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性质。河南省科协是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省委、省政府联系全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普及的主要社会力量,推动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省政协的组成界别之一,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省政府与中国科协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委员会办公室所在单位。
职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科协的“三三四”定位: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简称“四服务”)。
历史沿革。河南省科协成立于1959年5月11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2月8日的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河南分会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机构设置。河南省科协机关现内设办公室(计财部)、组织人事部(院士办)、学会学术部(科技社团党委办、国际部)、科学技术普及部(素质办)、调研宣传部、机关党委。直属事业单位有河南省科技馆、河南省科普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河南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河南省科协人才发展中心。
组织体系。河南省科协由143个省级学会、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科协、157个县(市、区)科协以及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医疗卫生机构科协、园区科协、乡镇科协、街道科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社区科普组织等基层科协组织组成。通过这一覆盖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的学会网络和覆盖全省各区域各层级的科协组织网络,联系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履行“四服务”职责。
领导体制。河南省科协由中共河南省委直接领导,省委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联系科协工作。河南省科协执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实行全省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领导制度。
总体思路。河南省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明晰大势中的方向感、提升大局中的存在感、强化大事中的责任感。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融入创新大局、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人才、助力创新驱动、肥沃创新土壤、服务创新决策。“十四五”期间总体布局是展开“出彩中原”“才荟中原”“科创中原”“科普中原”“智汇中原”五大行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实施“基层科协组织和党建双覆盖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优势产业科技赋能工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推进工程”“科普筑基惠民工程”六大工程。年度重点做好十项工作。实现目标是提高科协组织存在感、增强科协工作美誉度、提升科技创新推动力。
履职情况。过去五年,是全省科协事业发展砥砺奋进、实干争先的五年,是守正创新、改革重塑的五年,是融入大局、实现突破的五年。这五年,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在省委坚强领导和中国科协有力指导下,在大势下思考、在大局中行动,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支撑和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省工作大局,谋划实施“5610”总体安排,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高端人才引育、全国学会布局、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核心阵地建设、推动全省性文件出台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开创了科协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协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科技活动周示范单位、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管理区域先进单位、国家级节约型机关、河南省文明单位、全省平安建设考评“优秀”等次、全省招才引智工作先进集体等,科协组织存在感、科协工作美誉度和科技创新推动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立根铸魂,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重要位置,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推进科协党校建设,举办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班,搭建了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新的平台载体。
科技社团党建水平有效提升。实施“党建强会”计划,推动成立河南省科技社团党委,指导97家全省学会成立党组织,推进学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完善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出台《河南省科技社团党委关于加强省科协所属学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探索实践“三议一公布”工作法。举办5期河南省科技社团党建论坛,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
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统筹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做好“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选树50位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杜娟、祁兴磊、程相文入选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发布我省20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荐安阳红旗渠精神营地等9家单位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建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举办“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联合实施弘扬科学家精神“三个一”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涵养优良学风,厚植家国情怀。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才为本,助力人才引育实现重大突破
高端人才引育取得标志成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人一策”,着力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十条具体举措”,我省院士增选实现从多年一人到一年多人的重大突破,遴选推荐2名个人和2个团队荣获首次“国家工程师奖”,总数量位居全国前列,7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助力引进张锁江院士等多位高端人才。拓宽联系海外科技人才渠道,开展中国科协海智专家服务团洛阳行等活动,成立河南省海归创业联合体,推荐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青年人才支持链条更加健全。联合推荐我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评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重要青年人才奖项。表彰河南省青年科技奖120名,支持169名中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托举340名青年科技人才。创办河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开展“科创中原”青年百人会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平、多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
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举办5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届河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6届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竞赛,1300多万人参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开展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在全国决赛中获得88金247银104铜,我省选手以世界第2名的优异成绩在第34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IBO)中夺得金牌。
——五年来,我们坚持学术引领,打造协同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发展
繁荣学术取得新成效。打造学术交流活动品牌,联合举办系列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等高端学术会议。推进一流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举办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河南省学术与产业发展年会,创立并举办86期科创中原论坛,190位两院院士、90位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交流,1300多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10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与。
助推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推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科创中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融合24家省直单位和高校科创力量,明确科协牵头地位和资金支持,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意义,南阳、周口、信阳等6地市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启动焦作、漯河等两批6个“科创中原”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近百家,促进学科集成创新和科技资源共享。聚焦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举办59场“一市一品”产业技术发展大会,75位两院院士作报告,签订合作协议及产业项目180多项,入选中国科协“十大”典型案例。创新开展“百会链千企”活动,成立100余家科技服务团,举办科技助企活动300多场,获评万人助万企“助企先锋”、河南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举办河南省企业“创新达人”选树及宣讲活动、河南省创新方法大赛,在全国总决赛斩获22项奖励。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取得新突破。促成省政府与中国科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等重要科技活动;争取科技馆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2.58亿元,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32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濮阳、鹤壁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2家全国学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上线“科创中国·河南中心”;圆满举办中国科协2024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活动,14位院士、10位知名专家走进我省两地考察调研、交流对接、出谋划策。促成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了“省院合作”院士地方行样板,28位院士参加在新乡等4地市举行的“院士中原科技行”系列活动;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160多位院士主持参与我省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60多项。以“会市合作”为载体深化“省会合作”,出台《关于加强会市合作的意见》,联合省财政厅设立“会市合作”专项,与新乡等13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南阳、驻马店、商丘等8地市联合组织“会市合作”暨优势产业科技赋能专项行动,引进院士专家、全国学会等创新资源助力地方打造细分领域产业创新高地。
