,以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为目标,依托科技馆丰富的科普资源,打造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教育平台,通过培训选拔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对科技领域的学习兴趣,组建多梯队参赛队伍。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精英交流赛”“大湾区交流活动”“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郑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赛事中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单位。
(四)组织科技教师专题培训80期,参与教师7500名,参与学校300余所
郑州科技馆分别与金水区、中原区教育局进行联合教研,对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科学中心组教师、综合实践教师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理念分析与活动体验”专题培训。培训中,科技馆科学老师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向学校科学教师介绍了郑州科技馆的概况和科学教育理念,然后对“探究式教学理念分析”进行了阐述,最后引领全场教师共同体验“5E”教学法使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导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等探究过程,分析挖掘课程设计的核心逻辑,输出科技馆科学教学理念。优秀科普团队打造优质科普资源。五年来,郑州科技馆致力于馆内、馆际的科技辅导员团队的全面素质提升,通过导师制、项目制教育活动来提升馆员展教水平;借助科普沿黄行、馆际联盟交流活动与其它场馆来共享共研提升。
1.自主研发课程资源覆盖学前至初三年龄段。
(1)深度看展品
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展厅辅导员根据参加活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展厅内挑选适合的展品,将展品讲解开发成为一项具有科学课性质的教育活动。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每个课堂20人,五年来,开展活动500场,50000名学生参与活动。
(2)魅力科学课堂
活动设计对接2022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时体现科技馆教育特征:即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注重探究性、科学性、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应用性、普适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的融合。课程涵盖趣味演示课、科学家系列,涉及声、光、电、力、磁等综合领域,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五年来,开展活动3100场,125000名学生参与活动。
(3)数学实验室
数学实验活动以全新的、启发式数学教学方式,将数学中类比思维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相结合,通过6R成长体系教法,鼓励学生由问题驱动,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自发建立数学概念,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享受数学思考的乐趣。五年来,开展活动3000场,参与活48000人。
(4)“创新教育展区”系列12项。
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老师根据参加活动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展区内围绕3D打印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开源硬件技术和陶瓷艺术技术,通过制作创意作品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相应科学技术的教育活动。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每个课堂6-16人,五年来,开展活动课程25次,参与人数2000人。
(5)“天文科学”系列24项,“植物生命科学”系列9项,“T博士讲科学”系列12项。“天文科学”课程内容符合青少年对宇宙的认识规律,对接2022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侧重学习日地月三球的特点及关系;课程注重实践,学生可以亲手建立多种天文小模型;注重馆、校、家、社的结合,引导家长和青少年一起进行天文观测、参与天文活动。植物系列课程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课程和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T博士讲科学”本课程以科学百宝箱为材料,采用互动、竞赛、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自行建立科学知识脉络,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五年来,共开展活动1600场,参与活70000人。
(6)郑州科技馆对郑州市的科学教育机构进行认真调研,自主研发科学类体系课程数十套;多次获得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一等奖、全国科技馆场馆活动项目展评一等奖、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优质科学课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等奖项;任教老师撰写的论文多次入选中国自然博物馆学会年会论文集并做现场发言。研发场馆科学教育类课程资源30项。
五、建强媒体科普传播矩阵,打造科普传播新方式
我们围绕科学普及、强化知识传播和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开展全方位媒体传播,建强媒体科普传播矩阵,打造科普传播新方式。
(一)建立传播矩阵,科普氛围日益浓厚
依托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大象网、抖音、微视频等省市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建立科普传播矩阵,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亮点活动、工作经验等内容进行跟踪报道。2022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郑州科技馆开展“馆校结合”活动进行了报道,展示了郑州科技馆是如何落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的指示要求,是如何主动与教育部门合作,以在学校开设科学课堂的方式让科学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2023年2月18日,《郑州日报》以“小朋友们,‘流动的科技馆’来喽!”为题目,报道了郑州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开展活动情况;2023年3月4日,《河南日报》以“孩子心里的种子开出了花”为题目,从郑州科技馆科学课老师的视角,介绍了郑州科技馆科学教育开展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将科学教育落到实处;2023年4月8日,大象新闻以“科普从娃娃抓起郑州科技馆迎来年龄最小参观团队”为题目,描述了40余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组团来科技馆接受科学启蒙的快乐景象。项目实施以来,郑州科技馆馆校结合活动共见诸媒体十余次,有效营造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们注重挖掘展品教育、科普活动、课程资源包等展教资源。国家、省、市媒体,报道我馆科学运动会、馆校结合、科普大篷车、助力“双减”等内容72次。
(二)做好“两微一端”平台和数字科技馆
组建科普推宣工作专班,通过“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围绕科技热点、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主题内容,做好“数字科技馆”科普推宣工作,实现良好社会效益。重点打造了“奇趣郑科馆”线上科普栏目,通过深度挖掘展品教育、科普活动、课程资源包等科技馆展教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形成动画、视频、图文等科普作品,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大象新闻、学习强国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线上科普阵地。2023年共原创科普图文325篇,阅读量40万人次;原创科普视频186部、浏览量120万人次,2023年暑假参加中国科技馆、抖音联合举办的“好奇中国-探知科技馆”活动,推出“一夏爱上科学”科普栏目,共发布宣传视频28部,观看量35.1万人次,获得“活动优质科技馆TOP10”荣誉。
(三)创新探索融媒体科普
围绕馆内展品展项,利用新媒体创作特点,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创新制作《奇妙吧!科学》融媒体科普节目6期,通过科技馆辅导员角色扮演、科学实验场景再现,直观认识了解奇妙的科学现象,探寻科学奥秘,弘扬科学家精神。微博总览量25.2万,新闻客户端浏览量20万。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郑州科技馆在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教师们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案例表明,科技馆在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开发互动式科学课程、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普剧表演、提供科学实践机会、建立科学教育资源库以及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和培训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学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供稿人:郑州市科协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