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科协,各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科协、医疗卫生机构科协、企业科协,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科技智库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河南省科协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的通知》,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省科协审议和社会公示等程序,决定由155个课题组承担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名单见附件。
对于批准立项的重点课题,予以每个课题10万元的经费资助,立项后拨付资助额度的60%;结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课题,拨付剩余全部经费;结项被评为“良好”等次的课题,拨付剩余经费的50%;结项被评为“合格”或“不合格”等次的课题,不再拨付剩余经费。对于批准立项的一般课题,省科协视结项评价等次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课题,补助经费2万元;被评为“良好”等次的课题,补助经费1万元;被评为“合格”或“不合格”等次的课题,不予以补助。
课题研究周期原则上为6至8个月(自立项通知书下发之日算起),省科协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定。各课题承担单位要加强对课题组的指导和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支持,督促课题组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各课题组要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调查研究和对策研究,强化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决策咨询成果,更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具体要求及间接费用比例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豫办〔2017〕7号)及《河南省省级科普与学会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科〔2023〕58号)有关规定实施。
课题结项约束性成果为1份3万字以上的课题研究报告和至少1篇3000字左右的决策建议(重点课题不少于2篇)。此外,以下课题研究成果将作为确定结项评价等次的重要依据(提供证明材料):(1)获得副省(部)级以上领导明确批示;(2)获得厅级及以上党政机关采纳应用;(3)被省委办公厅《河南信息》《综合与摘报》《要情》、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参事建议》、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参阅》《调查研究》、省政府研究室《策报》、省科协内参、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与建议》、省教育厅《资政参考》采用上报;(4)课题负责人在全国中文核心及以上级别期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与课题内容一致的学术论文;(5)课题负责人在省级(含)以上党报(理论版)党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与课题内容一致的文章;(6)课题负责人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发表与课题内容一致的理论文章,或在大河网、映象网等理论板块发表与课题内容一致的文章。
各课题负责人可通过省科协或自行报送决策建议和研究报告,自行报送需注明“河南省科协科技智库项目成果”。除任务书另有约定外,课题成果归省科协所有。
请各课题组登录“河南省科协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服务平台”(网址:https://zxzj.hast.net.cn/)填报《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任务书》,经单位审核通过后导出,在线上传PDF版本签字盖章文件,纸质版签字盖章文件(一式5份)请于2025年2月24日前报送省科协调研宣传部。
联系人:刘创举 杨越
联系电话:0371-65707156 0371-86586275
报送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53号4号楼4楼K003房间
附件:2025年度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课题立项名单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2月13日
供稿人:省科协调宣部
审核人:省科协调宣部