——五年来,我们坚持筑基惠民,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科普政策引领力进一步增强。推动省科创委出台《河南省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普十条”)、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持续均衡提升的意见》(简称“均衡意见”),全省18地市全部出台落实“科普十条”的具体举措,推动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和优化科普生态的政策体系。举办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工作推进会议、工作培训班,支持平顶山等9地市提升全域科普服务能力。2023年我省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为13.21%,迎来自2001年发布调查结果以来年度最大增幅,较2018年的8.04%增加5.17个百分点。
科普阵地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建好科普核心阵地,锚定“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建馆目标,采取“边建设边试压、边试压边提升”工作模式全力推进省科技馆新馆建设,获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自2023年春节试压以来接待公众400多万人次,单日观众接待量突破2.5万人次,接待能力已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前三,被誉为“全国最美科技馆”,牵头成立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成为河南文旅新地标和展示创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加速构建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全省28家科技馆2023年接待观众超730万人次,接待观众数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走进340个站点;科普大篷车运行数量常年保持在70多辆,五年累计行驶574989公里,开展活动11465次,服务公众733.5万人次;农村中学科技馆发展到113个,周口市淮阳区农村中学科技馆以总积分第四名入选全国优秀;举办河南省“探知科技馆”新媒体传播活动,推动全省28家科技馆入驻抖音平台。加快社会化科普阵地发展,开封、许昌等地市积极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省总数达45个;认定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94个。
科普惠民辐射力进一步加大。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助力“双减”联合行动,深入实施馆校合作行动,“科普助力双减”被省委改革办列为7项“微改革”之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教育“双减”试点。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兰考举办,“兰考模式”在全国推广;充分发挥全省已建在建118个科技小院作用,新华社刊发河南“科技小院”专题报道;国家首批4个脱贫县产业顾问组落地我省4县。持续开展应急科普宣教,举办“极端性灾害天气的风险识别”等科普讲座,组织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在灾害性天气期间发布应对建议。
科普人才源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展兼职科普人才队伍,遴选聘任5批共500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16地市遴选聘任市级科普专家,支持建设30个“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选树乡土科普人才典型,举办“典赞·科普中原”发布仪式,推荐1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入选“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中国信息员注册量超130万,月活跃用户数量稳居全国前五位。支持科普人才创作,遴选、支持高校、学会、医院等建设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资助支持出版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开展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等活动,上线河南省科普资源库。
科普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打造科普传播品牌,创立并举办74期“科普中原讲坛”,45期“科普中原百家谈”,“科普中原说”播出938期,线上线下传播超3100万人次;在抖音和快手上开通“科普中原”号,总阅读量超过21亿人次。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全国科普日累计开展活动61376项,服务群众1.1亿人次,成为参与范围最广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承办“科学与中国”河南行、科普中国星空讲坛盛典等高端科普活动;“公益科普进影院”实现18地市全覆盖,“公益科普进地铁”常态化开展;组织开展5次全省防范邪教宣传月活动,受益群众达800余万人次;开展五大银龄行动,举办院士专家巡讲450余场、保健康防诈骗科普讲座1000多场,信阳等地市成立老年科技大学,郑州创新建设“银龄幸福驿站”。“i科普”“百名首席科普专家进百县”等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和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五年来,我们坚持前瞻引领,科技智库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科技创新智库。加强智库研究基地建设,遴选认定10个智库基地,形成高质量决策建议60余项,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次,省部级领导批示12次。加强智库调研课题研究,立项课题476项,32项研究成果获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25项研究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应用。加强智库专家团队建设,组建河南科技智库核心专家团队,推荐我省6名专家受聘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团队首席专家。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我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连续8年获表彰,获评全国优秀调查站点和优秀调查员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政协科协界别作用,围绕我省创新大局提出《加大科技社团支持力度 助力我省“第一战略”实施》等高质量提案。把提案办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标准完成《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等提案办理任务。在更高平台上鼓与呼,向全国政协提交《加快高端智能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提案,在省政协提案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人民政协报对省科协提案工作予以报道。
——五年来,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建设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人民团体
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组会议、主席办公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第一议题”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全省科协系统贯彻落实。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重要事项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加强高素质科协干部队伍建设,解决了2020年省委第五巡视组巡视提出的科协干部多年未调整的问题,扎实开展作风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清廉科协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集体研究决策省科技馆新馆展教重大工程,省科协人才、学会、科普、智库重点项目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科协机关纪委完成换届,成立省科技馆纪委,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推进改革重塑。根据科协事业发展需要,在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启动前,对省科协机关内设部门设置、职能进行优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将8个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整合为“一馆三中心”,实现了资源整合、力量集中,更好地服务保障科协主责主业。
健全制度机制。根据科协工作特点,构建由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党组会议、主席办公会议组成,符合章程、运转高效的议事决策机制。推动修订《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研究制定出台《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全委会委员守则》《河南省科协评审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等20多项制度,不断提升科协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强学会管理。根据全省学会现状,制定修订学会组织通则、换届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提升学会依法依规管理水平。探索问题学会退出机制,坚决稳妥处置,注销、撤销多家问题学会、僵尸学会,释放出加强学会管理的鲜明信号。完善学会综合评价体系,联合评选年度“十佳十优”学会,推进河南特色一流学会建设。
建强基层组织。引导支持建立高校科协54家、医疗卫生机构科协13家、科研院所科协2家,基本实现省内公立本科院校科协组织全覆盖。强化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增企业科协近700家,3家企业科协成为全国企业科协典型。三门峡等4地市实现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全覆盖。济源等3地市“三长制”覆盖率达到100%。
拓宽横向合作。把省科协层面对口援疆提升为全省科协系统援疆,组织200多名新疆中小学生来河南参加豫新(豫哈)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加强与省直单位、兄弟省市科协、国外科技社团交流合作,促成我省企业与省外企业以及国外企业达成合作。
备注:本简介有关数据截至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